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4139发布日期:2020-06-30 20:07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胰岛素泵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



背景技术:

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小注射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注针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常规为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胰岛素泵的基本用途是模拟胰腺的分泌功能,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推注到使用者的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大多采用板式加热结构,加热板与胰岛素的接触面积有限,易导致胰岛素受热不均现象的产生,恒温保存的效果较差,其次,外部无设置隔热结构,储液瓶内部的热量易传递散出,从而降低了胰岛素恒温保存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加热接触面积有限,易导致受热不均现象的产生的问题,而提出的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包括储液瓶、设置在储液瓶顶部的密封旋盖、连通在密封旋盖顶部的导液管和对称安装在储液瓶内部两侧的恒温电加热板,所述密封旋盖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盘,所述引流盘的底部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储液瓶的底部安装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轴位于储液瓶的内侧传动连接有引流叶片,所述储液瓶的内部位于恒温电加热板的外侧套设有陶瓷导热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储液瓶的外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隔热旋套,所述隔热旋套的内侧位于储液瓶和隔热旋套的空隙处之间填充有隔热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隔热层是由石棉纤维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引流盘的竖直截面呈m型结构,且引流盘的内部开设有与导液管连通的进液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储液瓶的内部位于引流叶片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引流隔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陶瓷导热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呈属猪分布的导热翅。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大多采用循环式加热结构,在储液瓶的底部设置有马达和引流叶片,同时在密封旋盖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盘,在储液瓶的内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引流板,当马达带动引流叶片转动时,便会加速储液瓶内部胰岛素的流动,在引流隔板的作用下,储液瓶的内部的胰岛素便会竖直上升,在呈m型结构引流盘的作用下,胰岛素便会反向下降,从而接触到陶瓷导热板,陶瓷导热板便会将恒温电加热板的热量均匀的传递至胰岛素,这种结构提升了胰岛素易加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流通速率,降低了胰岛素受热不均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了胰岛素恒温保存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外部设置有隔热结构,在储液瓶的外部设置有隔热旋套,可将储液瓶进行托架和隔离处理,降低了储液瓶外部热量的传递散出,同时在隔热旋套和储液瓶之间设置有石棉纤维制成的隔热层,进一步的降低了储液瓶热量的传递散出,这种结构可阻止储液瓶内热量传递散出,降低了恒温器的热损,从而提升了胰岛素恒温保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盘的仰视图。

图例说明:

1、储液瓶;101、引流隔板;2、密封旋盖;3、导液管;4、引流盘;401、引流槽;402、进液孔;5、马达;501、引流叶片;6、隔热旋套;7、恒温电加热板;8、陶瓷导热板;801、导热翅;9、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包括储液瓶1、设置在储液瓶1顶部的密封旋盖2、连通在密封旋盖2顶部的导液管3和对称安装在储液瓶1内部两侧的恒温电加热板7,密封旋盖2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盘4,引流盘4的底部开设有引流槽401,储液瓶1的底部安装有马达5,且马达5的输出轴位于储液瓶1的内侧传动连接有引流叶片501,储液瓶1的内部位于恒温电加热板7的外侧套设有陶瓷导热板8,陶瓷导热板8的设置,避免了恒温电加热板7直接与胰岛素接触,导致胰岛素和恒温电加热板7之间的接触污染。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储液瓶1的外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隔热旋套6,隔热旋套6的内侧位于储液瓶1和隔热旋套6的空隙处之间填充有隔热层9,隔热层9是由石棉纤维材料制成,隔热旋套6可避免储液瓶1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降低了储液瓶1外部热量的传递散出,同时隔热层9的设置,可进一步的阻止储液瓶1外部热量的传递散出,从而提升了恒温器保温的效果。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引流盘4的竖直截面呈m型结构,且引流盘4的内部开设有与导液管3连通的进液孔402,储液瓶1的内部位于引流叶片501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引流隔板101,陶瓷导热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竖直分布的导热翅801,呈m型结构引流盘4的设置,便于胰岛素的引流和导向处理,进液孔402的设置,便于导液管3的出液和进液处理,引流隔板101的设置,可将液体进行隔断,从而便于液体的循环流通,导热翅801的设置,提升了陶瓷导热板8外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陶瓷导热板8与胰岛素之间的热交换面积。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储液瓶1整体安装至胰岛素泵的内侧,并将恒温电加热板7和马达5的电路与控制面板连接,可通过导液管3将胰岛素加入到储液瓶1的内部,需要保持胰岛素恒温状态时,操控控制面板,马达5和恒温电加热板7便会工作,马达5会带动引流叶片501匀速转动,在引流隔板101的作用下,引流叶片501便会将储液瓶1中部的胰岛素向上进行输送,当运动的胰岛素接触到引流盘4内部的引流槽401时,便会反向向储液瓶1的两侧引动,两侧的恒温电加热板7便会对陶瓷导热板8进行加热处理,陶瓷导热板8便会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向两侧流动的胰岛素上,恒温加热后的胰岛素在液体流动的作用下,便会继续进入到储液瓶1的中部,从而便完成了胰岛素的循环式恒温加热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包括储液瓶(1)、设置在储液瓶(1)顶部的密封旋盖(2)、连通在密封旋盖(2)顶部的导液管(3)和对称安装在储液瓶(1)内部两侧的恒温电加热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旋盖(2)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盘(4),所述引流盘(4)的底部开设有引流槽(401),所述储液瓶(1)的底部安装有马达(5),且马达(5)的输出轴位于储液瓶(1)的内侧传动连接有引流叶片(501),所述储液瓶(1)的内部位于恒温电加热板(7)的外侧套设有陶瓷导热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的外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隔热旋套(6),所述隔热旋套(6)的内侧位于储液瓶(1)和隔热旋套(6)的空隙处之间填充有隔热层(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9)是由石棉纤维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盘(4)的竖直截面呈m型结构,且引流盘(4)的内部开设有与导液管(3)连通的进液孔(4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的内部位于引流叶片(501)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引流隔板(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导热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竖直分布的导热翅(8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胰岛素泵专用恒温器,包括储液瓶、设置在储液瓶顶部的密封旋盖、连通在密封旋盖顶部的导液管和对称安装在储液瓶内部两侧的恒温电加热板,所述密封旋盖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盘,所述引流盘的底部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储液瓶的底部安装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轴位于储液瓶的内侧传动连接有引流叶片。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大多采用循环式加热结构,提升了胰岛素易加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流通速率,降低了胰岛素受热不均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了胰岛素恒温保存的效果,其次,外部设置有隔热结构,可阻止储液瓶内热量传递散出,降低了恒温器的热损,从而提升了胰岛素恒温保存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叶凤基;蒋雯;魏虹;张琼丹;周红丽;胡远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阳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23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