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3864发布日期:2020-08-28 16:4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病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



背景技术:

医疗病床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休息和治疗时的病床,病人在住院期间需要家人的陪护,但是由于医院病床使用较为紧张,病房空间较小,不方便家人的陪护,且病床上带有的输液架结构简单,不能升降,悬挂输液瓶较为困难,影响输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侧面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端面;

所述第一凹槽的侧面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于第一通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槽的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杆与支撑杆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床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存放有席子。

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另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输液架。

优选的,所述输液架的侧面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螺纹轴的底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通槽的底部侧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上表面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下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四凹槽的内部侧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陪护的医疗病床,通过第一凹槽、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通槽、支撑杆、滑杆和横杆可增加病床的面积,可供陪护人员休息,方便陪护,通过螺纹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和把手可调节挂钩的高度,方便输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架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中:1床体、2第一凹槽、3第一转轴、4轴承、6第二凹槽、7第二转轴、8第三凹槽、9弹簧、10第一通槽、11支撑杆、12滑槽、13滑杆、14限位块、15横杆、16箱体、17席子、18输液架、19第二通槽、20螺纹轴、21连杆、22挂钩、23第一锥齿轮、24通孔、25第三转轴、26第二锥齿轮、27第四凹槽、28把手、29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侧面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第一凹槽2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6,第一转轴3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6的内部,第二凹槽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第一转轴3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凹槽8,第二转轴7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凹槽8的内部,第三凹槽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9,防止第一转轴3自由移动,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7的端面;

第一凹槽2的侧面设有第一通槽10,第一转轴3的两端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滑动连接于第一通槽10的内部,可使得支撑杆11移动到水平位置,支撑杆11的上端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3,滑槽12的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防止滑杆13脱落,滑杆13与支撑杆11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杆15,床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箱体16,箱体16的内部存放有席子17;

床体1的另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输液架18,用来为病人输液;

输液架18的侧面设有第二通槽19,第二通槽1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4,轴承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轴20,可通过转动螺纹轴20来控制连杆21的升降,螺纹轴20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连杆21,连杆2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挂钩22,用来悬挂输液瓶;

螺纹轴20的底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3,第二通槽19的底部侧面设有通孔24,通孔2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5,通过转动第三转轴25可控制螺纹轴20的转动,第三转轴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6,第一锥齿轮23与第二锥齿轮26相啮合;

第三转轴25的另一端上表面设有第四凹槽27,第四凹槽2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28,方便转动第三转轴25,把手28的下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扭簧29,通过扭簧29可使得把手28端部位于床体1的正上方,避免触碰到陪护人员或医护人员,扭簧29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四凹槽27的内部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使用时拉动支撑杆11,支撑杆11带动第一转轴3移动,从而使得弹簧9压缩,当支撑杆11与第一通槽10相对齐时,移动支撑杆11,支撑杆11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第一转轴3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当支撑杆11移动到第一通槽10的底部时,拉动滑杆13,滑杆13从滑槽12的内部滑出,当滑杆13底部与限位块14接触时,将箱体16内的席子17铺在横杆15的上表面,可供陪护人员休息,方便陪护,当需要输液时,医护人员水平转动把手28,把手28带动扭簧29转动,使得把手28端部与医护人员对齐,然后移动把手28,把手28带动第三转轴25转动,第三转轴25带动第二锥齿轮26转动,第二锥齿轮26带动第一锥齿轮23转动,第一锥齿轮23带动螺纹轴20转动,螺纹轴20带动连杆21向下移动,通过调节连杆21的高度,降低了悬挂输液瓶的难度,方便输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侧面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凹槽(2)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6)的内部,所述第二凹槽(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3)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凹槽(8),所述第二转轴(7)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凹槽(8)的内部,所述第三凹槽(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7)的端面;

所述第一凹槽(2)的侧面设有第一通槽(10),所述第一转轴(3)的两端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滑动连接于第一通槽(10)的内部,所述支撑杆(11)的上端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3),所述滑槽(12)的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所述滑杆(13)与支撑杆(11)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杆(15),所述床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的内部存放有席子(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另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输液架(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架(18)的侧面设有第二通槽(19),所述第二通槽(1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4),所述轴承(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轴(20),所述螺纹轴(20)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连杆(21),所述连杆(2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挂钩(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20)的底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3),所述第二通槽(19)的底部侧面设有通孔(24),所述通孔(2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5),所述第三转轴(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6),所述第一锥齿轮(23)与第二锥齿轮(26)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25)的另一端上表面设有第四凹槽(27),所述第四凹槽(2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28),所述把手(28)的下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扭簧(29),所述扭簧(29)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四凹槽(27)的内部侧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陪护的医疗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侧面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端面,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槽的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杆与支撑杆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杆。该可陪护的医疗病床,方便病人家属陪护。

技术研发人员:罗烨;覃永权;吉蒙;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烨
技术研发日:2019.10.18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