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3775发布日期:2020-07-31 21:3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进一步是用于微创外科的铰刀,可视铰刀。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以脊柱内镜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脊柱内镜技术,是一项开展较早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对椎旁肌肉损伤较小,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完整的脊椎结构,维持术后脊柱稳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椎间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脊椎的常用技术。腰椎融合的方法多样,但内镜下融合时处理椎间隙软骨终板,不能达到可视化。

传统镜下融合,在x线透视下放入铰刀,盲视下处理软骨终板,其处理范围不能达到可控,而是依靠临床经验,即:铰刀绞过后,拔出铰刀,再放入内镜,观看终板处理情况,处理不到地方还要再次拔出内镜,经x线放置铰刀,反复重复上述动作,依靠临床经验盲视下处理。这样做的缺陷是:对医生临床经验要求高,时间长,终板处理差,影响融合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它可以增加手术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有效控制提高手术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包括铰杆、手柄、铰刀,铰杆后部设置手柄,铰杆前端设置铰刀,其特征在于:铰杆为空芯结构,内置导线,导线的后端连接椎间孔镜或显示器,导线前后端连接内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所述铰刀为u型结构,两侧通透。

所述铰刀的4个边沿为刀刃。

所述刀刃是光刃或锯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全可视铰刀呈空芯状,经铰刀内径放置内镜,在全可视引导下处理软骨终板,其优点是:1、避免x线透视;2、直视下处理软骨终板范围可控;3、直视下处理速度快,避免医源性损伤;4、对医生临床经验要求相对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加手术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操作方便,手术质量好,从而患者痛苦少,康复快。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导线,2为手柄,3为铰杆,4为铰刀,5为内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包括铰杆3、手柄2、铰刀4,铰杆3后部设置手柄2,用于操作;铰杆3前端设置铰刀4,所述铰刀4为u型结构,两侧通透(参见图2);杆3为管状,铰杆3内为空芯结构,内置导线1,导线1的后端连接椎间孔镜(或显示器),导线1前端连接内镜5。

所述铰刀4的4个边沿为刀刃,所述刀刃可以是光刃,也可设置至少1个刀刃设置有锯齿。

设置2个刀刃有锯齿时,可以有两种情况:其一,相邻的两个刀刃一个是光刃,一个有锯齿;其二,相邻的两个刀刃都是光刃,或都有锯齿。

铰杆3及铰刀4全长15-16cm,铰杆3外径为10-14cm,可每间隔1毫米制作一个规格;铰杆3内外径为6.4-7.0cm,一般采用两个规格,铰刀4长2.8-3.2cm,进一步铰刀4长3cm。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套管内,通过椎间孔镜进行观察,在内镜下指引下,探入融合时需处理的椎间隙软骨终板,通过铰刀一面观察,一面处理,直到完全清理干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包括铰杆、手柄、铰刀,铰杆后部设置手柄,铰杆前端设置铰刀,其特征在于:铰杆为空芯结构,内置导线,导线的后端连接椎间孔镜或显示器,导线前后端连接内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为u型结构,两侧通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的4个边沿为刀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是光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至少1个设置有锯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的2个刀刃设置有锯齿,相邻的两个刀刃一个是光刃,一个有锯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的2个刀刃设置有锯齿,即相邻的两个刀刃都是光刃,或都有锯齿。


技术总结
一种镜下融合全可视铰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铰杆、手柄、铰刀,铰杆后部设置手柄,铰杆前端设置铰刀,其特征在于:铰杆为空芯结构,内置导线,导线的后端连接椎间孔镜或显示器,导线前后端连接内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全可视铰刀呈空芯状,经铰刀内径放置内镜,在全可视引导下处理软骨终板,其优点是:1、避免X线透视;2、直视下处理软骨终板范围可控;3、直视下处理速度快,避免医源性损伤;4、对医生临床经验要求相对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加手术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操作方便,手术质量好,从而患者痛苦少,康复快。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英;刘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相英
技术研发日:2019.12.01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