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5273发布日期:2020-09-01 18:11阅读:1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女用接尿壶,如公告号为cn20197807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护理女性用接尿壶,但是在卧位使用时,不方便接尿,且容易漏尿,打湿病床。

因此,如何设计一款便于卧床女病人使用的接尿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以防止卧位接尿时出现漏尿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包括接尿杯,该接尿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杯体和内杯体,所述外杯体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外杯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尿口,该导尿口通过导尿管与一集尿杯连接;所述内杯体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且所述内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外杯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杯体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导尿口的方向先变小后变大;所述外杯体的杯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吸水棉条。

本实用新型的卧床女病人接尿器设置有三重防漏结构,第一重为内杯体,其使用时抵接在女病人的尿道口周围,大部分尿液会经内杯体导流至导尿管中;第二重为外杯体,其抵接在女性的阴部处,如有少量尿液从内杯体内流出,可以被外杯体阻挡,防止漏尿;第三重为设计在外杯体杯口处的吸水棉条,如有尿液从外杯体和阴部之间流出,可以被吸水棉条吸附,进一步防止漏尿,在使用后,将吸水棉条取下更换,便于下次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接出的尿液储存在集尿杯中,便于倾倒。

优选地,所述吸水棉条与所述外杯体通过不粘胶连接,以便于对吸水棉条进行更换。

优选地,所述集尿杯包括杯体和螺纹连接在该杯体顶部敞口处的杯盖,所述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尿管连接的进液管,所述导尿管穿设在该进液管中。

优选地,所述杯盖上还设置有排气管,该排气管贯通所述杯盖,以与大气连通,便于尿液导出。

优选地,所述导尿管靠近所述集尿杯的一端外周固定连接有防脱件,该防脱件呈两端敞口的碗形,其小径端与所述导尿管的外周固定连接,其大径端相对于小径端靠近所述接尿杯,且所述防脱件的大径端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液管的内径。在将导尿管插入进液管中后,防脱件可以卡抵在杯盖上,防止导尿管脱出进液管。

优选地,所述杯体的外周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杯体内周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倒有圆角,以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尿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液管与导尿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接尿杯;2-导尿管;3-集尿杯;

11-外杯体;12-内杯体;13-吸水棉条;21-防脱件;31-杯体;32-杯盖;33-把手;

321-进液管;322-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包括接尿杯1,该接尿杯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杯体11和内杯体12,外杯体11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外杯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尿口,该导尿口通过导尿管2与一集尿杯3连接;内杯体12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且内杯体12的底部与外杯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外杯体11和内杯体12均采用硅胶或橡胶制成,二者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胶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内杯体12的顶部抵接在尿道口的外周,起到第一重防漏作用,外杯体11的顶部抵接在阴部,其形状可以参考现有的女性接尿壶,如公告号为cn20197807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护理女性用接尿壶,以起到第二重防漏作用。

进一步地,在外杯体11的顶部杯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吸水棉条13,该吸水棉条13通过不粘胶与外杯体11胶接,在实际中,如果外杯体11的杯口处厚度足够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外杯体11的顶部开设一圈凹槽,以将吸水棉条13嵌设在该凹槽内;上述吸水棉条13可起到第三重防漏作用,将流至外杯体11边界处的尿液吸收,在使用后,取下吸水棉条13丢弃,在下次使用时更换新的吸水棉条13即可。

本实施例中,内杯体11的内径沿远离导尿口的方向先变小后变大,采用这种形状设计,在内杯体11的顶部抵接在尿道口周围时,可以受力弯曲,使得内杯体11与尿道口周围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提高防漏效果。

具体地,上述集尿杯3包括杯体31和螺纹连接在该杯体31顶部敞口处的杯盖32,杯体31的外周设置有把手33,上述杯体31内周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倒有圆角,以便于清洗。

上述杯盖32上设置有与导尿管2连接的进液管321,导尿管2穿设在该进液管321中,在杯盖32上还设置有排气管322,该排气管322贯通杯盖32,以与大气连通,便于尿液导出。

参考图3,导尿管2靠近集尿杯3的一端外周固定连接有防脱件21,该防脱件21呈两端敞口的碗形,其小径端与导尿管2的外周固定连接,其大径端相对于小径端靠近接尿杯1,且防脱件21的大径端的内径大于进液管321的内径。本实施例中,防脱件21采用硅胶制成,在连接时,将导向管2设置有防脱件21的一端插入进液管321中,插接时,防脱件21在进液管321的内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变形,直至防脱件21穿出进液管321,此时,防脱件21恢复碗形结构,其大径端卡抵在杯盖32的底部,从而可以防止导尿管2从进液管321处滑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尿杯,该接尿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杯体和内杯体,所述外杯体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外杯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尿口,该导尿口通过导尿管与一集尿杯连接;

所述内杯体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且所述内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外杯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杯体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导尿口的方向先变小后变大;

所述外杯体的杯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吸水棉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棉条与所述外杯体通过不粘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尿杯包括杯体和螺纹连接在该杯体顶部敞口处的杯盖,所述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尿管连接的进液管,所述导尿管穿设在该进液管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盖上还设置有排气管,该排气管贯通所述杯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尿管靠近所述集尿杯的一端外周固定连接有防脱件,该防脱件呈两端敞口的碗形,其小径端与所述导尿管的外周固定连接,其大径端相对于小径端靠近所述接尿杯,且所述防脱件的大径端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液管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体的外周设置有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体内周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倒有圆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床女病人用接尿器,包括接尿杯,该接尿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杯体和内杯体,所述外杯体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外杯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尿口,该导尿口通过导尿管与一集尿杯连接;所述内杯体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且所述内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外杯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杯体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导尿口的方向先变小后变大;所述外杯体的杯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吸水棉条。本实用新型的卧床女病人接尿器设置有三重防漏结构,以防止卧位接尿时出现漏尿的情况,在使用时,接出的尿液储存在集尿杯中,便于倾倒。

技术研发人员:韩艾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韩艾杉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