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加压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1274发布日期:2020-08-25 19:3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行加压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加压钳,主要用于骨科脊柱相关手术,属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相关疾病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体骨折或滑脱、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这些疾病通常均需要通过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中通常需要对病变部位植入内固定物,在手术过程中一般需要对相关的椎体进行平行撑开或者加压操作,以便使椎体复位,在加压操作过程中会用到平行加压钳;现有的加压器械功能单一,费力费时,存在加压效果不稳定、不可控、钳取不牢固的现象,钳取或夹持物易滑脱,且影响手术的操作视线,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行加压钳,目的在于解决对植入物连接棒加持不牢造成椎体不能平稳加压复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行加压钳,包括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前部通过手柄轴铰接成x形状,在左手柄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左钳片,在右手柄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右钳片,左钳片和右钳片平行对称设置,在左钳片和右钳片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长槽孔,右手柄和左手柄的头部通过销钉分别与长槽孔转动连接,右手柄和左手柄的头部及销钉可沿长槽孔前后滑动;在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均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弯曲部,弯曲部的末端设置有u型槽,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内侧分开一定距离。

进一步的,在左手柄的中部至前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通槽,左钳片的尾部插入第一通槽与左手柄中部转动连接,右手柄的前部穿过第一通槽与左手柄铰接,设有长槽孔的右钳片中间部位插入第一通槽并与左手柄的头部转动连接;在右手柄的中部至前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通槽,右钳片的尾部插入第二通槽与右手柄中部转动连接,设有长槽孔的左钳片中间部位插入第二通槽并与右手柄的头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左手柄的后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左弹簧片,左弹簧片只有一个前自由端;在右手柄的后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右弹簧片,右弹簧片包括前自由端和后自由端,左弹簧片和右弹簧片的前自由端相互抵靠。

进一步的,在左手柄的末端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内设置有卡齿;在右手柄的末端设置有卡槽,卡槽内铰接有锁齿条,锁齿条的铰接端通过所述右弹簧片的后自由端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内侧在自由状态时分开的距离为60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左、右手柄的尾部,使左、右手柄的头部向内压缩,带动左、右钳片向内平行压缩靠近,利用左、右钳片弯曲头部的u型槽可以有效夹持卡住植入物钉棒系统的连接棒,从而将与连接棒连接的椎体有效移动复位,方便手术操作进行;设置在左、右手柄尾部的锁齿条、卡齿和和弹簧片可以有效控制前端左、右钳片的压缩距离,使加压动作平稳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行加压钳的俯视图。

图2为左钳片结构示意图(上图为俯视图,下图为侧视图)。

图3为右钳片结构示意图(上图为侧视图,下图为俯视图)。

图4为左手柄结构示意图(上图为侧视图,下图为俯视图)。

图5为右手柄结构示意图(上图为侧视图,下图为俯视图)。

图中标记:1左钳柄,2右钳柄,3手柄轴,4锁齿条,11左钳片,12左弹簧片,13第一通槽,14开口槽,141卡齿,21右钳片,22右弹簧片,23第二通槽,24卡槽,111长槽孔,112弯曲部,113u型槽,121前自由端,211长槽孔,212弯曲部,213u型槽,221前自由端,222后自由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给予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平行加压钳,包括左手柄1和右手柄2,左手柄1和右手柄2的前部通过手柄轴3铰接成x形状;如图4-5所示,在左手柄1的中部至前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通槽13,右手柄2的前部穿过第一通槽13与左手柄1铰接;在左手柄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左钳片12,左钳片12的尾部插入第一通槽13与左手柄中部转动连接,在右手柄2的中部至前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通槽23,在右手柄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右钳片21,右钳片21的尾部插入第二通槽23与右手柄中部转动连接;左钳片11和右钳片21平行对称设置;如图2-3所示,在左钳片11和右钳片21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长槽孔111和211,设有长槽孔211的右钳片21中间部位插入第一通槽13并与左手柄1的头部通过销钉转动连接,设有长槽孔111的左钳片11中间部位插入第二通槽23并与右手柄2的头部通过销钉转动连接,右手柄和左手柄的头部及销钉可沿长槽孔前后滑动;如图1-3所示,在左钳片11和右钳片21的前端均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弯曲部112和212,弯曲部与主体部的夹角为钝角,本例中为150度,弯曲部112和212的末端设置有u型槽113和213,弯曲部的设计方便手术操作,不影响手术操作视野,u型槽便于卡住手术中的连接棒;在自由状态时左钳片11和右钳片21的前端内侧分开距离为60mm。

如图1所示,在左手柄1的后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左弹簧片12,左弹簧片12只有一个前自由端121;在右手柄2的后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右弹簧片22,右弹簧片22包括前自由端221和后自由端222,左弹簧片的前自由端121和右弹簧片的前自由端221相互抵靠,形成对左右手柄的向外张力;如图4所示,在左手柄1的末端设置有开口槽14,开口槽14内设置有卡齿141;如图5所示,在右手柄2的末端设置有卡槽24,卡槽24内铰接有锁齿条4,锁齿条设置在左、右手柄之间,锁齿条4的铰接端通过所述右弹簧片的后自由端222支撑,锁齿条4的另一端插入开口槽14,锁齿条4的齿牙与卡齿141配合卡接,用以固定压缩的距离。

本平行加压钳的运动原理及使用方法为:用手握住左、右手柄的后半部,压缩左、右手柄之间的左、右弹簧片,卡齿卡住锁齿条;同时,左、右手柄的中部向内收缩,带动左、右钳片的尾部向内收缩,同时左右手柄的头部沿着长槽孔滑动,滑动的同时带动左、右钳片向内平行加压收缩。使用时,利用左、右钳片弯曲头部的u型槽可以有效夹持卡住植入物钉棒系统的连接棒,压缩左、右手柄从而对连接棒所连椎体给予有效加压使之复位,加压动作可平稳进行,方便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下所做的同等修改或者替换仍处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行加压钳,包括左手柄和右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前部通过手柄轴铰接成x形状,在左手柄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左钳片,在右手柄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右钳片,左钳片和右钳片平行对称设置,在左钳片和右钳片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长槽孔,右手柄和左手柄的头部通过销钉分别与长槽孔转动连接,右手柄和左手柄的头部及销钉可沿长槽孔前后滑动;在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均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弯曲部,弯曲部的末端设置有u型槽,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内侧分开一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加压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手柄的中部至前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通槽,左钳片的尾部插入第一通槽与左手柄中部转动连接,右手柄的前部穿过第一通槽与左手柄铰接,设有长槽孔的右钳片中间部位插入第一通槽并与左手柄的头部转动连接;在右手柄的中部至前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通槽,右钳片的尾部插入第二通槽与右手柄中部转动连接,设有长槽孔的左钳片中间部位插入第二通槽并与右手柄的头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加压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手柄的后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左弹簧片,左弹簧片只有一个前自由端;在右手柄的后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右弹簧片,右弹簧片包括前自由端和后自由端,左弹簧片和右弹簧片的前自由端相互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行加压钳,其特征在于:在左手柄的末端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内设置有卡齿;在右手柄的末端设置有卡槽,卡槽内铰接有锁齿条,锁齿条的铰接端通过所述右弹簧片的后自由端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加压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内侧在自由状态时分开的距离为6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加压钳,包括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前部通过手柄轴铰接成X形状,在左手柄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左钳片,在右手柄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右钳片,左钳片和右钳片平行对称设置,在左钳片和右钳片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长槽孔,右手柄和左手柄的头部通过销钉分别与长槽孔转动连接,右手柄和左手柄的头部及销钉可沿长槽孔前后滑动;在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均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弯曲部,弯曲部的末端设置有U型槽,左钳片和右钳片的前端内侧分开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夹持卡住植入物钉棒系统的连接棒,从而对与连接棒连接的椎体有效加压复位,方便手术操作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民;赵光辉;陈继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阳市圣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