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穴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0164发布日期:2020-12-08 15:0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穴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穴位治疗器。



背景技术:

穴位治疗仪一般通过加热的方式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治疗,通过仪器上的点穴元件产生的热效应来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穴位治疗仪,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不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如现有的穴位治疗器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固定稳定,防止其因为人体的动作从而摔落在地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多功能穴位治疗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穴位治疗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穴位治疗器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固定稳定,防止其因为人体的动作从而摔落在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包括机体和固定机构,所述机体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机体在显示屏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功能按钮,所述机体在功能按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机体的底部表面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圆槽,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安装在圆槽的内部,所述吸盘的端口朝向方槽,所述吸盘的顶部表面与圆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端口内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外侧表面与机体的两侧表面相互平齐。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收纳槽的端口内壁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盖板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盖板的另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磁性垫。

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磁性座,所述磁性座与磁性垫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磁性垫与磁性座的端面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方槽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纹,所述隔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部表面与机体的底部表面相互平齐,所述隔板安装在圆槽的端口外部,所述滑轨的纵向截面为“t”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方槽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结构,所述滑轨固定在滑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圆槽、吸盘和隔板,解决了现有的穴位治疗器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固定稳定,防止其因为人体的动作从而摔落在地的问题,若穴位治疗器放置在室内则机体通过圆槽内部吸盘吸附与台面相固定,若穴位治疗器放置在室外则通过隔板底部的摩擦阻力与台面相固定。

2、通过设计的收纳槽和盖板,解决了现有的穴位治疗器需与连接线缆和贴片等工具搭配使用,但连接线缆和贴片等工具不便于随机体共同携带的问题,连接线缆和贴片等工具预先放置在收纳槽内部,盖板通过磁性垫与磁性座的磁力吸引固定在收纳槽端口,便于连接线缆和贴片等工具的携带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纳槽;2、显示屏;3、功能按钮;4、机体;5、旋钮;6、方槽;7、滑槽;8、防滑纹;9、圆槽;10、隔板;11、固定弹簧;12、吸盘;13、滑轨;14、拉把;15、盖板;16、铰链;17、磁性座;18、磁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包括机体4和固定机构,机体4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机体4在显示屏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功能按钮3,机体4在功能按钮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5,机体4的底部表面开设有方槽6,方槽6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圆槽9,固定机构包括吸盘12,吸盘12安装在圆槽9的内部,吸盘12的端口朝向方槽6,吸盘12的顶部表面与圆槽9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1。

为了便于连接线缆和贴片等工具的携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体4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收纳槽1,收纳槽1的端口内部设置有盖板15,盖板15的外侧表面与机体4的两侧表面相互平齐。

为了便于盖板15的操控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盖板15与收纳槽1的端口内壁固定连接有铰链16,盖板15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拉把14,盖板15的另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磁性垫18。

为了便于盖板15与收纳槽1固定牢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收纳槽1的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磁性座17,磁性座17与磁性垫18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磁性垫18与磁性座17的端面相互贴合。

为了便于隔板10的操控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槽6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0,隔板10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纹8,隔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3。

为了便于控制吸盘12的收纳展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隔板10的底部表面与机体4的底部表面相互平齐,隔板10安装在圆槽9的端口外部,滑轨13的纵向截面为“t”字形结构。

为了便于隔板10在方槽6内部滑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槽6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结构,滑轨13固定在滑槽7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安装完成后,若穴位治疗器在室内放置使用,隔板10通过滑轨13沿滑槽7分别向方槽6两侧滑动,隔板10不再覆盖在圆槽9的外侧端口,圆槽9内部吸盘12在固定弹簧11推动下与台面相接触,穴位治疗器通过吸盘12的吸附与台面相互固定,若穴位治疗器在室外放置使用,隔板10通过滑轨13沿滑槽7分别向方槽6中心滑动,隔板10覆盖在圆槽9的外侧端口,吸盘12通过隔板10的阻隔固定在圆槽9的内部,隔板10底部防滑纹8进一步放大机体4与地面的摩擦阻力,拉把14控制盖板15通过铰链16向外侧旋转倾斜,收纳槽1内部预先放置有连接线缆和贴片等工具,盖板15通过磁性垫18与磁性座17的磁力吸引固定在收纳槽1端口,便于连接线缆和贴片等工具的携带与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包括机体(4)和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所述机体(4)在显示屏(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功能按钮(3),所述机体(4)在功能按钮(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5),所述机体(4)的底部表面开设有方槽(6),所述方槽(6)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圆槽(9),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12),所述吸盘(12)安装在圆槽(9)的内部,所述吸盘(12)的端口朝向方槽(6),所述吸盘(12)的顶部表面与圆槽(9)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收纳槽(1),所述收纳槽(1)的端口内部设置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的外侧表面与机体(4)的两侧表面相互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5)与收纳槽(1)的端口内壁固定连接有铰链(16),所述盖板(15)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拉把(14),所述盖板(15)的另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磁性垫(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1)的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磁性座(17),所述磁性座(17)与磁性垫(18)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磁性垫(18)与磁性座(17)的端面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6)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纹(8),所述隔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的底部表面与机体(4)的底部表面相互平齐,所述隔板(10)安装在圆槽(9)的端口外部,所述滑轨(13)的纵向截面为“t”字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6)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结构,所述滑轨(13)固定在滑槽(7)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穴位治疗器,包括机体和固定机构,所述机体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机体在显示屏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功能按钮,所述机体在功能按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机体的底部表面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圆槽,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安装在圆槽的内部,所述吸盘的端口朝向方槽,所述吸盘的顶部表面与圆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通过设计的圆槽、吸盘和隔板,解决了现有的穴位治疗器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固定稳定,防止其因为人体的动作从而摔落在地的问题,若穴位治疗器放置在室内则机体通过圆槽内部吸盘吸附与台面相固定,若穴位治疗器放置在室外则通过隔板底部的摩擦阻力与台面相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飞;王蕊;陈叶飞;黄培锋;刘海朝;解露露;曹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正飞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