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6087发布日期:2021-07-23 21:1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尿布、尿垫、生理用品等的吸收性物品中,作为用于吸收尿、体液等的排泄液的吸收材料,使用纸浆(pulp)、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polymers:sap)。例如,由于一次性尿布是覆盖穿戴者的腹部、背部以及胯部分的物品,因此在穿戴者的腰部周围、下肢周围具备配合身体的动作、体型而伸缩的弹性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5738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吸收性物品,除了进行用吸收材料吸收排泄液的研究外,还进行用于防止排泄液的泄漏、抑制闷热感、压迫感等的不适感的各种研究。然而,例如,用于抑制吸收性物品内的闷热感的通气路可以通过减小环绕腰腹的弹性部件的收缩力来增大,但收缩力的减小也可能会导致排泄液的泄漏。因此,为了提高环绕穿戴者的腰腹的部位的通气性,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提出在与穿戴者的皮肤相接触的内装面中的因伸缩部件在腰部周围方向上收缩的部位沿腰部周围方向间断地接合通气路形成片,由此利用因伸缩部件的收缩以波状变形的该通气路形成片来形成通气路结构。然而,片材的增加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期望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通气性的提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可提高环绕穿戴者的腰腹的部位的通气性的吸收性物品。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腰部开口部的边缘的部分的折痕设置贯通覆盖片的连续的通气孔。

详细地,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其配置于穿戴者的胯下;层叠体,其在层叠的多个片材之间夹有吸收体,并能够形成穿戴者的腰部周围所要配置的腰部开口部;以及覆盖片,其在形成腰部开口部的部分内包有使腰部开口部收缩的伸缩部件,覆盖片在腰部开口部的边缘的部分折叠,并在折叠部分的折痕或者其附近具有贯通覆盖片的连续的通气孔。在此,腰部开口部的边缘是位于形成腰部开口部的层叠体的端部的部位,在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覆盖片被折叠的部分的部位。

此外,覆盖片可以在折痕处具有通气孔。

此外,伸缩部件是在折叠部分中的至少设置有通气孔的部分上与折叠部分平行配置的线状的橡胶,并离散地接合在覆盖片。在此,离散地接合是指,接合部分彼此间隔着间隔而散布的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中包含非离散的接合部分。

此外,覆盖片的折叠部分的两侧可通过穿戴者的腰部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中朝向腰部周围方向隔着间隔而平行排列的多个线状的接合部分而被互相接合。

此外,线状的接合部分可相对于腰部周围方向倾斜排列。

此外,在线状的接合部分彼此间形成的非接合部分可设置拓宽部分。

此外,可还包括通气路形成片,其是针对在层叠体的与穿戴者的皮肤相接触的面中的至少具备因伸缩部件而收缩的收缩部的部位,利用朝向穿戴者的腰部周围方向隔着间隔而平行排列的多个线状的接合部分而接合的片材,通气路形成片通过所述非接合部分因收缩部的收缩而发生弯曲来变形为波状,而形成通气路。

此外,通气路形成片的胯下区域侧的端部可立起。

此外,覆盖片在吸收性物品穿戴在穿戴者的状态下位于该吸收性物品内侧的折叠部分的吸收体侧端部可具有用于将存在于吸收性物品和穿戴者之间的空间与通气孔连通的非接合部分。

此外,覆盖片在吸收性物品穿戴在穿戴者的状态下位于该吸收性物品内侧的折叠部分可具有用于将存在于吸收性物品和穿戴者之间的空间与通气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吸收性物品,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环绕穿戴者的腰腹部位的通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展开实施方式的尿布而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4为示出橡胶线彼此间的间隔与出现于腰围褶裥的褶皱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为示出腰围褶裥收缩且通气路形成片在各接合部分彼此间弯曲而变形为波状的状态的图。

图6为示出形成于覆盖片内的通气路的部位的图。

图7为示出连通吸收体侧空间和覆盖片内的空间的空气孔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为示出非接合状态的部分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为对由凹部形成的空间所发挥的泵功能进行解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方式。

<实施方式>

图1为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以下,简称为“尿布”)的立体图。本申请中所使用的与方向相关的术语表示与穿戴者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的该穿戴者的前后左右一致的方向。例如,本申请中的左右方向是指与穿戴者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的该穿戴者的左右一致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个示例,示出了具有供穿戴者的腰腹进入的开口部以及供穿戴者的左下肢和右下肢穿过的左右一对的开口部的筒状结构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示例,但本申请中所称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定于内裤型一次性尿布。本申请中所称的“吸收性物品”还包括如下的带型一次性尿布等的可包裹腰腹和胯下的各种形态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将固定在从前身(frontbody)至后身(backbody)覆盖穿戴者的胯下(阴部)的片状的部件的一端部附近的带(tape)贴在该片状的部件的另一端部附近而形成筒状结构的带型一次性尿布。

尿布1具有:胯下区域1b,其为与在穿戴状态下覆盖穿戴者的阴部(胯下)的胯下区域相对应的部位;前身区域1f,其为与穿戴者的腰部周围中的前身相对应的部位,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腹部侧;以及后身区域1r,其为与穿戴者的腰部周围的后身相对应的部位,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背部侧。其中,前身区域1f位于胯下区域1b的前侧,后身区域1r位于胯下区域1b的后侧。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为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因此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相互接合,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相互接合。因此,在尿布1中,由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形成腰部开口部2t。此外,在尿布1中,在未施加上述接合的胯下区域1b的左侧的部位形成有左下肢开口部2l,在胯下区域1b的右侧的部位形成有右下肢开口部2r。此外,若穿戴者的左下肢穿过左下肢开口部2l,穿戴者的右下肢穿过右下肢开口部2r,穿戴者的腰部进入到腰部开口部2t,则尿布1以前身区域1f配置于穿戴者的腹部侧,后身区域1r配置于穿戴者的背部侧,左下肢开口部2l和右下肢开口部2r环绕穿戴者的大腿部的状态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由于尿布1以这种方式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因此穿戴者可以在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站立行走。

在尿布1中,主要以胯下区域1b附近为中心配置能够吸收而保持液体的吸收体。此外,在尿布1中,为了抑制在尿布1和穿戴者的皮肤之间形成成为液体的流出路径的间隙,在环绕穿戴者的左下肢的大腿部的左下肢开口部2l设置有立体褶裥(gather)3bl,在环绕穿戴者的右下肢的大腿部的右下肢开口部2r设置有立体褶裥3br,在环绕穿戴者的腰腹的部位设置有腰围褶裥(waistgather)3r。立体褶裥3bl、3br和腰围褶裥3r在橡胶线的弹力的作用下密接于穿戴者的皮肤。因此,从穿戴者的阴部排出的排泄液吸收于尿布1的吸收体,而几乎不会从尿布1泄漏。

图2为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展开实施方式的尿布1而伸长的状态的图。图3的(a)示意性地示出从左侧观察展开和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时的内部结构。图3的(b)示意性地示出展开和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

尿布1具有在给穿戴者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形成外表面的覆盖片4f、4r以及垫片覆盖片6。覆盖片4f主要形成尿布1的前身区域1f的外表面。此外,垫片覆盖片6主要形成尿布1的胯下区域1b的外表面。此外,覆盖片4r主要形成尿布1的后身区域1r的外表面。覆盖片4f、4r和垫片覆盖片6是为了尿布1的外表面的加固、手感的提高而设置,例如,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能够将由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制成的不织布作为覆盖片4f、4r和垫片覆盖片6的材料来使用。其中,作为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此外,也可以在液体不透过性的片材形成多个0.1~数μm左右的微小的孔,以便发挥液体不透过性和透湿性。此外,为了提高腰部周围的通气性,覆盖片4f、4r也可以是部分地或者全面地形成多个孔的覆盖片。形成于覆盖片4f、4r的通气用的孔的数量和大小取决于所要求的通气量,例如,若开口面积为0.5~10mm2的孔,则优选为在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向的部位形成5~200个左右,更优选为形成10~100个。设定为五个以上便可以得到通气性提高效果。另一方面,设定为200个以下便可以有效地防止尿、体液流入到褶裥内空间。

此外,尿布1具有:内侧覆盖片5f,其层叠于覆盖片4f的穿戴者侧的面;以及内侧覆盖片5r,其层叠于覆盖片4f的穿戴者侧的面。内侧覆盖片5f是具有与覆盖片4f中的比后述的穿孔4f6(是本申请中所称的“折痕”的一个示例)更靠近胯下区域1b侧的部分一致的形状的片状的部件。与内侧覆盖片5f同样地,内侧覆盖片5r也是具有与内侧覆盖片5r中的比后述的穿孔4r6更靠近胯下区域1b侧的部分一致的形状的片状的部件。

此外,尿布1具有在垫片覆盖片6的穿戴者侧的面上依次层叠的背片(backsheet)7、吸收体8、中心片9。垫片覆盖片6是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从穿戴者的前身经过胯下而到达后身的长度且在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大致长方体的片材。此外,背片7、吸收体8、中心片9都是与垫片覆盖片6同样地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观的片状的部件,并以长度方向与垫片覆盖片6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依次层叠于垫片覆盖片6。背片7是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而将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材料来形成的片材。此外,中心片9是以覆盖吸收体8的吸水面的方式配置在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片状的部件。该中心片9的一部分或者整体具有液体透过性。因此,在穿戴了尿布1的状态下,穿戴者所排泄的液体可穿过可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中心片9而渗入到吸收体8,于是被吸收。作为液体透过性的片材,例如可列举纺织布、不织布、多孔膜。此外,中心片9也可以具有亲水性。

吸收体8具有如下结构:使高吸水性聚合物等的粒子状的吸收性树脂保持在纸浆(pulp)纤维、人造丝(rayon)纤维或者棉纤维等的纤维素(cellulose)类纤维的短纤维、对聚乙烯、聚丙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等的合成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短纤维的间隙的结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具有交联结构的亲水性聚合物。因此,若垫片覆盖片6吸收穿戴者所排泄的液体,则使保持在短纤维内的间隙的吸收性树脂膨润而将该液体保持于短纤维内。吸收体8可以是由一张垫子(mat)形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由多张垫子重叠而成的叠层结构。此外,吸收体8能够根据目的而采用适当的形状。作为吸收体8的形状,例如可列举矩形、中央部附近收缩的沙漏型、其他各种形状。

背片7、吸收体8、中心片9都从前身区域1f延伸到后身区域1r。因此,若用层叠有背片7、吸收体8、中心片9的垫片覆盖片6覆盖穿戴者的阴部(胯下),则背片7、吸收体8、中心片9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成为位于穿戴者的腹侧和背侧的状态。即,成为穿戴者的阴部被吸收体8从穿戴者的腹侧覆盖至背侧的状态。因此,不论在穿戴者以腹部朝下的姿势还是背部朝下的姿势将液体排出体外,所排出的液体都经由中心片9而与吸收体8接触。

此外,尿布1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的立体褶裥3bl、3br的细长的带状的侧片10l、10r。侧片10l、10r设置于中心片9的长边的部分。此外,在侧片10l、10r沿着长度方向粘着有橡胶线10l1、10r1。因此,若通过成为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的覆盖片4f的边缘4f7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的覆盖片4r的边缘4r7相互接合且成为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的覆盖片4f的边缘4f8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的覆盖片4r的边缘4r8相互接合来成为如图1所示的完成状态的尿布1,则侧片10l、10r在橡胶线10l1、10r1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被拉近,侧片10l、10r沿着折叠线10l2、10r2而从中心片9立起。其结果,形成用于防止液体从左下肢开口部2l以及右下肢开口部2r流出的立体褶裥3bl、3br。此外,关于覆盖片4f的边缘4f7以及覆盖片4r的边缘4r7、覆盖片4f的边缘4f8以及覆盖片4r的边缘4r8的接合方法,虽无特别限定,但可通过例如加热密封、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来进行。

此外,尿布1具有夹着垫片覆盖片6、背片7、吸收体8、中心片9、侧片10l、10r而层叠于覆盖片4f的穿戴者侧的面的通气路形成片11f和层叠于覆盖片4r的穿戴者侧的面的通气路形成片11r。通气路形成片11f在中心片9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重叠于覆盖片4f。此外,通气路形成片11r在中心片9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重叠于覆盖片4r。此外,在本申请中,关于片材重叠的状态,并不限定于重叠的片材彼此之间以全面接触的状态重叠的方式,还包括片材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例如,通气路形成片11f以垫片覆盖片6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一部分与覆盖片4f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重叠。

在通气路形成片11f中的沿着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区域排列有多个通气用的微小的通气孔11f1。在通气路形成片11r中,也与通气路形成片11f同样地排列有多个通气孔11r1。其中,通气孔是指,将片材的一个面侧的空间和另一个面侧的空间连通的开口部,其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因此,作为通气孔11f1、11r1,可采用例如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四角形等)等形状的开口部。针对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通气孔11f1、11r1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该通气路形成片11f、11r为不具有通气性的材料,该通气路形成片11f、11r可以是具有通气性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具有通气性的材料。通气路形成片11f、11r优选为具有通气性、液体透过性的材料,但也可以是例如非通气性的材料。关于通气孔11f1、11r1的大小、个数,并不做特别限定,但是,例如是开口面积为0.5~10mm2的孔,则优选形成5~200个左右。

如上所述,由于除了在中间夹着吸收体8的背片7以及中心片9之外,还层叠了覆盖片4f、4r、通气路形成片11f、11r、垫片覆盖片6、侧片10l、10r而形成尿布1,因此可以说尿布1具有将这些多个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在此,如图3所示,覆盖片4f的一端侧在穿孔f6处折叠。该穿孔4f6是由以直线状切入在覆盖片4f的细小的裂口形成的通气孔沿着腰部开口部2t的边缘排列为虚线状而成的。形成穿孔4f6的虚线状的通气孔为穿戴者的手指不能进入的大小。例如,若为由5mm以下的长度的裂口形成的通气孔,则一般的婴幼儿的手指无法进入。此外,为了不使覆盖片4f因尿布1的正常使用状态而以穿孔4f6为边界发生断裂,在穿孔4f6中,形成虚线状的通气孔的裂口之间的间隔具有规定的长度。虽然也与构成覆盖片4f的材料的强度有关,但若为不降低腰部周围所要求的伸缩性和穿戴感的基重(纸张克重,basisweight)为8~50g/m2左右的片材,则裂口之间的间隔优选为2mm以上。

此外,上述的腰围褶裥3r为通过将橡胶线(线状的橡胶)4f2、4f3粘着于覆盖片4f并将橡胶线(线状的橡胶)4r2、4r3粘着于覆盖片4r而形成的。在折叠后成为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的穿孔4f6的近处,从穿孔4f6侧起以橡胶线4f2、橡胶线4f3的顺序依次设置有粘着于覆盖片4f的橡胶线4f2、4f3。此外,与橡胶线4f2、4f3同样地,在折叠后成为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的穿孔4r6的沿线附近,从穿孔4r6侧起以橡胶线4r2、橡胶线4r3的顺序依次设置有粘着于覆盖片4r的橡胶线4r2、4r3。因此,橡胶线4f2、4f3以作为伸缩方向的腰部周围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设置于覆盖片4f。此外,橡胶线4r2、4r3以作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设置于覆盖片4r。因此,若边缘4f7和边缘4r7相互接合且边缘4f8和边缘4r8相互接合,则橡胶线4f2、4f3和橡胶线4r2、4r3形成沿着腰部开口部2t环绕的实质上为环状的伸缩部件,并发挥使腰部开口部2t在腰部周围方向上进行收缩的功能。即,橡胶线4f2、4f3和橡胶线4r2、4r3发挥收缩力而使尿布1紧贴于穿戴者而防止尿布1和穿戴者的腰腹之间形成间隙。橡胶线4f2、4f3和橡胶线4r2、4r3在橡胶线的长度方向上通过离散地涂布的粘合剂而离散地粘着于覆盖片4f、4r。用于接合橡胶线4f2、4f3、4r2、4r3和覆盖片4f、4r的粘合剂可以涂布于橡胶线4f2、4f3、4r2、4r3,或者,可以涂布于覆盖片4f、4r。此外,代替粘合剂地,橡胶线4f2、4f3、4r2、4r3可通过超声波熔覆接合于覆盖片4f、4r。此外,由于穿孔4f6的裂口被设定为穿戴者的手指无法通过的长度,因此不会发生橡胶线4f2、4f3等因指尖的触碰而断开的情况。

进而,橡胶线4f4、4f5粘着于覆盖片4f,橡胶线4r4、4r5粘着于覆盖片4r。橡胶线4f4、4f5是在覆盖片4f中设置在比橡胶线4f3更靠近胯下区域1b侧的区域的伸缩部件。然而,与从覆盖片4f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的橡胶线4f2、f3不同地,在橡胶线4f4、4f5中,成为与吸收体8相对应的部位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规定的宽度被截断。覆盖片4f具有成为与吸收体8相对应的部位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被截断的橡胶线4f4、4f5,由此不会妨碍吸收体8的因吸水而引起的膨胀,给穿戴者的下腹部提供适当的贴附感。关于覆盖片4r,与覆盖片4f同样地,成为与吸收体8相对应的部位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规定的宽度被截断的橡胶线4r4、4r5粘着于覆盖片4r,由此给穿戴者的下腹部提供适当的贴附感。

图4为示出橡胶线4f2之间的间隔与出现于腰围褶裥3r的褶皱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中的(a)所示的图为从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观察腰围褶裥3r时的图。此外,图4中的(b)所示的图为示出从尿布1的侧方观察时的腰围褶裥3r内的内部结构的图。此外,图4中的(c)所示的图为示出从尿布1的上方观察腰围褶裥3r时的样子的图。此外,图4中的(d)所示的图为示出在腰围褶裥3r处于收缩状态下的、从尿布1的上方观察腰围褶裥3r时的状态的图。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与腰围褶裥3r中的前身区域1f的部分相对应的附图标记,但对于腰围褶裥3r中的后身区域1r的部分也同样。

如图4所示,覆盖片4f在图2所示的穿孔4f6处折叠,进而被通气路形成片11f重叠而接合。接合在各橡胶线和片材伸长的状态下进行。在图4中的(a)所示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s的虚线是在穿孔4f6处折叠的覆盖片4f彼此间的接合部分。此外,在图4中的(c)和(d)所示的图中附图标记为s的部位是被接合的部分。

由图4中的(a)所示的图可知,在覆盖片4f于穿孔4f6处折叠的状态下,接合覆盖片4f和通气路形成片11f的接合部分s成为沿着与图1所示的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形态。接合部分s平行地设置多个,进而以使接合部分s的各间隔大小交替的方式设置。因此,由图4可知,接合部分s成为双重线以等间隔排列的形态。因此,各接合部分s与橡胶线4f2、4r2等正交。由于采用由接合部分s构成的双重线以等间隔排列的形态,因此如图4中的(d)所示那样在收缩后的腰围褶裥3r上大小交替地形成褶皱。其原因在于:接合是在伸长了各橡胶线和片材的状态下进行,之后伸长状态被解除而腰围褶裥3r在橡胶线4f2的收缩力的作用下收缩时,在构成双重线的两个接合部分s之间的间隔小的部分因片材的弯曲而以直线状形成小的褶皱,在双重线之间的间隔大的部分因片材的弯曲而以直线状形成大的褶皱。接合部分s彼此间的间隔优选为2~50mm,尤其优选为5~10mm。此外,穿孔4f6所形成的通气孔相对于接合部分s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任意设定,但优选为设置在与各接合部分s彼此间的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尤其优选为设置在与以各间隔大小交替的方式排列的各接合部分s彼此间的间隔大的部分相对应的位置。此外,接合部分s并不限定于沿相对腰部开口部2t的边缘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形态,也可以是倾斜延伸的形态。此外,接合部分s没有必要设置为全部相互平行,例如,也可以以从抵接于尿布1的中心、尿道口的位置、或者抵接于肛门的位置大致放射状地形成通气路的方式设置为相互大致平行或者不平行。若如上所述那样以从抵接于尿布1的中心、尿道口的位置、或者抵接于肛门的位置以大致放射状通气路径形成的方式设置接合部分s,则从湿气的主要产生源至外部的通气路径以大致直线状形成,因此能够将这种湿气的产生源所产生的湿气迅速地排出至外部。

形成双重线以等间隔排列的形态的接合部分s,由此在收缩后的腰围褶裥3r上以大小交替的波状形成因片材的弯曲而形成的直线状的褶皱。因此,例如,与接合部分s以等间隔形成的情况相比,从穿戴者的皮肤以无需透过通气路形成片11f的方式直接连接到尿布1的外部的换气路径形成为更大,从而可进一步抑制穿戴者的闷热感。

此外,如图4的虚线所示的示意图那样,各接合部分s成为没有接合的非接合部分离散地存在的间断性的虚线状的形态。这是为了提高由各褶皱形成的多个换气路径彼此间的通气性,旨在抑制局部的闷热感。这种离散的接合可由例如超声波接合来实现。

图5为示出腰围褶裥3r收缩且通气路形成片11f在各接合部分s彼此间弯曲而变形为波状的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成为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的覆盖片4f的穿孔4f6是以直线状切入的细小的裂口所形成的虚线状的通气孔,因此若腰围褶裥3r在橡胶线4f2的收缩力的作用下收缩,则形成穿孔4f6的细小的裂口扩张,除存在于裂口彼此间的接缝4f6t以外的部分的开口部4f6k(本申请中所称的“通气孔”的一个示例)扩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不仅形成在通气路形成片11f和覆盖片4f之间形成的通气路(在图5中以半色调(halftone)示出的空间),还形成覆盖片4f以穿孔4f6为界折叠而形成于覆盖片4f内的通气路(图5中以剖面线(hatching,阴影线)示出的空间)。后身区域1r也与前身区域1f是同样的。在覆盖片4f内虽然配置有橡胶线4f2、4f3,但如上所述那样橡胶线4f2、4f3在长度方向上由离散地涂布的粘合剂离散地粘着在覆盖片4f,因此在覆盖片4f内也可确保与橡胶线4f2、4f3相交的方向的通气路。因此,与没有在穿孔4f6的部分形成开口部4f6k的尿布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腰围褶裥3r的通气性好。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设置了通气路形成片11f、11r,但也可以省略通气路形成片11f、11r。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由穿孔4f6、4r6形成的开口部,来将沿着穿孔4f6、4r6折叠而形成于覆盖片4f、4r内的、内包有橡胶线4f2、4r2的空间内连通至外部空气,因此该空间内作为通气路来发挥作用。在通气路形成片11f、11r被省略的情况下,从尿布1和穿戴者的腰腹之间便不存在图5中以半色调示出的通气路,因此通气路从两层减少为一层,但可通过穿孔4f6、4r6所形成的开口部来确保充分的通气性。此外,若通气路形成片11f、11r被省略,则尿布1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可以在尿布1和穿戴者的腰腹之间确保与设置有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情况同样的通气性的同时,与设置有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情况相比可以削减制造成本。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开口部4f6k可以不设置在由穿孔4f6、4r6等形成的折痕的部分,而是设置在该折痕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从连通尿布1的内外而提高通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将开口部4f6k设置于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朝向外侧开口的位置。作为这种位置,距离该折痕10mm以内为好,5mm以内则更加合适。然而,在将开口部4f6k设置在折痕的部分的附近,而不是折痕的部分的情况下,从覆盖片4f6、4r6内朝向开口部4f6k的通气路径的前进方向成为在开口部4f6k的跟前弯曲的形态,因此鉴于通气性的观点,开口部4f6k形成在由穿孔4f6、4r6等形成的折痕的部分的结构会使从覆盖片4f6、4r6内朝向开口部4f6k的通气路径的前进方向成为直线状,这会极大地提高通气性。

以下详细说明图5中以剖面线示出的覆盖片4f(4r)内的空间结构。图6为示出形成于覆盖片4f内的通气路的部位的图。在图6中,(a)所示的图示出从尿布1的内侧观察腰围褶裥3r时的样子,(c)所示的图示出在(a)的图中由附图标记a-a所示的线的剖面的样子,(d)所示的图示出在(a)的图中由附图标记b-b所示的线的剖面的样子。

如上所述,橡胶线4f2、4f3离散地接合或者超声波熔覆在覆盖片4f。此外,如图6所示,接合部分s隔着间隔平行排列。因此,在形成开口的穿孔4f6的折叠部分被折叠,从而在形成于覆盖片4f内的内部空间因橡胶线4f2、4f3的收缩而产生图6的(c)所示的狭小部分和图6的(d)所示的非狭小部分。在狭小部分中,覆盖片4f由接合部分s接合,因此如图6的(c)所示,覆盖片4f内几乎没有形成空间。另一方面,在非狭小部分中,覆盖片4f、橡胶线4f2未由接合部分s接合,因此如图6的(d)所示,在覆盖片4f内形成空间。因此,在该非狭小空间内,进行如图6的(d)中的虚线的箭头所示的那样的、经由因穿孔4f6而形成在尿布1的上侧的边缘的开口的通气。因此,因经由覆盖片4f内和穿孔4f6的通气而在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内外的通气性变得比不存在穿孔4f6的尿布更好。在覆盖片4r中也同样。

此外,在接合部分s在与腰部开口部2t的边缘成直角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接合部分s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图6的(d)所示的非狭小部分最有效地发挥作为通气路径的功能。然而,关于该非狭小部分,在接合部分s相对于尿布1的长度方向斜向延伸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如下两种功能:作为通气路径的功能;以及对于来自尿布1的水分经过该通气路径的泄漏抑制功能。水分的泄漏抑制功能随着相对于尿布1长度方向的接合部分s的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

此外,在图6的(d)所示的非狭小部分还可具有在该非狭小部分中流入了水分时用于抑制该水分从穿孔4f6、4r6泄漏的拓宽部分。若这种拓宽部分存在于非狭小部分,则该非狭小部分流入了水分时,该水分滞留于拓宽部分,因此能够抑制该水分经穿孔4f6、4r6而从非狭小部分泄漏。此外,若这种拓宽部分存在于非狭小部分,则伴随着腰围褶裥3r的伸缩而该拓宽部分也扩张收缩,因此非狭小部分内的容积伴随着腰围褶裥3r的伸缩而发生大的变化,可促进非狭小部分内的换气。这种拓宽部分能够如下形成:在以穿孔4f6为边界折叠的覆盖片4f上例如以制作成与穿孔4f6平行地延伸的波状的褶皱形态的状态设置接合部分s而形成。

另外,尿布1也可以是通过例如设置以下这种通气孔,来连通吸收体8和穿戴者之间的空间(以下,称为“吸收体侧空间”)与覆盖片4f内的空间的结构。

图7为示出连通吸收体侧空间和覆盖片4f内的空间的通气孔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7所示,例如,若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设置贯通内侧覆盖片5f、垫片覆盖片6、背片7、覆盖片4f、通气路形成片11f的通气孔12,则覆盖片4f内的空间和吸收体侧空间之间由该通气孔12连通。因此,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内部空间的空气除了可经由第一通气路径而被排出至尿布1外外,还可经由第二通气路径而被排出至尿布1外,所述第一通气路径是由通过离散地形成的接合部分s而在通气路形成片11f上以波状形成的褶皱所形成的通气路径,所述第二通气路径是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那样从通气孔12经由覆盖片4f内的非狭小部分而通向穿孔4f6的开口的通气路径。因此,与不存在通气孔12的尿布相比,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内外的通气性进一步提高。此外,通气孔12并不限定于设置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形态。通气孔12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只要可以连通覆盖片4f内和吸收体侧空间即可。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将通气孔12设置于前身区域1f侧的形态,但通气孔12也可以设置于后身区域1r侧,还可以设置于前身区域1f侧和后身区域1r侧的双方。

此外,连通吸收体侧空间和覆盖片4f内的空间的路径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通气孔12。例如,在图7中,也可以使形成有通气孔12的部位、即覆盖片4f的吸收体侧端部与背片7成为非接合状态,并经该非接合状态的部分来连通吸收体侧空间和覆盖片4f内的空间。图8为示出非接合状态的部分的一个示例的图。例如,如图8所示,若覆盖片4f的吸收体侧端部与背片7成为非接合状态而形成了非接合部分13,则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该非接合部分13并从吸收体侧空间经覆盖片4f内,进而经通向穿孔4f6的开口的通气路径而被排出至尿布1外。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经利用穿孔4f6、4r6、通气孔12或者非接合部分13所形成的通气路径的尿布1内的通气性,尿布1还可形成为,例如,在尿布1的内部面形成用于在尿布1的内部面和穿戴者的皮肤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的凹部。若这种凹部形成于例如前身区域1f或者后身区域1r,则在伴随由该凹部形成的空间的扩张收缩等的泵功能的作用下,可促进经利用穿孔4f6、4r6、通气孔12或者非接合部分13所形成的通气路径的尿布1内的空气的排出。

图9为对由凹部形成的空间所发挥的泵功能进行解说的图。在尿布1在内部面具有凹部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若穿戴者14穿戴该尿布1,则在尿布1的内部面与穿戴者14之间形成凹部空间15。如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该凹部空间15根据穿戴者14的下肢的动作而扩张收缩。若凹部空间15扩张收缩,则凹部空间15的扩张收缩起到泵效果,空气经利用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褶皱所形成的通气路径、利用穿孔4f6、4r6、通气孔12或者非接合部分13所形成的通气路径而在尿布1的内外流通。这种凹部空间15可通过例如将腰围褶裥3r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如图9所示那样折叠结构而形成。

此外,优选为,凹部空间15与由通气孔12或者非接合部分13所形成的通气路径连通。作为这种部位,可列举例如作为设置有通气孔12或者非接合部分13的部位的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

此外,在尿布1中,也可以在例如与凹部空间15相对应的部位具备橡胶线,以便使凹部空间15根据穿戴者14的下肢的动作而容易扩张收缩。若在尿布1的与凹部空间15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橡胶线,则凹部空间15根据穿戴者14的下肢的动作而扩张之后,在该橡胶线的作用下凹部空间15缩小,因此可促进凹部空间15的扩张收缩,发挥更好的泵功能。例如,在凹部空间15存在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情况下,该橡胶线可配置为重叠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

另外,凹部空间15可附带发挥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即,在凹部空间15设置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情况下,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胯下区域1b侧的端部位于该凹部空间15内。因此,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胯下区域1b侧的端部可以通过在该凹部空间15内立起而使该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端部作为粪便等的止挡件(stopper)来发挥作用。还可设置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上使该端部收缩的橡胶等的收缩部件,使得通气路形成片11f、11r的胯下区域1b侧的端部在该凹部空间15内容易立起。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尿布;1b:胯下区域;1f:前身区域;1r:后身区域;

2t:腰部开口部;2l:左下肢开口部;2r:右下肢开口部;

3bl、3br:立体褶裥;3r:腰围褶裥;4f、4r:覆盖片;

4f2、4f3、4f4、4f5、4r2、4r3、4r4、4r5、10l1、10r1:橡胶线;

4f6、4r6:穿孔;4f6k:开口部;4f6t:接缝;10l2、10r2:折叠线;

4f7、4f8、4r7、4r8:边缘;5f、5r:内侧覆盖片;6:垫片覆盖片;

7:背片;8:吸收体;9:中心片;10l、10r:侧片;

11f、11r:通气路形成片;11f1、11r1:通气孔;12:通气孔;

13:非接合部分;14:穿戴者;15:凹部空间;s:接合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