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11451发布日期:2020-08-11 21:1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方法,具体为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属于癌细胞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放射疗法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发展较快,在ct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帮助下,现在的放疗技术由二维放疗发展到三维放疗、四维放疗技术,放疗剂量分配也由点剂量发展到体积剂量分配,及体积剂量分配中的剂量调强。

但是现有的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其有时会对正常细胞进行杀伤,精准度还不够高,且放疗根治的成功率存在提升空间,而其在抗癌药物剂量分配上需要更加精细化处理,且现有的方法一些粒子对人体存在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射性粒子制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作为基材进行制备;

步骤二、清洗,将制备好的放射性粒子用浓度为0.1-0.3mol/l的改性溶液进行浸泡清洗;

步骤三、偶联化,将清洗完的粒子放入到偶联剂内浸泡2小时;

步骤四、同位素标记,用将含有碘元素的溶液加入到步骤三内的溶液内对放射性粒子进行同位素标记;

步骤五、粒子注入患者体内,将获得的放射性粒子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并进行元素放射;

步骤六、伽玛射线治疗,用机器发射伽玛射线对同位素标记的癌细胞进行灭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和聚氨酯的混合共聚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中,表面改性溶液为壳聚糖-乙酸溶液,其中壳聚糖先与乙醇水溶液均匀混合,密封,使得壳聚糖充分膨胀,然后加入稀的醋酸溶液搅拌均匀,并静置一段时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偶联剂溶液为戊二醛水溶液,并在偶联化反应结束后加入含有碘元素的溶液去除游离的官能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步骤三中得到的粒子中碘元素进行置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设计合理:

1、采用与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作为粒子基材,在注入人体内易分解,随着人的新陈代谢排除,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且保证基材在后续操作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2、对制备的基材进行接枝清洗和偶联化反应,去除基材表面游离的官能团,便于放射性同位素对基材进行置换反应,从而确保其注入人体后会精准对癌细胞进行定位,方便伽玛射线的集中清理,提高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减少其对安全正常细胞灭杀的可能性,提高该方法的操作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残余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射性粒子制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作为基材进行制备;

步骤二、清洗,将制备好的放射性粒子用浓度为0.1-0.3mol/l的改性溶液进行浸泡清洗;

步骤三、偶联化,将清洗完的粒子放入到偶联剂内浸泡2小时;

步骤四、同位素标记,用将含有碘元素的溶液加入到步骤三内的溶液内对放射性粒子进行同位素标记;

步骤五、粒子注入患者体内,将获得的放射性粒子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并进行元素放射;

步骤六、伽玛射线治疗,用机器发射伽玛射线对同位素标记的癌细胞进行灭杀。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和聚氨酯的混合共聚物,采用与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作为粒子基材,在注入人体内易分解,随着人的新陈代谢排除,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且保证基材在后续操作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表面改性溶液为壳聚糖-乙酸溶液,其中壳聚糖先与乙醇水溶液均匀混合,密封,使得壳聚糖充分膨胀,然后加入稀的醋酸溶液搅拌均匀,并静置一段时间,确保制备的基材纯度,并方便后续同位素之间的置换。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偶联剂溶液为戊二醛水溶液,并在偶联化反应结束后加入含有碘元素的溶液去除游离的官能团,进一步去除基材表面的杂质,提高治疗方法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步骤三中得到的粒子中碘元素进行置换,方便伽玛射线的集中清理,提高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减少其对安全正常细胞灭杀的可能性,提高该方法的操作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残余量。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时,首先制备放射性粒子的基材,然后用浓度为0.1-0.3mol/l的改性溶液进行浸泡清洗1-2小时,将清洗完的粒子放入到偶联剂溶液内继续浸泡两小时,浸泡结束后,用将含有碘元素的溶液加入到步骤三内的溶液内对放射性粒子进行同位素标记,将所得的基材粒子替换成具有放射性元素的粒子,然后注入人体内自行分解,寻找癌细胞,并进行射线灭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射性粒子制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作为基材进行制备;

步骤二、清洗,将制备好的放射性粒子用浓度为0.1-0.3mol/l的改性溶液进行浸泡清洗;

步骤三、偶联化,将清洗完的粒子放入到偶联剂内浸泡2小时;

步骤四、同位素标记,用将含有碘元素的溶液加入到步骤三内的溶液内对放射性粒子进行同位素标记;

步骤五、粒子注入患者体内,将获得的放射性粒子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并进行元素放射;

步骤六、伽玛射线治疗,用机器发射伽玛射线对同位素标记的癌细胞进行灭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和聚氨酯的混合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表面改性溶液为壳聚糖-乙酸溶液,其中壳聚糖先与乙醇水溶液均匀混合,密封,使得壳聚糖充分膨胀,然后加入稀的醋酸溶液搅拌均匀,并静置一段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偶联剂溶液为戊二醛水溶液,并在偶联化反应结束后加入含有碘元素的溶液去除游离的官能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步骤三中得到的粒子中碘元素进行置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性粒子制备、清洗、偶联化、同位素标记、粒子注入患者体内和伽玛射线治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与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作为粒子基材,在注入人体内易分解,随着人的新陈代谢排除,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且保证基材在后续操作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对制备的基材进行接枝清洗和偶联化反应,去除基材表面游离的官能团,便于放射性同位素对基材进行置换反应,从而确保其注入人体后会精准对癌细胞进行定位,方便伽玛射线的集中清理,提高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减少其对安全正常细胞灭杀的可能性,提高该方法的操作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残余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李定杰;杨原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