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7405发布日期:2020-10-17 00:5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式氧合器,尤其是一种整合氧合、变温、泵体的膜式氧合器。



背景技术:

膜式氧合器又称膜式人工肺,是一种能进行血气交换的一次性使用人工装置。它根据生物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原理,集氧合、变温、储血、过滤、回收血等功能于一体,用于替代心脏功能和肺脏功能进行血液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以满足术中病人的需要。其特点是气血不直接接触,仿生性较好。

现有的模式氧合器分为氧合室、变温室以及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泵。三个部分分开设置,使得其连接点多管路复杂,从而导致泄漏点多连接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将氧合室、变温室以及泵体整合在一起,简化氧合器系统的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包括筒状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换热筒,所述换热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换热筒内为变温室;所述变温室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端与进血口连接,下端通达换热筒下方的叶轮室;所述叶轮室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换热筒外套设有筒状内壳,所述内壳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氧合膜;所述内壳与换热筒之间留有供血液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与叶轮室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状布置。增加血液在变温室内的行程,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热管和换热筒由不锈钢制作。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并且血液在进入通道后,还能继续与变温室内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最大程度的保证血液温度。

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叶轮室为上小下大的锥形;所述叶轮设置于叶轮室底部;所述叶轮室下部边缘与内壳和换热筒之间的通道连通。锥形的叶轮室有利于血液散布,并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输入通道中,并进入氧合膜完成气体交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叶轮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锥形尖端,所述尖端正对换热管下端开口。通过高速旋转的尖端产生离心力,进一步驱动血液流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膨胀段,所述膨胀段上设置有出血口。通过氧合膜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在膨胀段收集,便于排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氧合膜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封堵料。封堵料可供气体通过,但无法使得血液通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上下端与封堵料之间为气腔,上下两个气腔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叶轮由电机带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内位于叶轮室下方设置有电机室,用于容纳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的膜式氧合器,将氧合室、变温室、泵体整合,减少了管路连接,简化了设备的整体结构。使用时更加的便捷,同时减少了泄露点从而减少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壳、2换热筒、3变温室、4换热管、5叶轮室、6叶轮、7电机、8内壳、9尖端、10氧合膜、11封堵料、12进血口、13出血口、14进水口、15出水口、16进气口、17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状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换热筒2,所述换热筒2上设置有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换热筒2内为变温室3;所述变温室3内设置有换热管4,换热管4为螺旋状布置。换热管4和换热筒2由不锈钢制作。所述换热管4上端与进血口12连接,下端通达换热筒2下方的叶轮室5;所述叶轮室5内设置有叶轮6;所述换热筒4外套设有筒状内壳8,所述内壳8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外壳1与内壳8之间设置有氧合膜10;氧合膜10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封堵料11。所述内壳8与换热筒2之间留有供血液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与叶轮室5连通。外壳1下部设置有膨胀段,所述膨胀段上设置有出血口13。

叶轮室5为上小下大的锥形;所述叶轮6设置于叶轮室5底部;所述叶轮室5下部边缘与内壳8和换热筒2之间的通道连通。叶轮6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锥形尖端9,所述尖端9正对换热管4下端开口。

外壳1上下端与封堵料11之间为气腔,上下两个气腔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

叶轮6由电机7带动。外壳1内位于叶轮室5下方设置有电机室,用于容纳电机7。

由图可以看出,外壳1、内壳8、换热筒2上下端均为封闭,保证了设备的一体性。进血口12连接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仓。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用于变温室3内换热介质的循环,换热介质用纯净水即可。出水口15设置在换热筒2的下方,可以穿过电机室和下方气腔从外壳1上引出。氧合膜10和封堵料11为现有技术,

本技术:
不再赘述。

使用时,血液通过进血口12进入换热管4与变温室3内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叶轮室5。并在叶轮6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进入通道。进入通道的血液通过内壳8上的通过进入氧合膜10进行气体交换,使得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最后从出血口13排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包括筒状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换热筒,所述换热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换热筒内为变温室;所述变温室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端与进血口连接,下端通达换热筒下方的叶轮室;所述叶轮室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换热筒外套设有筒状内壳,所述内壳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氧合膜;所述内壳与换热筒之间留有供血液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与叶轮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状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和换热筒由不锈钢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室为上小下大的锥形;所述叶轮设置于叶轮室底部;所述叶轮室下部边缘与内壳和换热筒之间的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锥形尖端,所述尖端正对换热管下端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膨胀段,所述膨胀段上设置有出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合膜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封堵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下端与封堵料之间为气腔,上下两个气腔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由电机带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位于叶轮室下方设置有电机室。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膜式氧合器,包括筒状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换热筒,所述换热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换热筒内为变温室;所述变温室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端与进血口连接,下端通达换热筒下方的叶轮室;所述叶轮室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换热筒外套设有筒状内壳,所述内壳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氧合膜;所述内壳与换热筒之间留有供血液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与叶轮室连通。具有上述结构的的膜式氧合器,将氧合室、变温室、泵体整合,减少了管路连接,简化了设备的整体结构。使用时更加的便捷,同时减少了泄露点从而减少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8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