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用导引针及应用其的颈外静脉留置针

文档序号:25504563发布日期:2021-06-18 16:1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用导引针及应用其的颈外静脉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耗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用导引针及应用其的颈外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现有的留置针穿刺后,有时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例如患者血液粘稠度较大)而看不到回血,医护人员无法判断留置针是否成功刺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留置针用导引针,包括针体、针座、持针柄以及气囊,针体包括针头和针尾,针尾固定在针座上,持针柄与针座连接,气囊设置在持针柄表面,针尾通过第一导管与气囊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针座具有中空腔,中空腔的一端为开口端,针尾延伸入中空腔,开口端面向针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针座包括管体部和设置在管体部一端的连接部,管体部内腔形成中空腔,针尾嵌入到连接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持针柄包括延伸部和手持部,延伸部设置在针座侧面,并沿针座的轴向向针头方向延伸,手持部设置在延伸部的端部,气囊设置在手持部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持针柄与针座一体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囊熔焊或用强力胶粘接在持针柄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管还与连接部连接。防止第一导管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包括导引针,还包括导管、第一y形接头和隔塞,第一y形接头包括中空的第一主管和中空的第一支管,第一主管内设有隔塞,导管连接到第一主管的一端,针体从第一主管的另一端插入第一主管,并依次穿过隔塞和导管,第一主管的该端可拆卸地容置在中空腔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y形接头、第二导管、止流夹,第二y形接头包括中空的第二主管和中空的第二支管,第二主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与第一支管连接,第二主管的另一端设有正压阀,第二支管的端部设有密封帽,止流夹设置在第二导管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的端部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小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留置针用导引针及应用其的颈外静脉留置针有益效果是:在穿刺前按压气囊,在退针时松开气囊,可在留置针的导管内生成负压,促进血液回流,帮助医护快速和准确判断留置针与患者血管是否建立畅通的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用导引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颈外静脉留置针(隐藏了导引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颈外静脉留置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留置针用导引针,请参考图1,包括针体1、针座2、持针柄3以及气囊4,针体1包括针头5和针尾6,针尾6固定在针座2上,持针柄3与针座2连接,气囊4设置在持针柄3表面,针尾6通过第一导管7与气囊4连通。针体1为中空结构,一般而言,针体1可以为医用不锈钢针体。气囊4为具有弹性,气囊4变形后能够恢复原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针座2具有中空腔8,中空腔8的一端为开口端9,针尾6延伸入中空腔8,开口端9面向针头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针座2包括管体部11和设置在管体部11一端的连接部12,管体部11内腔形成中空腔8,针尾6嵌入到连接部12。优选地,管体部11呈圆柱形管状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持针柄3包括延伸部13和手持部14,延伸部13设置在针座2侧面,并沿针座2的轴向向针头5方向延伸,手持部14设置在延伸部13的端部,气囊4设置在手持部14表面。操作时,医护人员捏着手持部14,大拇指按在气囊4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持针柄3与针座2一体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囊4熔焊或用强力胶粘接在持针柄3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管7还与连接部12连接。例如采用强力胶粘结,也可以采用焊枪热合、超声波热合等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请参考图2和图3,还提供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包括导引针,还包括导管15、第一y形接头25和隔塞18,第一y形接头25包括中空的第一主管16和中空的第一支管17,第一主管16内设有隔塞18,导管15连接到第一主管16的一端,针体1从第一主管16的另一端插入第一主管16,并依次穿过隔塞18和导管15,第一主管16的该端可拆卸地容置在中空腔8中。导管15为柔软的管子,使用时被留置在血管中,用于向血管输送药液或者抽血。第一主管16的端部从开口端9插入到中空腔8中,优选地,第一主管16与中空腔8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主管16与中空腔8之间卡接,可选择适当的卡接力,以保证将导引针和导管15一起刺入患者血管的过程中第一主管16不会松动和脱落,且穿刺结束后,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将针座2与第一主管16分离,从而拔出导引针,而导管15留置在血管中。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颈外静脉留置针时,操作人员捏着手持部14,大拇指按压气囊4,使气囊4瘪陷,并将针体1和导管15一起刺入患者血管,在退出导引针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松开气囊4,气囊4恢复成原状,造成气囊4、针体1及导管15中负压,回血流入导管15和第一y接头25中,说明留置针与患者血管建立了通道畅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还包括第二y形接头26、第二导管23、止流夹24,第二y形接头26包括中空的第二主管19和中空的第二支管20,第二主管19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23与第一支管17连接,第二主管19的另一端设有正压阀21,第二支管20的端部设有密封帽22,止流夹24设置在第二导管23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导管15的端部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小孔27。当导管15的端部堵塞时,药液还可以从小孔27进入血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留置针用导引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针座、持针柄以及气囊,所述针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针体包括针头和针尾,所述针尾固定在所述针座上,所述持针柄与所述针座连接,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持针柄表面,所述针尾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气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用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针尾延伸入所述中空腔,所述开口端面向所述针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用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包括管体部和设置在所述管体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管体部内腔形成所述中空腔,所述针尾嵌入到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用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柄包括延伸部和手持部,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针座侧面,并沿所述针座的轴向向所述针头方向延伸,所述手持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端部,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手持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用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柄与所述针座一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用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熔焊或用强力胶粘接在所述持针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用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还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8.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针,还包括导管、第一y形接头和隔塞,所述第一y形接头包括中空的第一主管和中空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主管内设有所述隔塞,所述导管连接到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所述针体从所述第一主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主管,并依次穿过所述隔塞和导管,所述第一主管的该端可拆卸地容置在所述中空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外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y形接头、第二导管、止流夹,所述第二y形接头包括中空的第二主管和中空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主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支管连接,所述第二主管的另一端设有正压阀,所述第二支管的端部设有密封帽,所述止流夹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外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端部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小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留置针用导引针,包括针体、针座、持针柄以及气囊,针体包括针头和针尾,针尾固定在针座上,持针柄与针座连接,气囊设置在持针柄表面,针尾通过第一导管与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包括导引针,还包括导管、第一Y形接头和隔塞,第一Y形接头包括中空的第一主管和中空的第一支管,第一主管内设有隔塞,导管连接到第一主管的一端,针体从第一主管的另一端插入第一主管,并依次穿过隔塞和导管,第一主管的该端可拆卸地容置在中空腔中。在穿刺前按压气囊,在退针时松开气囊,可在留置针的导管内生成负压,促进血液回流,帮助医护快速和准确判断留置针与患者血管是否建立畅通的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程孝惠;武妍;邢春根;杨文红;李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07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