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

文档序号:25560560发布日期:2021-06-22 15:2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



背景技术:

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婴幼儿患者进行输液,为了防止输液的留置针头跑针造成水肿或者出现输液针脱落的问题,医护人员会使用固定装置对留置针进行固定。目前固定留置针通常采用医用胶带或者耐乐固自粘弹性绷带,然而医用胶带和耐乐固自粘弹性绷带均为不透明胶带,不方便观察内部留置针的固定状况。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821150462.1公开了一种固定套管针的可视绷带,该固定套管针的可视绷带包括头部留置针固定带和手、脚部留置针固定带,头部留置针固定带和手、脚部留置针固定带都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为透明透气带体,头部留置针固定带两侧分别粘接有一条弹性绑带,手、脚部留置针固定带两侧分别粘接有两条弹性绑带,由于固定带为透明透气带体,方便观察套管针的固定状况。但是该手部固定带会始终将留置针置于婴幼儿可视范围内,会给婴幼儿带来畏惧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可有效解决现有留置针因始终处在婴幼儿可视范围内从而给婴幼儿带来畏惧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包括:

固定带主体,其为透明透气带体;

第一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带主体;

防护框,其为透明硬质材质,且为弧形结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

通槽,其为弧形结构,且同轴设置于所述防护框内部;

一对挡片,其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通槽内部两侧弧面上,且可相对滑动;

一对操作杆,其与所述一对挡片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靠近所述一对挡片相对或相背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操作杆位于所述通槽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带主体为矩形。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卡扣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框为塑料。

优选的是,所述通槽厚度为所述防护框厚度的1/3~1/2。

优选的是,所述通槽厚度为1~2mm。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框宽度与所述固定带主体宽度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挡片长度为所述固定带主体长度的1/2~2/3。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为弹性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可有效解决现有留置针因始终处在婴幼儿可视范围内从而给婴幼儿带来畏惧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视留置针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视留置针固定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视留置针固定带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带本体;2.第一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4.防护框;5.通槽;6.挡片;7.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包括固定带本体1、第一固定带2、第二固定带3、防护框4、通槽5、挡片6和操作杆7。为了保证良好的透气效果以及方便查看固定带本体1内留置针状况,本实施例中固定带主体1为透明透气带体,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带主体1采用矩形结构。

为了将固定带本体1更好的固定在婴幼儿手腕,本实施例中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还包括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第一固定带2的一端与固定带主体1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3的一端与固定带主体1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带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固定带主体1,为了方便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通过卡扣连接。

为了防止婴幼儿活动触碰留置针,本实施例中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还包括弧形结构的防护框4,其为透明硬质材质,两端分别与固定带主体1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为了减少成本,本实施例中防护框4为塑料。

为了使本实施中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既能实现留置针的可视化,也能防止婴幼儿看见留置针产生畏惧心理,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弧形结构的通槽5,通槽5同轴设置于防护框4内部,本实施例中,通槽5的厚度为防护框4厚度的1/3~1/2,通槽5不宜过厚,本实施例中,通槽5厚度为1~2mm;一对挡片6分别滑动设置在通槽5内部两侧弧面上,且可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的挡片6由不透光材料制成;一对操作杆7与一对挡片6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靠近一对挡片6相对或相背一侧,为了保证足够的遮挡效果,本实施例中挡片6长度为固定带主体1长度的1/2~2/3。

初始状态时,两挡片6完全遮挡住防护框4,防止婴幼儿看见固定带本体1内留置针,当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时,可直接通过移动操作杆7使挡片6滑动,使透明防护框4暴露留置针,观察完毕后将操作杆7复位。为了方便操作,本实施例中的两只操作杆7分别位于通槽5两侧,防止移动时两者互相干扰。

为了保证很好的防护及遮挡效果,本实施例中防护框4宽度与固定带主体1宽度一致。

为了方便使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为弹性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既能通过硬质防护框的保护作用使留置针不被扰动,还能利用挡片有效解决现有留置针因始终处在婴幼儿可视范围内,从而给婴幼儿带来畏惧感的问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带主体,其为透明透气带体;

第一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带主体;

防护框,其为透明硬质材质,且为弧形结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

通槽,其为弧形结构,且同轴设置于所述防护框内部;

一对挡片,其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通槽内部两侧弧面上,且可相对滑动;

一对操作杆,其与所述一对挡片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靠近所述一对挡片相对或相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操作杆位于所述通槽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主体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为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厚度为所述防护框厚度的1/3~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厚度为1~2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宽度与所述固定带主体宽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长度为所述固定带主体长度的1/2~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为弹性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视留置针固定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其为透明透气带体,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与固定带主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间可拆卸连接,防护框为透明硬质材质,且为弧形结构,两端分别与固定带主体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弧形结构的通槽同轴设置于防护框内部,一对挡片分别滑动设置在通槽内部两侧弧面上,一对操作杆分别靠近一对挡片的相对或相背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留置针固定带,既能通过硬质防护框的保护作用使留置针不被扰动,还能利用挡片有效解决现有留置针因始终处在婴幼儿可视范围内,从而给婴幼儿带来畏惧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6.22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