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7660发布日期:2021-07-06 19:1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按摩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按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摩组件。


背景技术:

2.针对产后妇女而言,存在骨盆、胯部、盆底肌和脊柱等部位的变形,以及腹直肌分离,严重的腹直肌分离以及骨骼变形可导致产妇形体发生明显改变,与产前相比腰围明显增粗,出现腹性肥胖。有的还伴有后背疼痛甚至内部脏器下移等现象,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恢复性治疗,靠自身条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3.相关技术中的按摩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在对使用者的骨盆进行按摩正骨的同时对核心肌群进行电刺激肌肉训练,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按摩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在对使用者的骨盆进行按摩正骨的同时对核心肌群进行电刺激肌肉训练,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按摩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在对使用者的骨盆进行按摩正骨的同时对核心肌群进行电刺激肌肉训练,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按摩组件,包括气囊按摩椅和与所述气囊按摩椅配合使用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中,所述肌肉电刺激装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着腹部或腰部的周围佩戴;所述主体部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佩戴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佩戴部上下两端的第二佩戴部和第三佩戴部;其中,所述第一佩戴部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腹直肌和腹内外斜肌流动或向竖脊肌和腰方肌流动的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佩戴部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腹直肌流动或向竖脊肌流动的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三佩戴部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股直肌流动或臀大肌流动的第三电极部;所述气囊按摩椅包括座椅、左扶手、右扶手、靠背以及气囊组件和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的供排气装置。
7.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中部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和第三电极部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和第三电极部的起闭和强度。
8.进一步的,第一电极部包括至少四个电极片,至少四个所述电极片均匀分布在所述控制部两侧,电极片与控制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片,至少两个所述电极片沿控制部中线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三电极部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片。
9.进一步的,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控制部通过遥控模块连接,遥控器用于控制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和第三电极部的起闭和强度。
10.进一步的,气囊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座椅内的至少两组第一气囊,其中一组第一气囊至少包括气囊三、气囊五和气囊七,另一组至少包括气囊四、气囊六和气囊八;设于所述
左扶手内的至少一组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至少包括气囊十和气囊十二;设于所述右扶手内的至少一组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至少包括气囊九和气囊十一;设于所述靠背内的至少一组第四气囊,所述第四气囊至少包括气囊一和气囊二;所述供排气装置与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连接。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的供排气的控制装置。
12.进一步的,第一气囊呈左右并排分布;所述气囊十和气囊十二、气囊九和气囊十一、气囊一和气囊二均呈前后分布。
13.进一步的,供排气装置设为气泵以及与气泵连接的多个气管,所述气泵和气管均设于所述座椅内。
14.进一步的,气泵的出气口设置有缓冲气囊,所示气管通过缓冲气囊与气泵连接。
15.进一步的,控制装置设为控制面板以及多个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的电磁阀,所述控制面板与气泵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逐一设于各个气管上以使气管通气或关闭。
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气囊按摩椅和肌肉电刺激装置配合的方式,通过采用气囊按摩椅和肌肉电刺激装置,其中肌肉电刺激装置包括可沿着腰部的周围佩戴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佩戴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佩戴部上下两端的第二佩戴部和第三佩戴部,第一佩戴部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腹直肌和腹内外斜肌流动或向竖脊肌和腰方肌流动的第一电极部;第二佩戴部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腹直肌流动或向竖脊肌流动的第二电极部;第三佩戴部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股直肌流动或臀大肌流动的第三电极部,达到了使用户躺在气囊按摩椅上时可对骨盆进行按摩,与此同时可将主体部贴附在腹部或腰部进行肌肉训练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将气囊按摩椅和肌肉电刺激装置结合以同时对用户的骨盆正骨按摩和对核心肌群肌肉训练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按摩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在对使用者的骨盆进行按摩正骨的同时对核心肌群进行电刺激肌肉训练,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按摩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肌肉电刺激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肌肉电刺激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23.其中,1气囊一,2气囊二,3气囊三,4气囊四,5气囊五,6气囊六, 7气囊七,8气囊八,9气囊九,10气囊十,11气囊十一,12气囊十二, 13靠背,14左扶手,15座椅,16右扶手,17第四气囊,18第三气囊,19 第一气囊,20气泵,21缓冲气囊,22电磁阀,23第一佩戴部,231第一电极部,24控制部,25第二佩戴部,251第二电极部,26第二基材层,27 第三佩戴部,271第三电极部,28第一基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26.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摩组件,包括气囊按摩椅和与气囊按摩椅配合使用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中,肌肉电刺激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沿着腹部或腰部的周围佩戴;主体部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佩戴部 23以及设于第一佩戴部23上下两端的第二佩戴部25和第三佩戴部27;其中,第一佩戴部23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腹直肌和腹内外斜肌流动或向竖脊肌和腰方肌流动的第一电极部231;第二佩戴部25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腹直肌流动或向竖脊肌流动的第二电极部251;第三佩戴部27具有用于使电流向股直肌流动或臀大肌流动的第三电极部271;气囊按摩椅包括座椅15、左扶手14、右扶手16、靠背13以及气囊组件和与气囊组件连通的供排气装置。
32.本实施例中,用户可躺在气囊按摩椅的座椅15上进行正骨按摩,此时主体部可佩戴在腹部或腰部,以针对不同部位的肌肉群进行电刺激,当主体部佩戴在用户的腹部时,主体部的中线和腹中线对齐,横向设置的第一佩戴部23 沿x向贴合在用户的腹部,其长度延伸至腹内外斜肌的位置,即贴近腰部的位置,通过第一佩戴部23内的第一电极部231实现对用户的中下部腹直肌和两侧腹内外斜肌电刺激,而第二佩戴部25位于第一佩戴部23上端并位于用户的上腹部,通过第二电极部251对用户的上部腹直肌进行电刺激,第三佩戴部 27位于第一佩戴部23下端并延伸至用户的大腿部,第三电极部271设置为两个并分别对应左大腿和右大腿,通过第三电极部271对用户两侧大腿上的股直肌进行电刺激,由于主体部由第一佩戴部23、第二佩戴部25和第三佩戴部27 共同构成,使得三者成为一个整体,用户在
使用时仅需将主体部的中线与腹中线对齐即可确定第一电极部231、第二电极部251和第三电极部271的位置,从而精确的需要恢复的肌肉群进行电刺激,同理,主体部也可佩戴在用户的腰部,此时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第三电极片的作用肌肉群发生改变,依次为竖脊肌和腰方肌、竖脊肌、臀大肌,使得该肌肉电刺激装置的使用更为灵活,以适应不同的肌肉群,在进行肌肉电刺激训练时可同步对用户的骨盆进行正骨按摩,更利用用户的身体恢复。
33.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佩戴部23、第二佩戴部25和第三佩戴部27一体成型设置,均包括第一基材层28和第二基材层26,第一电极部231、第二电极部251和第三电极部271位于第一基材层28上,第一基材层28位于主体部的背面,即与用户身体贴合的面,第一基材层28可粘附在用户的腰部或腹部,以使第一电极部231、第二电极部251和第三电极部271与用户身体贴合。
34.如图1至图5所示,还包括设于主体部中部的控制部24,控制部24与第一电极部231、第二电极部251和第三电极部271均电性连接,控制部24用于控制第一电极部231、第二电极部251和第三电极部271的起闭和强度,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与控制部24通过遥控模块连接,遥控器用于控制第一电极部231、第二电极部251和第三电极部271的起闭和强度,此处遥控模块可采用相关电子设备中使用的遥控模块,此处不再赘述。通过遥控器便于用于对强度的调节。
35.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电极部231包括至少四个电极片,至少四个电极片均匀分布在控制部24两侧,电极片与控制部24电性连接,第二电极部251 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片,至少两个电极片沿控制部24中线对称设置,每个第三电极部271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片。
36.如图1至图5所示,气囊组件包括:设于座椅15内的至少两组第一气囊 19,其中一组第一气囊19至少包括气囊三3、气囊五5和气囊七7,另一组至少包括气囊四4、气囊六6和气囊八8;设于左扶手14内的至少一组第二气囊,第二气囊至少包括气囊十10和气囊十二12;设于右扶手16内的至少一组第三气囊18,第三气囊18至少包括气囊九9和气囊十一11;设于靠背13内的至少一组第四气囊17,第四气囊17至少包括气囊一1和气囊二2;供排气装置与第一气囊19、第二气囊、第三气囊18和第四气囊17连接。
37.本实施例中,座椅15、左扶手14和右扶手16共同围成的空间用于使用者就座,其形状与使用者的臀部契合,座椅15上的气囊三3、气囊五5和气囊七7与用户左侧的臀部和大腿部对应,气囊四4、气囊六6和气囊八8与用户右侧的臀部和大腿部对应,气囊十10和气囊十二12、气囊九9和气囊十一 11、气囊一1和气囊二2均呈前后分布,使得左扶手14的气囊十10和气囊十二12分别与用户左侧的盆骨部和大腿部对应,右扶手16的气囊九9和气囊十一11与用户右侧的盆骨部和大腿部对应,靠背13中的气囊一1和气囊二2与用户腰部脊椎位置对应,供排气装置用于将空气分别供给各个气囊,控制装置则用于控制各个气囊的供气和排气,此处供排气装置可采用常用的对气囊供气的气泵20,气泵20则通过气管对各个气囊进行供气,在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供排气装置对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的气囊供排气,从而实现对用户不同身体部位的按摩,第一气囊19以相对于座椅15垂直方向膨胀和收缩,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18均以相对于左扶手14垂直方向膨胀和收缩,第四气囊17以相对于靠背13垂直方向膨胀和收缩,为便于调整靠背13的倾斜角度,使得靠背 13与座椅15通过铰链铰接,从而提高该正骨仪的使用灵活性。
38.如图1至图5所示,供排气装置采用气泵20时,为了使各个气囊的排气和充气更为
顺畅,可在气泵20的出气口连通缓冲气囊21,由缓冲气囊21连通气管,气管上至少设置十二个接口,十二个接口逐个与气囊一1、气囊二2、气囊三3、气囊四4、气囊五5、气囊六6、气囊七7、气囊八8、气囊九9、气囊十10、气囊十一11和气囊十二12通过支管连通,各个支管上安装电磁阀22,由电磁阀22控制支管的通气和闭气,控制装置由控制面板组成,控制面板与电磁阀22和气泵2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气泵20启动和与对应气囊连接的电磁阀22的起闭,从而实现对各个气囊的单独控制,继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对用户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按摩。靠背13内设有钢板支架作为骨架,正骨仪外部包裹有弹性材料。
39.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