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

文档序号:25192228发布日期:2021-05-28 10:5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畸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磨牙症是指人在非生理功能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齿彼此磨动或紧咬的现象,其发病率为9.78%-30.7%。磨牙症可造成牙齿、牙周、关节和肌肉的损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运用不同的牙合板可以降低磨牙次数,保护牙体、牙周及肌肉组织,减少夜磨牙患者的牙齿磨耗,但并不能完全停止磨牙活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磨牙的程度和密度。其副作用是带来晨起后的咀嚼肌痛,所以至今仍没有较佳的治疗磨牙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包括上牙合板和下牙合板,所述牙合板两端通过阻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上牙合板及下牙合板上各设有两个减压柱状弹簧。

优选的,所述阻力弹簧及减压柱状弹簧为不锈钢丝弯制而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缓解上下颌牙齿直接受到的磨损,还可以通过整体装置传导到闭口肌群促使其肌肉松弛,避免咬肌等闭口肌群的过度紧张,进而反射性引起神经系统放松咬合,可以治疗比较顽固的磨牙症。增加了临床医师治疗磨牙症的方法,方便患者选择应用,减轻患者痛苦,将患者的牙齿非咀嚼磨耗减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牙合板;2-下牙合板;3-阻力弹簧;4-减压柱状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包括上牙合板1和下牙合板2,所述牙合板两端通过阻力弹簧3固定连接,所述上牙合板1及下牙合板2上各设有两个减压柱状弹簧4。

优选的,所述阻力弹簧3及减压柱状弹簧4为不锈钢丝弯制而成。

制备上述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取磨牙症患者模型,灌制石膏模型,咬颌蜡记录转移蜡记录,上牙合架,用自凝塑胶制作上下颌牙合板。打开咬合高度为:超过息止颌间隙3-4mm,根据患者颌间距、颌力大小用0.9mm钢丝弯制两个阻力弹簧,及0.6mm不锈钢丝弯制四个高度:3mm减压柱状弹簧,上下牙合板每侧各2个,不干扰咬合,并将两组弹簧固位于将上下颌牙合板使之成为一个连接整体,打磨、抛光。

2)测试模型上最大张口度,平均张口度及闭口时的最大力量。

3)分析磨牙症患者在不同张口位的受力情况,调整两组弹簧力量作用方向、距离及大小。临床试戴一周,调整至合适高度(多为超过息止颌间隙3-4mm)。

4)确定最合适的开张式双牙合垫。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内容揭露如上,然而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合板和下牙合板,所述牙合板两端通过阻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上牙合板及下牙合板上各设有两个减压柱状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弹簧及减压柱状弹簧为不锈钢丝弯制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磨牙症的口内双颌垫缓冲装置,其包括上牙合板和下牙合板,所述牙合板两端通过阻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上牙合板及下牙合板上各设有两个减压柱状弹簧,所述阻力弹簧及减压柱状弹簧为不锈钢丝弯制而成。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缓解上下颌牙齿直接受到的磨损,还可以通过整体装置传导到闭口肌群促使其肌肉松弛,避免咬肌等闭口肌群的过度紧张,进而反射性引起神经系统放松咬合,可以治疗比较顽固的磨牙症。增加了临床医师治疗磨牙症的方法,方便患者选择应用,减轻患者痛苦,将患者的牙齿非咀嚼磨耗减到最低。

技术研发人员:牟明奎;李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8.11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