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针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0777发布日期:2021-06-15 20:0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针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液针收纳盒。



背景技术:

输液针属于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需收集到指定的医疗锐器收集器中。医疗锐器收集器的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其往往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医护人员从人体将输液针拔出后,需要拿着使用完毕的输液针,将其放置到指定位置的医疗锐器收集器中,从病人处到医疗锐器收集器处,期间可能出现医护人员因手持不稳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输液针刺伤操作者或他人,同时管道内残余血液或药液会滴流造成液体污染。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当输液针从人体拔出后,套在该收纳盒中,则在移动过程中,输液针不会造成危险,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针收纳盒,该输液针收纳盒具有收纳输液针尖,便于输液针输送,输液管内液体不会泄漏的特点;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输液针收纳盒,收纳盒内设置有针体容纳道,针体容纳道底端与收纳盒底面相连通;针体容纳道包括固定段和置入段,两者沿针体容纳道的轴向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置入段为半敞开式结构;收纳盒的下半部分设置有开口朝向收纳盒顶部的放置槽,放置槽与置入段相连通。

进一步,从收纳盒底部至盒顶部,针体容纳道的直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针体容纳腔的顶端直径在1mm至2mm之间;针体容纳腔的底端直径在2mm至3mm之间;针体容纳腔的长度在44mm至50mm之间。

进一步,置入段的长度为25mm至30mm之间。

进一步,针体容纳道的固定段设置在收纳盒的内部,固定段的长度为10mm至25mm之间。

进一步,放置槽贯通收纳盒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放置槽的槽深为6mm至10mm之间;放置槽的槽宽为2mm至6mm之间。

进一步,输液针收纳盒的盒体背面设置有卡夹。



本技术:
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输液针收纳盒内设置有针体容纳道,用于容纳输液针,且该针体容纳道分为固定段和置入段,置入段为半敞开式结构;因为置入段为半敞开式结构,所以输液针的针头可从置入段的任意一处以任意角度开始置入针体容纳道,减少了针尖需对准针体容纳道的麻烦。

该针体容纳道的直径从下至上逐渐减小,较宽的部位为置入段,因此当针体从针体容纳道的下方开始置入,较大开口的针体容纳道,更加方便针尖对准进入,而上部分的针体容纳道直径较小,便于固定针体,防止其在针体容纳道内摇晃,使得放置更稳定。

该收纳盒的下半部分上还设置有放置槽,用于输液针的手持部固定;当手持部插入该放置槽内,实现手持部的固定,从而将输液针准确的放置在针体容纳道内,因此在移动过程中,输液针和收纳盒不会发生脱离,移动较为安全;且由于输液针收纳在收纳盒内,输液针的针尖朝上,针尖被收纳在固定段内,因此在移动过程中,针尖被收纳,避免了戳伤的危险,且输液管内的液体不会泄漏。

本收纳盒的背部设置有卡夹,可通过该卡夹将收纳盒夹持在输液管的调速器或者输液袋上,移动时无需手拿该收纳盒,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的实施例的又一方向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针置入输液针收纳盒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针置入输液针收纳盒内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输液针收纳盒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其中:1.收纳盒;2.针体容纳道;3.固定段;4.置入段;5.放置槽;6.卡夹;7.输液针;8.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输液针收纳盒1,该收纳盒1内设置有针体容纳道2,用于容纳针体;针体容纳道2底端与收纳盒1底部连通,在收纳盒1底部形成一可容纳输液管的开口。

从盒底部端至盒顶部端,针体容纳道2直径逐渐减小,便于输液针7从针体容纳道2的下端置入针体容纳道2内。

针体容纳腔的顶端直径在1mm至2mm之间,针体容纳腔的底端直径在2mm至3mm之间。针体容纳腔的长度在44mm至50mm之间。

沿针体容纳道2的轴向,从收纳盒1顶部至收纳盒1底部,针体容纳道2依次分为固定段3和置入段4。

其中针体容纳道2的置入段4为半敞开式结构,即置入段4表面设置有敞开口,该敞开口朝向收纳盒1的正表面;输液针7的针头可从置入段4的任意一处开始置入针体容纳道2,且置入时,输液针7的轴线与针体容纳道2的轴线形成的角度也不设限,针体容纳道2的半敞开结构免去了输液针7的轴线必须与针体容纳腔的轴线重叠时才能使得输液针7顺利置入针体容纳道2的麻烦。

置入段4的长度为25mm至30mm之间。

针体容纳道2的固定段3设置在收纳盒1的内部,其长度为10mm至25mm之间。

如图4、图5所示,收纳盒1内的下半部分设置一放置槽5,该放置槽5用于输液针7手持部8的搁放;放置槽5与置入段4相连通;放置槽5的开口朝向收纳盒1的顶部;放置槽5贯通收纳盒1的两侧。使用时,手持部8从放置槽5的上部开口落入放置槽5内部,手持部8的底部与放置槽5的底部相接触,从而将手持部8限制在放置槽5内。

所述放置槽5的槽深为6mm至10mm之间;放置槽5的槽宽为2mm至6mm之间。

如图2、图6所示,输液针收纳盒1的背面设置有卡夹6,可将输液针收纳盒1固定在输液管道的调速器上或者固定在输液管道上。

如图6所示,所述卡夹6可以为弹簧夹子,通过弹簧的弹性进行夹持;

如图2所示,卡夹6也可为开口圆环形夹子,其内部设有圆孔通道,该圆孔通道用于装配输液管道,进而将输液针收纳盒1固定在输液管道上。

输液针7放入输液针收纳盒1的过程如下所述:手持输液针7的手持部8,将针尖对准置入段4,沿着置入段4,推动输液针7,将输液针7的针尖推动至固定段3,此时输液针7的针体处于针体容纳道2内,将手持部8向下插入放置槽5内,从而将输液针7的下部分固定在收纳盒1中,同时输液针7的上部分处在收纳盒1的固定段3中,此时输液针7完全被收纳在收纳盒1的针体容纳道2内,不与收纳盒1发生脱离。

输液针7从输液针收纳盒1中拿出的过程如下所述:向上移动手持部8,使得手持部8与放置槽5相脱离,再将针尖从固定段3中抽离出来,沿着针体容纳道2逐渐移出。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所做出若干其他简单替换和改动,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收纳盒内设置有针体容纳道,针体容纳道底端与收纳盒底面相连通;从下至上,针体容纳道的直径逐渐减小;针体容纳道包括固定段和置入段,两者沿针体容纳道的轴向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置入段为半敞开式结构;收纳盒的下半部分设置有开口朝向收纳盒顶部的放置槽,放置槽与置入段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针体容纳腔的顶端直径在1mm至2mm之间;针体容纳腔的底端直径在2mm至3mm之间;针体容纳腔的长度在44mm至5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置入段的长度为25mm至3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针体容纳道的固定段设置在收纳盒的内部,固定段的长度为10mm至2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放置槽贯通收纳盒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槽深为6mm至10mm之间;放置槽的槽宽为2mm至6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输液针收纳盒的盒体背面设置有卡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液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卡夹为开口圆环形夹子,其内部设有圆孔通道,该圆孔通道用于装配输液管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输液针收纳盒,收纳盒内设置有针体容纳道,针体容纳道底端与收纳盒底面相连通;针体容纳道包括固定段和置入段,两者沿针体容纳道的轴向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置入段为半敞开式结构;收纳盒的下半部分设置有开口朝向收纳盒顶部的放置槽,放置槽与置入段相连通;该输液针收纳盒具有收纳输液针尖,便于输液针输送,输液管内液体不会泄漏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赵秋美;陈秀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8.18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