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

文档序号:25686648发布日期:2021-06-29 23:4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



背景技术:

现临床操作中,一般使用透明薄膜敷贴进行引流管固定,可有些患者对于薄膜敷贴过敏,导致皮肤发红发痒,继而导致穿刺口化脓、感染,增加患者住院周期,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就医体验差。对于此类过敏患者,我们一般采用外科无菌服帖固定,但是此敷贴为整张不可视,通常只有在换药时才可观察到穿刺点情况,很多情况下穿刺点感染或是引流管外滑未能及时发现,耽误了治疗。最重要的一点,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对薄膜敷贴过敏,使用后才发现,再更换外科敷贴,很耽误治疗及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包括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包括可视区、敷料区、粘贴区和加强固定区;

所述可视区为透明无菌薄膜,敷贴本体粘贴于皮肤上时,可视区位于引流管穿刺点的上方;可视区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可视区的敷料区,敷料区吸收穿刺点周围的渗血渗液;敷料区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敷料区的粘贴区,粘贴区的下表面黏贴在患者皮肤上;粘贴区的边缘在与引流管垂直的位置处设有加强固定区,加强固定区为大致呈矩形的医用胶带,加强固定区上设有4个竖直的粘贴条,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粘贴条缠绕固定在引流管上,位于两边的两个粘贴条黏贴在患者皮肤上。

进一步,所述敷料区的下表面设有粘胶层。

进一步,所述敷贴本体大致呈矩形结构,粘贴区、敷料区均呈矩形框体结构,可视区呈矩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粘贴区采用防过敏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防止患者应皮肤过敏,避免因过敏导致伤口感染。可直接观察穿刺点和引流管刻度,及时发现相关问题。敷料区可吸收穿刺点渗血、渗液,减少伤口感染发生。加强固定区可有效增加管道的固定,防止导管滑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临床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敷料区;2、粘贴区;3、可视区;4、加强固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包括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敷贴本体,敷贴本体大致呈矩形结构,所述敷贴本体包括可视区3、敷料区1、粘贴区2和加强固定区4;

所述可视区3为矩形的透明无菌薄膜,敷贴本体粘贴于皮肤上时,可视区3位于引流管穿刺点的上方;可视区3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可视区3的敷料区1,敷料区1呈矩形框体结构,敷料区1的下表面设有粘胶层,敷料区1吸收穿刺点周围的渗血渗液;敷料区1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敷料区1的粘贴区2,粘贴区2呈矩形框体结构,粘贴区2的下表面黏贴在患者皮肤上,粘贴区2采用外科防过敏材质制成;粘贴区2的边缘在与引流管垂直的位置处设有加强固定区4,加强固定区4为大致呈矩形的医用胶带,加强固定区4上设有4个竖直的粘贴条41,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粘贴条41缠绕固定在引流管上,位于两边的两个粘贴条41黏贴在患者皮肤上。

使用时,将引流管穿刺点至于可视区下方,用手由穿刺点缓慢向四周进行黏贴,可视区可随时观察穿刺点和引流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敷料区可吸附穿刺点周围的渗血渗液,降低了应渗液导致的伤口感染。粘贴区对引流管和皮肤之间进行有效的固定与保护。加强固定区可对导管再次进行有效的固定,粘贴时,先将最左边的粘贴条粘贴于引流管左侧的皮肤处,再将最右边的粘贴条粘贴于引流管右侧的皮肤处,然后将中间两个粘贴条交叉缠绕于导管外壁,即中间两个粘贴条的其中一个按照逆时针绕导管黏贴一圈,另一个按照顺时针绕导管黏贴一圈。如此,该敷贴便可做到可视、可吸收、加强固定并能有效防止过敏发生。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包括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敷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本体包括可视区、敷料区、粘贴区和加强固定区;

所述可视区为透明无菌薄膜,敷贴本体粘贴于皮肤上时,可视区位于引流管穿刺点的上方;可视区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可视区的敷料区,敷料区吸收穿刺点周围的渗血渗液;敷料区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敷料区的粘贴区,粘贴区的下表面黏贴在患者皮肤上;粘贴区的边缘在与引流管垂直的位置处设有加强固定区,加强固定区为呈矩形的医用胶带,加强固定区上设有4个竖直的粘贴条,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粘贴条缠绕固定在引流管上,位于两边的两个粘贴条黏贴在患者皮肤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区的下表面设有粘胶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本体呈矩形结构,粘贴区、敷料区均呈矩形框体结构,可视区呈矩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区采用防过敏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一种引流管加强固定敷贴,包括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包括可视区、敷料区、粘贴区和加强固定区;所述可视区为透明无菌薄膜,敷贴本体粘贴于皮肤上时,可视区位于引流管穿刺点的上方;可视区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可视区的敷料区,敷料区吸收穿刺点周围的渗血渗液;敷料区的外侧设有包围所述敷料区的粘贴区,粘贴区的下表面黏贴在患者皮肤上;粘贴区的边缘在与引流管垂直的位置处设有加强固定区,加强固定区上设有4个竖直的粘贴条,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粘贴条缠绕固定在引流管上,位于两边的两个粘贴条黏贴在患者皮肤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临床实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胡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省义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医共体)
技术研发日:2020.09.02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