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4190发布日期:2021-06-22 15:1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妇科检查时经常需要采集阴道分泌物做进一步的确诊,现有技术主要是用棉棒擦取分泌物,而当分泌物较多时,会造成分泌物溅出,容易造成外界的污染,不利于防止疾病的传播。随棉棒一起用于妇科检查的器械还有扩张器,扩张器在使用时,同样会受到分泌物过多的困扰,比如,当患者分泌物过多时,扩张器的使用会进一步加强分泌物的聚集,影响检查视野;因此,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适用于分泌物控制和分泌物定量采集的妇产科辅助检查设备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吸收和定量采集分泌物的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负压囊、软管、硬管和硅胶囊;所述负压囊内部为负压状态,负压囊与所述软管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软管内设有倾斜的密封薄膜用于阻断所述负压囊与硬管的空气连通;软管内还设有用于刺破所述密封薄膜的尖刺部;所述硬管两端导通;所述硅胶囊与所述硬管外壁连接,且所述硅胶囊内部设有吸液棉,硅胶囊上设有多个吸液孔。

进一步,所述吸液棉部分通过所述吸液孔突出至所述硅胶囊外。

进一步,所述硬管和软管都为透明管体。

进一步,所述硬管外壁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负压囊与软管、硬管的配合,可快速吸取定量的分泌液,实现分泌液的快速采集,采集过程简单方便无污染;硅胶囊可吸收过多的分泌液,解决了部分患者因分泌液过多导致检查不便的问题,同时即可单独使用,又可配合扩张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负压囊1、软管2、硬管3、硅胶囊4、通孔5、密封薄膜6、尖刺部7、吸液棉8、吸液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负压囊、软管、硬管和硅胶囊;负压囊内部为负压状态,负压囊与软管连接处设有通孔;软管内设有倾斜的密封薄膜用于阻断负压囊与硬管的空气连通;软管内还设有用于刺破密封薄膜的尖刺部;硬管两端导通;硅胶囊与硬管外壁连接,且硅胶囊内部设有吸液棉,硅胶囊上设有多个吸液孔。

为了提高分泌液吸收效率,吸液棉部分通过吸液孔突出至硅胶囊外。硅胶囊不仅可以保护患者阴道,降低异物感,而且可存储由吸液棉吸取的部分分泌液,避免分泌液回流,同时也可避免吸液棉残留在患者阴道内。

硬管和软管都为透明管体,比如透明塑料管。硬管外壁设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和透明的硬管可清晰了解采样量,并判断分泌液是否过多。透明软管可清楚看到尖刺部和密封薄膜的位置,便于快速安全的刺破密封薄膜。

使用本实施例的检查装置时,手持硬管,以硅胶囊的一端为进入端伸入患者阴道内,并擦拭阴道内壁,通过硅胶囊采集和吸收部分过多的分泌液;手指按压尖刺部,使其刺破密封薄膜,使负压囊通过硬管与外界连通,在负压的作用下,分泌液被吸入硬管内,采集和吸收更多的分泌液。由于本检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作为一次性产品使用,采集后的分泌液送检后可直接将本装置丢弃至废物桶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负压囊、软管、硬管和硅胶囊;所述负压囊内部为负压状态,负压囊与所述软管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软管内设有倾斜的密封薄膜用于阻断所述负压囊与硬管的空气连通;软管内还设有用于刺破所述密封薄膜的尖刺部;所述硬管两端导通;所述硅胶囊与所述硬管外壁连接,且所述硅胶囊内部设有吸液棉,硅胶囊上设有多个吸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棉部分通过所述吸液孔突出至所述硅胶囊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和软管都为透明管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外壁设有刻度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妇产科用辅助检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负压囊、软管、硬管和硅胶囊;负压囊内部为负压状态,负压囊与软管连接处设有通孔;软管内设有倾斜的密封薄膜用于阻断负压囊与硬管的空气连通;软管内还设有用于刺破密封薄膜的尖刺部;硬管两端导通;硅胶囊与硬管外壁连接,且硅胶囊内部设有吸液棉,硅胶囊上设有多个吸液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负压囊与软管、硬管的配合,可快速吸取定量的分泌液,实现分泌液的快速采集,采集过程简单方便无污染;硅胶囊可吸收过多的分泌液,解决了部分患者因分泌液过多导致检查不便的问题,同时即可单独使用,又可配合扩张器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伟;张阳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颖伟
技术研发日:2020.09.17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