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6083发布日期:2021-07-13 15:1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灸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灸治疗仪是通过电子技术实现灸疗功能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时是将艾绒制备好的专用艾壮安置在具有发热元件及磁化装置的艾腔中,当专用艾壮被加热后,患者的皮肤同时被加热,其汗毛孔舒张,使艾绒的有效成份、挥发物迅速通过穴位经络,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

现有的电子灸头,只能控制发热片的温度,对于用户感受温度没有测量及控制,由于发热片温度与用户感受温度有一定的差距,导致用户在使用体验感方面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子灸头只能控制发热片的温度,对于用户感受温度没有测量及控制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包括下壳、上壳和顶盖,所述上壳设置于下壳的顶部,所述顶盖设置于上壳的顶部,所述下壳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发热片,所述下壳内壁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模块,所述发热片的表面开设有与红外测温模块相配合使用的测温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pcb控制模块,所述上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延伸至顶盖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上壳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操控按键。

优选的,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对比器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cb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对比器和发热片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红外测温模块、pcb控制模块和操控按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操控按键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红外温控的电子灸头,通过下壳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发热片,下壳内壁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模块,发热片的表面开设有与红外测温模块相配合使用的测温孔,红外测温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器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对比器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pcb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对比器和发热片的输入端连接,能够实时监测用户感受的灸疗温度,并反馈给控制模块,从而实现温度的维持、升温以及降温,无需人工实时盯看,自动化程度高,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灸疗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片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下壳;2、上壳;3、顶盖;4、发热片;5、支撑架;6、安装槽;7、红外测温模块;8、测温孔;9、pcb控制模块;10、蓄电池;11、横板;12、电源开关;13、操控按键;14、数据对比器;15、反馈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包括下壳1、上壳2和顶盖3,上壳2设置于下壳1的顶部,下壳1的底部设置有艾灸贴放置区,顶盖3设置于上壳2的顶部,下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发热片4,发热片4通过蓄电池10供电发热,下壳1内壁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5,并且支撑架5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6,安装槽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模块7,红外测温模块7的型号为hb36-hbir-1816,发热片4的表面开设有与红外测温模块7相配合使用的测温孔8,红外测温模块7通过开设的测温孔8延伸至下壳1的外部,与用户皮肤接触,从而能够检测灸疗区(用户皮肤)的温度,支撑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pcb控制模块9,pcb控制模块9上设有单片机,单片机的型号为smc62,上壳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0,顶盖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横板11,横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12,电源开关12延伸至顶盖3的外部,上壳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操控按键13,红外测温模块7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器14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对比器14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15的输入端连接,反馈模块15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pcb控制模块9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对比器14和发热片4的输入端连接,蓄电池10的输出端分别与红外测温模块7、pcb控制模块9和操控按键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操控按键13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使用前,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控按键13向pcb控制模块9输入正常的温度值,作为发热片4的正常值,红外测温模块7可以检测用户感受的灸疗温度值,作为检测值。

使用时,红外测温模块7会将用户感受的灸疗实时温度传输给数据对比器14,数据对比器14会通过反馈模块15将温度值传输给pcb控制模块9,使用前通过操控按键13设置的正常值会通过pcb控制模块9传输给数据对比器14,当检测值高于正常值时,pcb控制模块9就会关闭发热片4,当检测值低于正常值时,pcb控制模块9就会开启发热片4,从而实现温度的维持、升温以及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包括下壳(1)、上壳(2)和顶盖(3),所述上壳(2)设置于下壳(1)的顶部,所述顶盖(3)设置于上壳(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发热片(4),所述下壳(1)内壁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5),并且支撑架(5)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模块(7),所述发热片(4)的表面开设有与红外测温模块(7)相配合使用的测温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pcb控制模块(9),所述上壳(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横板(11),所述横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12),所述电源开关(12)延伸至顶盖(3)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操控按键(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模块(7)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器(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对比器(14)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模块(15)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cb控制模块(9)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对比器(14)和发热片(4)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0)的输出端分别与红外测温模块(7)、pcb控制模块(9)和操控按键(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操控按键(13)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温控的灸疗装置,包括下壳、上壳和顶盖,所述上壳设置于下壳的顶部,所述顶盖设置于上壳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发热片,所述下壳内壁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模块,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灸头技术领域。该红外温控的电子灸头,能够实时监测用户感受的灸疗温度,并反馈给控制模块,从而实现温度的维持、升温以及降温,无需人工实时盯看,自动化程度高,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灸疗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杰;聂家琴;周文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百川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