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9726发布日期:2021-08-17 13:49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灸进针器。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国传统的医疗手段,在我国深受患者们的信赖。传统的针灸手法大都是通过手持扎针,技术水平要求高,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劳动强度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器械逐渐现代化,目前市面上出现很多手持的半自动针灸弹射器,可以帮助医生缓解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但是这些弹射器一般不能调节针灸进针的力度和深度,不能保证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调节针灸进针深度的针灸进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针灸进针器,包括调节管、针匣和弹射器,所述针匣内形成有存放针灸针的储针仓,所述储针仓的底部形成有仅能容置一根针灸针的弹道,所述针匣的前、后端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弹道并与所述弹道底部平齐的出针孔和击针孔;所述弹射器的前端形成有卡槽,所述针匣后端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弹射器上安装有顶针和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弹射器的后端,所述推进器连接所述顶针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沿着所述击针孔插入或退出所述弹道,从而将弹道上的针灸针沿着出针孔弹射出去;所述调节管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出针孔处,所述针匣于所述出针孔处的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调节管的下端设有可卡入所述调节槽和定位槽的定位杆。

进一步的,所述弹射器上还安装有使所述推进器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弹射器和推进器。

进一步的,所述弹射器上还安装有锁紧所述推进器位置的锁块,所述锁块可拨动的安装在所述弹射器上,拨动所述锁块到一侧时为工作状态,拨动到另一侧时为锁紧状态,这时所述锁块的内侧卡紧所述推进器,使其不能在所述弹射器上前后滑动,从而保证不会误触出针。

进一步的,所述弹射器上还安装有击发弹片,所述击发弹片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推进器上,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针,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弹力卷簧,所述弹力卷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击发弹片和推进器。当推动推进器时,击发弹片和顶针一起移动,击发弹片的一端的弹力卷簧会旋转变形,推进器前进到击发顶针的时候,弹力卷簧会触发一个弹力势能,辅助顶针以一个较强的势能瞬间插入所述弹道,撞击弹道内的针灸针,使其弹出。

进一步的,所述针匣的后端和所述卡槽的垂直截面均呈上端尖,下端平的三角形状,安装时平面朝下,尖面朝上,容易辨识。

进一步的,所述针匣的后端和所述卡槽内分别设有配合的定位块和定位槽,使针匣和弹射器的配合更加精确,以免顶针没对准击针孔和弹道,造成不能出针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针灸进针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自由调整针刺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匣结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匣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管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文中关于方位的描述,以图1作为参考标准。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针灸进针器,包括调节管1、针匣2和弹射器3,所述针匣2内形成有存放针灸针的储针仓21,所述储针仓21的底部形成有仅能容置一根针灸针的弹道22,所述弹道22可以是平直的“1”字形的槽,也可以是“v”字形的槽等等,但必须其底端仅能容置一根针灸针。所述针匣2的前、后端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弹道22并与所述弹道底部平齐的出针孔和击针孔23;所述弹射器3的前端形成有卡槽,所述针匣2后端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弹射器3上安装有击发弹片33、顶针32和推进器31,所述推进器31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弹射器3的后端,所述击发弹片33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推进器31上,另一端通过曲柄机构连接所述顶针32,所述弹射器3上形成有与所述击针孔23平齐的导孔,所述顶针32插在导孔中,通过导孔和曲柄机构可以保证顶针32的运动更加平稳;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弹力卷簧,所述弹力卷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击发弹片33和推进器31。当推动推进器31时,击发弹片33和顶针32一起移动,击发弹片33的一端的弹力卷簧会旋转变形,推进器31前进到某个位置的时候,弹力卷簧会触发一个弹力势能,辅助顶针32以一个较强的势能瞬间沿着所述击针孔23插入所述弹道,撞击弹道内的针灸针,使其朝着出针孔弹出。所述弹射器3上还安装有使所述推进器31复位的复位弹簧34,所述复位弹簧3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弹射器3和推进器31。所述调节管1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出针孔处,所述针匣2于所述出针孔1处的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调节槽24,所述调节槽24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调节管1的下端设有可卡入所述调节槽24和定位槽的定位杆11。

进一步的,所述弹射器3上还安装有锁紧所述推进器位置的锁块35,所述锁块35可拨动的安装在所述弹射器3上,拨动所述锁块35到一侧时为工作状态,拨动到另一侧时为锁紧状态,这时所述锁块35的内侧卡紧所述推进器,使其不能在所述弹射器上前后滑动,从而保证不会误触出针。

进一步的,所述针匣2的后端和所述卡槽的垂直截面均呈上端尖,下端平的三角形状,安装时平面朝下,尖面朝上,容易辨识。

进一步的,所述针匣2的后端和所述卡槽内分别设有配合的定位块20和定位槽,使针匣和弹射器的配合更加精确,以免顶针没对准击针孔和弹道,造成不能出针的状况。

本设计的针灸进针器是可调整针刺深度的,针匣2前端下部的定位槽的数量最优为四个,因为本设计的针灸进针是靠推进器31和弹力卷簧为来源的,所以每次发射的动能是一致的,调整调节管1到最前面的定位槽则针刺越浅,越后面针刺越深,深度依次可为:1-3mm,3-5mm,5-7mm,7-9mm。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针灸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管、针匣和弹射器,所述针匣内形成有储针仓,所述储针仓的底部形成有弹道,所述针匣的前、后端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弹道的出针孔和击针孔;所述弹射器的前端形成有卡槽,所述针匣后端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弹射器上安装有顶针和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弹射器的后端,所述推进器连接所述顶针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沿着所述击针孔插入或退出所述弹道;所述调节管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出针孔处,所述针匣于所述出针孔处的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调节管的下端设有可卡入所述调节槽和定位槽的定位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器上安装有使所述推进器复位的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针灸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器上还安装有击发弹片,所述击发弹片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推进器上,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针,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弹力卷簧,所述弹力卷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击发弹片和推进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匣的后端和所述卡槽的垂直截面均呈三角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器上安装有锁紧所述推进器位置的锁块,所述锁块可拨动的安装在所述弹射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匣的后端和所述卡槽内分别设有配合的定位块和定位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针灸进针器,包括调节管、针匣和弹射器,所述针匣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出针孔和击针孔;所述弹射器的前端形成有卡槽,所述针匣后端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弹射器上安装有顶针和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弹射器的后端,所述推进器连接所述顶针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沿着所述击针孔插入或退出;所述调节管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出针孔处,所述针匣于所述出针孔处的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调节管的下端设有可卡入所述调节槽和定位槽的定位卡块。本设计的针灸进针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自由调整针刺深度。

技术研发人员:俞云;吕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云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