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

文档序号:26206460发布日期:2021-08-10 14:1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技术是利用细塑料管或橡皮片在创口旁另戳创将积液或气体引出体外,引流管口接于引流球、引流瓶或胃肠减压器上,使创口产生负压,从而达到负压引流的目的。此引流法优点较多,具有较强的引流作用;而且不需加压包扎伤口,患者感觉舒适;因创口内是负压,组织间贴合紧密,利于创口愈合,也不易继发感染。主要用予颌面颈胸部较大手术的术后引流。

术区逐渐恢复,引流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将引流管或橡皮片拔除会在术区留下一个创口,病原体和空气等会沿着创口进入术区,影响预后,特别对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拔除引流管后,空气进入胸腔,将会导致气胸,造成严重后果;对于乳腺癌术后扩张器或者假体植入的患者而言,拔除引流管后,病原体会沿着创口进入术区,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负压引流术拔管后,用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对创口进行简单包扎,不能有效防止病原体和空气进入术区,敷料粘贴不牢固,易滑脱,操作繁琐。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它能有效防止病原体和空气进入术区,粘贴牢固,不易滑脱,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病原体和空气进入术区,粘贴牢固,不易滑脱,操作简单的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包括a层、b层、c层、d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层为空心方框隔离衬纸,b层为边框涂有粘合剂的纱布层,c层为密封层,d层为纱布层,上述a层、b层、c层、d层依次粘合在一起,a层为贴近皮肤层,d层为远离皮肤层,敷料经环氧乙烷消毒后,密封于独立包装袋内。

优选的,所述的a层为正方形,其外框边长为10cm,内框边长为7cm。

优选的,所述的b层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其中心为7cm的纱布层,共4层纱布,涂有粘合剂的边框与a层相贴。

优选的,所述的c层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材料为透明塑料薄膜。

优选的,所述的d层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共4层纱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材料常见,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2.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便捷。

3.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层可有效防止空气和病原体进入术区。

4.本实用新型采用无菌包装,可保证无菌操作。

5.本实用新型涂有粘合剂,可直接与皮肤相贴,无需粘贴胶布。

附图说明

图1: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示意图

1-a层、2-b层、3-c层、4-d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包括a层1、b层2、c层3、d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层1为空心方框隔离衬纸,b层2为边框涂有粘合剂的纱布层,c层3为密封层,d层4为纱布层,上述a层1、b层2、c层3、d层4依次粘合在一起,a层1为贴近皮肤层,d层4为远离皮肤层,敷料经环氧乙烷消毒后,密封于独立包装袋内。

本发明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在使用时,打开独立包装袋,将密封敷料放入无菌区域,拔除引流管后,去除隔离衬纸,将敷料粘合在创口周围。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本发明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包括a层(1)、b层(2)、c层(3)、d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层(1)为空心方框隔离衬纸,b层(2)为边框涂有粘合剂的纱布层,c层(3)为密封层,d层(4)为纱布层,上述a层(1)、b层(2)、c层(3)、d层(4)依次粘合在一起,a层(1)为贴近皮肤层,d层(4)为远离皮肤层,敷料经环氧乙烷消毒后,密封于独立包装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层(1)为正方形,其外框边长为10cm,内框边长为7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层(2)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其中心为7cm的纱布层,共4层纱布,涂有粘合剂的边框与a层(1)相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层(3)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材料为透明塑料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层(4)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共4层纱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负压引流管拔出后的密封敷料,包括A层(1)、B层(2)、C层(3)、D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层(1)为空心方框隔离衬纸,B层(2)为边框涂有粘合剂的纱布层,C层(3)为密封层,D层(4)为纱布层,上述A层(1)、B层(2)、C层(3)、D层(4)依次粘合在一起,A层(1)为贴近皮肤层,D层(4)为远离皮肤层,敷料经环氧乙烷消毒后,密封于独立包装袋内。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病原体和空气进入术区,粘贴牢固,不易滑脱,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花;聂建云;张文涛;刘巧;邹洁雅;杨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15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