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8214发布日期:2021-08-06 12:5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外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肠胃炎患者腹部进行按摩可加快肠胃血液流动,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加速排出毒素,同时肠胃按摩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效缓解便秘,消化不良的现象。

临床上对患者肠胃按摩多为医护人员用手推拿按摩,长时间按摩容易使医护人员劳累,同时按摩力度不均匀,达不到理想的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肠胃患者按摩时费时费力,及按摩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躺板,躺板左端铰接有开口朝下的弧形壳,弧形壳下端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通槽,弧形壳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下的滑动壳,滑动壳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按摩柱,按摩柱下端伸出通槽,躺板下端设有撑板,撑板前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内齿轮,滑动壳经皮带与内齿轮连接,内齿轮内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可与内齿轮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躺板、弧形壳、滑动壳、按摩柱、不完全齿轮等,可以实现对患者腹部的反复滚动按摩,增加患者肠胃血液流通,促进肠胃蠕动,加快康复,设有的海绵套,可以防止按摩柱压伤患者腹部,增加患者舒适度,设有的限位槽,限位块,插柱等,可以实现对弧形壳的固定,防止在按摩过程中弧形壳向上摆动,设有的滚轮,可以减小摩擦力,延长皮带使用寿命,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躺板1,躺板1左端铰接有开口朝下的弧形壳2,弧形壳2下端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通槽3,弧形壳2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下的滑动壳4,滑动壳4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按摩柱5,按摩柱5下端伸出通槽3,躺板1下端设有撑板6,撑板6前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内齿轮7,滑动壳4经皮带8与内齿轮7连接,内齿轮7内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不完全齿轮9,不完全齿轮9可与内齿轮7啮合。

为了便于滑动壳4复位,所述的滑动壳4右端经弹簧10与弧形壳2下侧壁连接。

为了便于带动不完全齿轮9转动,所述的躺板1下端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后端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2,电机12输出端与不完全齿轮9同轴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固定弧形壳2,所述的躺板1右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槽13,弧形壳2下端设有可插入限位槽13内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插孔15,躺板1右端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可插入插孔15内的插柱16,插柱16右端设有拉板17,插柱16上套装有位于拉板17与躺板1之间的拉簧18。

为了减小皮带8的摩擦力,所述的弧形壳2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滚轮19,皮带8与滚轮19外缘面接触。

为了增加患者舒适度,所述的按摩柱5外缘面上同轴设有海绵套2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向右拉动拉板17,拉板17带动插柱16向右滑动同时向右挤压拉簧18,向右滑动一段距离后插柱16与插孔15脱离接触,解除对限位块14的限位,此时医护人员向上拉动弧形壳2,弧形壳2向上摆动,摆动一定角度后停止向上拉动,使患者面部朝上平躺于躺板1上,使患者腹部位于弧形壳2正下方;

向下拉动弧形壳2,弧形壳2向下摆动,摆动一定角度后限位块14插入限位槽13内,此时松开拉板17,由于拉簧18向左的弹力,带动插柱16向左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插柱16插入插孔15内,实现对限位块14的限位,从而实现对弧形壳2的限位,防止在按摩过程中弧形壳2向上摆动,此时按摩柱5下端与患者腹部接触;

打开电机12,电机12带动不完全齿轮9逆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9带动内齿轮7逆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9经皮带8带动滑动壳4在弧形壳2内向左滑动,滑动壳4带动按摩柱5向左滑动,同时向左拉伸弹簧10,对患者腹部进行滚动按摩,海绵套20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不完全齿轮9转动一定角度后与内齿轮7脱离啮合,此时由于弹簧10向右的弹力带动滑动壳4向右滑动,带动按摩柱5向右滑动,再次对患者腹部进行滚动按摩,不完全齿轮9继续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再次与内齿轮7啮合,再次带动按摩柱5向左滑动,如此反复,按摩柱5来回左右滑动,对患者腹部进行左右滚动按摩,增加了肠胃血液流动,促进消化;

当患者按摩护理完成后,向右拉动拉板17,解除对弧形壳2的限位,向上拉动弧形壳2,使患者从躺板1上下来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躺板、弧形壳、滑动壳、按摩柱、不完全齿轮等,可以实现对患者腹部的反复滚动按摩,增加患者肠胃血液流通,促进肠胃蠕动,加快康复,设有的海绵套,可以防止按摩柱压伤患者腹部,增加患者舒适度,设有的限位槽,限位块,插柱等,可以实现对弧形壳的固定,防止在按摩过程中弧形壳向上摆动,设有的滚轮,可以减小摩擦力,延长皮带使用寿命,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包括躺板(1),其特征在于,躺板(1)左端铰接有开口朝下的弧形壳(2),弧形壳(2)下端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通槽(3),弧形壳(2)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下的滑动壳(4),滑动壳(4)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按摩柱(5),按摩柱(5)下端伸出通槽(3),躺板(1)下端设有撑板(6),撑板(6)前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内齿轮(7),滑动壳(4)经皮带(8)与内齿轮(7)连接,内齿轮(7)内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不完全齿轮(9),不完全齿轮(9)可与内齿轮(7)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壳(4)右端经弹簧(10)与弧形壳(2)下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躺板(1)下端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后端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2),电机(12)输出端与不完全齿轮(9)同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躺板(1)右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槽(13),弧形壳(2)下端设有可插入限位槽(13)内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插孔(15),躺板(1)右端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可插入插孔(15)内的插柱(16),插柱(16)右端设有拉板(17),插柱(16)上套装有位于拉板(17)与躺板(1)之间的拉簧(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壳(2)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滚轮(19),皮带(8)与滚轮(19)外缘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柱(5)外缘面上同轴设有海绵套(20)。


技术总结
一种普外肠胃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肠胃患者按摩时费时费力,及按摩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躺板,躺板左端铰接有开口朝下的弧形壳,弧形壳下端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通槽,弧形壳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下的滑动壳,滑动壳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按摩柱,按摩柱下端伸出通槽,躺板下端设有撑板,撑板前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内齿轮,滑动壳经皮带与内齿轮连接,内齿轮内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可与内齿轮啮合;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