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27843502发布日期:2021-12-08 10:4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进行留置针使用时,多通过敷贴将留置针固定于患者身上,固定效果不是很好。留置针的钢针插入患者体内,一旦位于患者身体外的留置针被拨动,插入患者身体内的钢针也有可能进行移动,易造成患者不适。
3.图1为现有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留置针包括三通部11,三通部11分别与钢针10、延长管12及隔离塞13连接,三通部11上连接有蝶翼状的持针柄14,延长管12末端设有正压接头15。由于持针柄14呈蝶翼状,且三通部11的用于与延长管12连接的一段也呈弧形,留置针的三通部11和持针柄14边缘构成有四个人字形结构a。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限制留置针晃动或前后移动的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下侧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连接层,所述固定片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固定片上方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方设有将限位片固定在固定片上的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定位槽侧槽壁构成有向前开口的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和向后开口的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所述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前侧左方或前侧右方;当留置针的持针柄和三通部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时,所述第一定位槽侧槽壁均与所述持针柄及三通部周向外缘间隙配合,且三通部的三个端部及持针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片外侧。
6.进行留置针固定时,将钢针插入患者身体内,并将固定片通过第一连接层固定于患者皮肤上,随后将留置针的持针柄和三通部放置于固定片的第一定位槽内,通过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限制留置针向后移动,通过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限制留置针向前移动,随后通过第二连接层将限位片固定在固定片上,并使第二连接层对露在固定片及限位片外侧的留置针的三通部及持针柄进行固定,以避免留置针脱离本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片以限制留置针前后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层及限位片以限制留置针上下晃动,以提高留置针固定稳定性,以避免留置针受误操作移动,以避免钢针在患者身体内再次移动,以避免患者不适感提高。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槽侧槽壁还构成有向左后侧或右后侧开口的第三人字形定位结构及向左前侧或右前侧开口的第四人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三人字形定位结构左侧或右侧,所述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四人字形定位结构左侧或右侧。上述设置以进一步避免留置针发生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
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片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l形定位凸起,所述限位片边缘具有l
形的定位缺口,上述设置便于限位片与固定片的对准,便于限位片的定位。
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片形成有向下开口的第二定位槽,所述限位片的第二定位槽与固定片的第一定位槽呈镜面对称设置。其中,限位片设置有第二定位槽能使固定片能做的更薄。第二定位槽与固定片的第一定位槽呈镜面对称设置,能使留置针的定位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均为透明敷贴,所述第二连接层遮覆限位片。透明敷贴不仅能实现固定片和限位片的固定,且透气性更好,并便于对固定片和限位片进行观察。
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片或/和限位片设有上下贯穿的透气孔。上述设置以提高透气效果,以保证患者舒适性。
11.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留置针固定稳定性,以避免留置针受误操作移动,以避免钢针在患者身体内再次移动,以避免患者不适感提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留置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片与第一连接层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层、限位片、固定片和第一连接层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由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片2,固定片2下侧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连接层3,固定片2上方设有限位片4,限位片4上方设有将限位片4固定在固定片2上的第二连接层5,第一连接层3和第二连接层5均为透明敷贴,第二连接层5遮覆限位片4。
19.固定片2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21,第一定位槽21侧槽壁构成有向前开口的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22、向后开口的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23、向左后侧开口的第三人字形定位结构24及向右前侧开口的第四人字形结构25,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23位于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22前侧左方,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23位于第三人字形定位结构24左侧,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22位于第四人字形定位结构25右侧。
20.当留置针的持针柄14和三通部11放置于第一定位槽21内时,第一定位槽21侧槽壁均与持针柄14及三通部11周向外缘间隙配合,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22、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23、第三人字形定位结构24和第四人字形结构25分别与留置针的一人字形结构a配合,且三通部11的三个端部及持针柄14的一部分位于固定片2外侧。
21.固定片2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l形定位凸起25,限位片4边缘具有l形的定位缺口41,当限位片4放置于固定片2上时,限位片上端面与l形定位凸起25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限位片4形成有向下开口的第二定位槽43,第二定位槽42与固定片2的第一定位槽21呈镜面对称设置。其中,固定片2和限位片4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透气孔42。
22.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留置针固定稳定性,以避免留置针受误操作移动,以避免钢针在患者身体内再次移动,以避免患者不适感提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下侧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连接层,所述固定片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固定片上方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方设有将限位片固定在固定片上的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定位槽侧槽壁构成有向前开口的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和向后开口的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所述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前侧左方或前侧右方;当留置针的持针柄和三通部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时,所述第一定位槽侧槽壁均与所述持针柄及三通部周向外缘间隙配合,且三通部的三个端部及持针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片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侧槽壁还构成有向左后侧或右后侧开口的第三人字形定位结构及向左前侧或右前侧开口的第四人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三人字形定位结构左侧或右侧,所述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四人字形定位结构左侧或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l形定位凸起,所述限位片边缘具有l形的定位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形成有向下开口的第二定位槽,所述限位片的第二定位槽与固定片的第一定位槽呈镜面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均为透明敷贴,所述第二连接层遮覆限位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或/和限位片设有上下贯穿的透气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一种正压静脉留置针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下侧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连接层,所述固定片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固定片上方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方设有将限位片固定在固定片上的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定位槽侧槽壁构成有向前开口的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和向后开口的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所述第二人字形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人字形定位结构前侧左方或前侧右方。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留置针固定稳定性,以避免留置针受误操作移动,以避免钢针在患者身体内再次移动,以避免患者不适感提高的优点。提高的优点。提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鲍光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