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制备治疗成年期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3333发布日期:2021-07-23 21: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制备治疗成年期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制备治疗成年期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临床研究表明大约50%的成人在他的一生中会罹患精神疾病。在这些精神疾病患者中50%以上会出现中到重度的临床症状。生活及工作中的应激事件会显著增加个体罹患精神疾病的几率。应激(stress)作为个体收到真实或潜在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都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应激能促使个体在面对紧迫与危险情境时快速有效地重新分配生理和心理资源,从而提高适应和生存能力;而另一方面,应激又可能对注意、记忆信息提取,以及决策等认知过程造成负性的阻碍作用。应激会引发机体释放皮质醇,而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引发抑郁等精神疾病。按照产生和持续时间的不同,个体的应激活动可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比,急性应激时间更短、强度更高。但是无论急性应激还是慢性应激,均对个体的精神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同时关注了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的影响。

在成年期,工作与生活压力及其各类突发事件均会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而这类心理应激事件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焦虑等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重大应激事件后高发的焦虑及抑郁水平,提示我们关注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而目前并不存在可以很好的改善应激事件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干预方法。

研究认为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有利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fda批准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为治疗先天性侏儒症的药物,并且研究表明igf1具有抗焦虑和抑郁的作用。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作为igf结合蛋白中的六大成员之一,大部分igfbp2均是在肝脏中合成和释放,igfbp2在中枢系统中广泛存在,并且在发育中的脑中高度表达,在初代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分泌。其在外周中的浓度较低,igfbp2的分子量为36kd,可以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证明igfbp2可以治疗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制备治疗成年期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制备治疗成年期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

较佳地,所述的精神障碍包括焦虑抑郁样行为。

具体地,igfbp2在抗精神障碍的应用主要为成年期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抗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抗抑郁作用和抗焦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a~1b分别为验证igfbp2在治疗成年期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中的流程图。

图2a~2h为igfbp2干预对急性应激的影响。

图3a~3f为igfbp2干预对慢性应激的影响。

图4a~4b分别为igfbp2干预对动物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后皮质酮水平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验证igfbp2在成年期应激引起的精神创伤中的作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急性应激干预

sd大鼠饲养在12小时光照/黑暗节律环境中,可以自由获取水和食物。所有的行为学实验均在动物的光照节律中进行。8周大的sd大鼠,适应一周后开始进行实验。大鼠认为年龄大于等于8周为成年期。

急性应激方式为束缚应激,即,将大鼠放在相应尺寸的塑料盒子中,并且保证盒子的通气状态。每天进行2小时的束缚,一共进行3天。

然后,进行igfbp2的干预:

动物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束缚组和igfbp2干预组。三组动物数量分别大于等于10只。igfbp2干预时间为9周龄大鼠,干预方式为尾静脉注射。干预结束后将动物放回至饲养笼中,分别于干预后第二天和干预后第三周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igfbp2对急性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干预及其预防效果。

igfbp2干预时间为应激结束后第二天,干预剂量为1μg/kg,干预次数为1次。干预后进行行为学检测,为观察igfbp2的长期效果,在干预两周后进行第二次行为学检测。

igfbp2的另一干预时间为应激前一天,干预剂量为1μg/kg,干预次数为1次。束缚后进行行为学检测,为观察igfbp2的长期效果,在干预两周后进行第二次行为学检测。

具体的干预流程见图1a所示。

急性应激引起持续时间短,更易引起焦虑样情绪,因此,首先进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动物的焦虑样行为。所有的行为学实验均在大鼠光照时间进行。在行为学实验前,将大鼠放入行为学房间适应2小时。各实验过程中,每完成一只老鼠实验,用70%酒精擦拭,避免气味对下只老鼠的影响。行为学前每天handle大鼠几分钟,至少适应4天。实验结果如图2a~2h所示。

为进一步确定igfbp2的确对急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具有很好的干预作用,同时检测了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的变化。

图2a、2c、2e和2g为旷场实验,总的时间为10分钟,分析数据为动物在中心区域待的时间;图2b、2d、2f和2h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时间比%=开放臂的时间/(开放臂的时间+闭合臂的时间)x100。单因素方差分析,***代表p<0.001,**代表p<0.001,*代表p<0.05。

具体地,在急性应激前进行igfbp2的干预,如图2a所示,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束缚组动物在中心区待的时间(6.38s)显著低于正常饲养动物(22.55s,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03),igfbp2干预组的动物在中心区的时间(24.03s,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01)显著高于束缚组,并且与正常饲养组之间没有差异(p=0.91)。如图2b所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动物在开放臂的时间比(18.76%)显著长于束缚组动物(5.448%,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11),igfbp2的干预显著提高了母婴分离动物在开放臂的时间(19.35%,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04)。该结果表明,igfbp2在应激前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为进一步研究igfbp2是否可持续发挥抗应激作用,在急性应激结束后第三周进行了第二次行为学检测,如图2c~2d所示,发现igfbp2干预组的焦虑水平仍然是显著低于急性应激组动物(单因素方差分析,p=0.0426),说明急性应激前的igfbp2干预对持续发挥抗焦虑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igfbp2的干预效果,在急性应激后进行igfbp2干预,观察对急性应激引起的行为异常的干预效果。如图2e所示,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束缚组动物在中心区待的时间(7.328s)显著低于正常饲养动物(27.32s,单因素方差分析,p=0.0409),igfbp2干预组的动物在中心区的时间(31.00s,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65)显著高于束缚组,并且与正常饲养组之间没有差异(p=0.8647)。如图2f所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组动物在开放臂的时间比(18.79%)显著长于束缚组动物(3.841%,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74),igfbp2的干预显著提高了母婴分离动物在开放臂的时间(21.50%,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16)。该结果表明,igfbp2在应激后干预同样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为进一步研究igfbp2是否可持续发挥抗应激作用,如图2g~2h所示,在急性应激结束后第三周进行了第二次行为学检测,发现igfbp2干预组的焦虑水平仍然是显著低于急性应激组动物(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说明急性应激后的igfbp2干预对持续发挥抗焦虑作用。

通过行为证明了igfbp2对急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为进一步证明该效果的准确性,检测了动物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变化,每组动物4只,结果如图4a,显示束缚后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变化。其中,双因素方差分析,***代表p<0.001,**代表p<0.001,*代表p<0.05。在应激前,三组动物的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是没有差异的,而在急性应激后,igfbp2干预组动物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该结果进一步证明的igfbp2的干预效果。

实施例2

慢性应激干预

生活工作中,除急性应激外,还存在很多慢性应激,与急性应激比,其持续时间更长,更容易引发抑郁样行为。

sd大鼠饲养在12小时光照/黑暗节律环境中,可以自由获取水和食物。所有的行为学实验均在动物的光照节律中进行。8周大的sd大鼠,适应一周后开始进行实验。

慢性应激方式为长期不可预期慢性应激(cums),即采用不同的应激方式,进行为期5周的慢性应激,每天一次。具体的应激方式见表1。

然后,进行igfbp2的干预:

动物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束缚组和igfbp2干预组。三组动物数量分别大于等于10只。igfbp2干预时间为9周龄大鼠,干预方式为尾静脉注射。干预结束后将动物放回至饲养笼中,分别于干预后第二天和干预后第三周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igfbp2对,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干预及其预防效果。

igfbp2干预时间为应激结束后第二天,干预方式为尾静脉注射,干预剂量为1μg/kg,干预次数为1次。干预后进行行为学检测,为观察igfbp2的长期效果,在干预两周后进行第二次行为学检测。

igfbp2的另一干预时间为应激前一天,干预方式为尾静脉注射,干预剂量为1μg/kg,干预次数为1次。束缚后进行行为学检测,为观察igfbp2的长期效果,在干预两周后进行第二次行为学检测。

具体的干预流程见图1b所示。

通过行为学检测验证igfbp2对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创伤的干预效果。所有的行为学实验均在大鼠光照时间进行。在行为学实验前,将大鼠放入行为学房间适应2小时。各实验过程中,每完成一只老鼠实验,用70%酒精擦拭,避免气味对下只老鼠的影响。行为学前每天handle大鼠几分钟,至少适应4天。行为学实验采用了评价抑郁样行为的糖水偏好实验和评价焦虑样行为的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为进一步确定igfbp2的确对慢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具有很好的干预作用,同时检测了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的变化。

为研究igfbp2对慢性应激的干预效果,动物在经历长期不可预期慢性应激(cums)后,给予igfbp2的干预,观察其对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干预效果,结果如图3a~3f所示。图3a和3d为旷场实验,总的时间为10分钟,分析数据为动物在中心区域待的时间;图3b和3e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时间比%=开放臂的时间/(开放臂的时间+闭合臂的时间)x100;图3c和3f为糖水偏好实验,糖水偏好值%=糖水消耗量/(糖水消耗量+水消耗量)x100。单因素方差分析,***代表p<0.001,**代表p<0.001,*代表p<0.05。

如图3a所示为旷场实验结果,如图3b所示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cums可以显著增加动物的焦虑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p≤0.0306)。而igfbp2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cums引起的焦虑样行为(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46)。如图3c所示为糖水偏好实验结果,与对照组动物(89.08)相比,cums可以显著降低动物的糖水偏好值(66.59%,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95),因此,igfbp2干预可以显著升高动物的糖水偏好值(91.76%,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22)。该结果提示igfbp2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应激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为观察igfbp2干预的长期效果,在cums结束后的第三周进行行为学检测,如图3d所示为旷场实验结果,如图3e所示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如图3f所示为糖水偏好实验结果,igfbp2干预组动物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仍然显著低于模型组动物。提示igfbp2干预可以长期的显著改善慢性应激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通过行为证明了igfbp2对应激引起的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为进一步证明该效果的准确性,检测了动物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变化,每组动物4只,结果如图4b,显示cums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变化。其中,双因素方差分析,***代表p<0.001,**代表p<0.001,*代表p<0.05。在应激前,三组动物的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是没有差异的,而在慢性应激后,igfbp2干预组动物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igfbp2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示,igfbp2干预可以显著的改善急性应激及其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及焦虑样行为。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