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猪瘟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2798发布日期:2021-07-23 21:0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猪瘟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欧洲称为古典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cv或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于1833年首次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百余年来其流行遍及全球。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中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中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

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防治猪瘟中曾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近几年来出现免疫效果不理想,应用组织培养弱毒苗也发生免疫失败,究其原因比较多。由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历来是各国研究的热点,故治疗此类疾病还有待于探讨和研究。

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而中兽药具有疗效稳定,相对安全及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疗效显著的特点。因此,中兽药颗粒剂的兴起正在成为必然。

利用中兽药,可以进行猪瘟的防治,具有如下优势:(1)通过中兽药,能使猪的机体内充分地具备攻克病毒的能量,弥补西药疫苗存在的几种不足,以正压邪、免受其害。猪瘟是以发热为主症,具有传染性和急性的外感热病。通过中兽药辩证施治,如用药及时得当,邪即去,病即愈。(2)中兽药具有无药物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对一些慢性病疗效显著等诸多优点,且很多药材属于药食同源,无毒副作用,在畜牧养殖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3)中兽药产品大多取自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及海洋生物,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同时也有利于畜产品的安全,较化学类兽药,更符合环保的需求。目前,中兽药产品的研发应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专利cn1114441c提供了一种治疗猪瘟病的特效药物,是一种由中草药配制而成的混合针剂,即复方牡丹注射液,可做皮下或肌肉注射。此种药物能解毒、退阴火、退皮下充血,补肝,退出血斑,出血斑呈紫黑色时,用此药痊愈后四至五天就会脱落。但是,中兽药材制成注射剂工艺冗长,操作复杂,药物中具有疗效的多糖、肽类及蛋白质等成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且成本较高。专利cn104491509b提供了一种治疗猪瘟病的中兽药制剂。由水牛角、生地、知母、赤芍、枳壳、生栀子、白僵蚕、升麻、牛夕、麦冬、竹叶、芦根、冬瓜皮按一定比例制备而成。但是,其中白僵蚕价格较高,且制成粉剂或水煎剂,适口性不好,运输、携带和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猪瘟的中兽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治疗猪瘟病的药物的药效需提高、成本需降低、剂型需优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猪瘟的中兽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板蓝根20-25份、绵马贯众15-20份、菊花10-15份、石膏10-15份、金银花10-15份、薄荷5-10份、茯苓5-10份、炙甘草5-10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板蓝根24份、绵马贯众20份、菊花15份、石膏12份、金银花12份、薄荷7份、茯苓5份、炙甘草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治疗猪瘟的中兽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各组分按配比称重,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煮的滤液,浓缩成浸膏,加入辅料制成治疗猪瘟的中兽药颗粒剂。

优选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板蓝根、绵马贯众、菊花、石膏、金银花、薄荷、茯苓、炙甘草按上述配比称重;

2)第一次煎煮:加5-10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2-4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二次煎煮:加入3-8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1-3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三次煎煮:加入3-8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0.5-1.5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

3)合并三次煎煮的滤液,在温度65-85℃,真空度-0.02~-0.06mpa条件下浓缩得浸膏;

4)称取0.8-1.2倍于药材总质量的辅料,加入纯化水,搅拌使溶解至无颗粒状物,加入浸膏,搅拌使溶解均匀,用50目滤布过滤至沸腾干燥制粒机的物料桶内,搅拌均匀,预混10分钟,喷浆制粒,干燥降温,过筛出锅,得治疗猪瘟的中兽药颗粒剂。

优选地,所述辅料选自蔗糖、葡萄糖、糊精、甜蜜素或水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浓缩时直至浸膏相对密度达到1.15~1.35时结束。

本发明所述药物中:

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性味:苦,寒。归经:肝经。

(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2)《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

(3)《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4)《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5)《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6)《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7)《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

(8)《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

(9)《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绵马贯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止血。用于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毒发斑,疮疡肿毒,崩漏下血,虫积腹痛。性味: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归经:归肝、胃经。

(1)《纲目》:贯众,大治妇人血气。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贯众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热之毒。病因内感而发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经也。

(2)《本草经疏》:贯众,以其苦寒,故主腹中邪热气诸毒。苦以泄之,亦兼有散之之义,故破症瘕。苦寒能除风热,故止头风。金疮出血后必发热,泄热散结,则金疮自止。

(3)《本草汇言》:贯众,杀虫化症药也。前古主腹中邪热结气,故时人用为杀虫化症瘸,皆属腹中邪热湿郁结气也。苏氏方,又治下血崩淋,衄血不止,亦取其气味苦寒散结热耳。但性寒气燥有毒,如病人营虚血槁,肝肾有火,并阴虚咳嗽人,不可加用。

(4)《本草正义》:贯众,苦寒沉降之质,故主邪热而能上血,并治血痢下血,甚有捷效,皆苦以燥湿、寒以泄热之功也。然气亦浓厚,故能解时邪热结之毒。《别录》除头风,专指风热言之,凡大头疫肿连耳目,用泄散而不遽应者,但加入贯众一味,即邪势透泄,而热解神清,不独苦寒泄降,亦气之足以散邪也。故时疫盛行,宜侵入水缸中,常饮则不传染,而井中沉一枚,不犯百毒,则解毒之功,尤其独着,不得以轻贱而忽之。

(5)《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

(6)《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

(7)《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性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

(8)《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

(9)《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

(10)《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

菊花: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归经:归肺、肝经。

(1)《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2)《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3)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4)《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5)《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6)《珍珠囊》:养目血。

(7)《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8)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9)《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

石膏: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归经:归肺、胃经。

(1)《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2)《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3)《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4)《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5)《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6)《珍珠囊》:止消渴,中暑,潮热。

(7)《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8)《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9)《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归经:归肺、心、胃经。

(1)《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

(2)《生草药性备要》:能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

(3)《本草备要》:养血止渴。治疥癣。

(4)《重庆堂随笔》: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症。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阑尾炎,外伤感染,小儿痱毒。制成凉茶,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

(6)《本草通玄》:金银花,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昧其账利风虚之用,余于诸症中用之,屡屡见效。

(7)《本草正》: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8)《本经逢原》: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

薄荷: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归经:归肺;肝经

(1)《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2)《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3)《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4)《本草再新》:消目翳。

(5)《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6)《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7)《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关痛。

(8)《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9)《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10)《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癞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11)《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12)《医要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茯苓: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1)《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

(2)《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3)《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4)《本草正》: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

(5)《药品化义》:白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主治脾胃不和,泄泻腹胀,胸胁逆气,忧思烦满,胎气少安,魂魄惊跳,膈问痰气。盖甘补则脾脏受益,中气既和,则津液白生,口焦舌干烦渴亦解。又治下部湿热,淋疬水肿,便溺黄赤,腰脐不利,停蓄邪水。盖淡渗则膀胱得养,肾气既旺,则腰脐间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于上源,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

(6)《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7)《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8)《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9)《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雍。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10)《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11)《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本发明中兽药组合物对于猪瘟,症见:猪皮肤出现斑疹,发热,大便干结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口鼻干燥,眼结膜红赤肿胀。治疗应清热解毒,辛凉解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治疗猪瘟的中兽药组合物方中包括板蓝根、绵马贯众、菊花、石膏、金银花、薄荷、茯苓、炙甘草八味药材。诸药见本草各典,安全有效。

(2)本发明治疗猪瘟的中兽药组合物方中,八味药材组方配伍合理,板蓝根、绵马贯众、菊花、石膏清热解毒,金银花、薄荷外疏卫表,茯苓增强免疫功能,炙甘草调和诸药。八药合用,可清热排毒、活血化瘀、滋阴凉血、益气健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猪皮肤斑疹脱落、体温等身体指标恢复正常,食欲增加,增加养殖户收益。

(3)本发明治疗猪瘟的中兽药组合物配伍制备成颗粒剂,满足了动物发病后,食欲减退、但喜饮水的要求,并且颗粒剂具有吸收快、适口性好、运输方便、服用方便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下述实施例中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1)按照板蓝根20份、绵马贯众18份、菊花12份、石膏12份、金银花12份、薄荷8份、茯苓8份、炙甘草10份的配比称重100g;

(2)第一次煎煮:按配方比对各药材进行定额称量,加5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2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二次煎煮:加入3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待煎煮1小时后,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三次煎煮:计量加入5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0.5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

(3)合并三次煎煮滤液,在温度70-75℃,真空度-0.02~-0.06mpa条件下浓缩,直至浸膏相对密度达到1.15~1.35(70~80℃测)结束。

浓缩液收率=(浓缩药液量/药材总质量)×100%。浓缩液收率指标范围:40%-50%。

(4)称取0.8倍药材总质量的辅料,辅料是质量比为1:1的蔗糖和无水葡萄糖。加入纯化水,搅拌使溶解至无颗粒状物,加入浸膏,搅拌使溶解均匀,用50目滤布过滤至沸腾干燥制粒机的物料桶内,搅拌均匀。预混10分钟,开始喷浆制粒。浸膏喷完后,再沸腾干燥降温10分钟左右过筛出锅,得中兽药颗粒剂。

实施例2

(1)按照板蓝根23份、绵马贯众18份、菊花12份、石膏12份、金银花11份、薄荷8份、茯苓8份、炙甘草8份的配比称重100g;

(2)第一次煎煮:按配方比对各药材进行定额称量,加8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3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二次煎煮:加入5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待煎煮2小时后,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三次煎煮:计量加入6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1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

(3)合并三次煎煮滤液,在温度75-80℃,真空度-0.02~-0.06mpa条件下浓缩,直至浸膏相对密度达到1.15~1.35(70~80℃测)结束。

浓缩液收率=(浓缩药液量/药材总质量)×100%。浓缩液收率指标范围:40%-50%。

(4)称取1倍药材总质量的辅料,辅料是质量比为4:1的蔗糖和无水葡萄糖。加入纯化水,搅拌使溶解至无颗粒状物,加入浸膏,搅拌使溶解均匀,用50目滤布过滤至沸腾干燥制粒机的物料桶内,搅拌均匀。预混10分钟,开始喷浆制粒。浸膏喷完后,再沸腾干燥降温10分钟左右过筛出锅,得中兽药颗粒剂。

实施例3

(1)按照板蓝根24份、绵马贯众20份、菊花15份、石膏12份、金银花12份、薄荷7份、茯苓5份、炙甘草5份的配比称重100g;

(2)第一次煎煮:按配方比对各药材进行定额称量,加9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4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二次煎煮:加入7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待煎煮3小时后,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第三次煎煮:计量加入4倍量纯化水,加热至沸腾煎煮。保持沸腾,煎煮1.5小时,将煎液通过80目筛网,收集滤液;

(3)合并三次煎煮滤液,在温度80-85℃,真空度-0.02~-0.06mpa条件下浓缩,直至浸膏相对密度达到1.15~1.35(70~80℃测)结束。

浓缩液收率=(浓缩药液量/药材总质量)×100%。浓缩液收率指标范围:40%-50%。

(4)称取1.1倍药材总质量的辅料,辅料是质量比为3:1的无水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加入纯化水,搅拌使溶解至无颗粒状物,加入浸膏,搅拌使溶解均匀,用50目滤布过滤至沸腾干燥制粒机的物料桶内,搅拌均匀。预混10分钟,开始喷浆制粒。浸膏喷完后,再沸腾干燥降温10分钟左右过筛出锅,得中兽药颗粒剂。

实施例1-3中所用中药材均为市售产品,将各组分用量按照相同比例增加或减少,所得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关系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3所述中药材均符合《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标准。本发明所制得中兽药颗粒剂每1g相当于原生药0.5-1.0g。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板蓝根和绵马贯众,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金银花和薄荷,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茯苓和炙甘草,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试验例1:应用本发明中兽药颗粒剂治疗猪瘟病。

在某养猪场选取350头年龄、体重均一,确诊为猪瘟病的患病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各组向日粮中添加本发明中兽药颗粒剂,一次量,每1kg体重猪0.15g,一日2次,连用10天,统计各组死亡率和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标准:体温正常,斑疹脱落,眼结膜红肿消失,精神良好,食欲增加,大小便正常。

表1不同中兽药颗粒治疗猪瘟病的统计结果

结果表明,由板蓝根、绵马贯众、菊花、石膏、金银花、薄荷、茯苓、炙甘草制备的中兽药颗粒剂对猪瘟病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可降低病猪死亡率,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试验例2:毒理性试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实验组:昆明种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1g。取禁食16h小白鼠,将实施例3中兽药颗粒剂按3000mg/kg·bw量、4000mg/kg·bw、5000mg/kg·bw量,一次性经口灌胃给予,连续观察14d,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阴性对照组:试验动物10只,雌雄各半,体重17~22g,给予等量无菌蒸馏水,与试验组同时对照观察。结果:小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mg/kg·bw。根据急性经口毒性分级标准,本发明制备的中兽药颗粒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属于实际无毒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猪瘟的中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保留了中药的有效成分,药效良好,且颗粒剂口感偏甜,猪的适口性好,更易接受。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非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当然可根据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内容,通过置换或改变的方式轻易做出其它的实施方式,故凡在本发明的原理上所作的变化和改进等,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