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2923发布日期:2021-07-23 21:0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菌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进步,人们之间的交际更为频繁和广泛,交往方式也更多种多样,这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和健康问题,比如说女性因微生物感染或者性接触而产生妇科类疾病(例如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盆腔炎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严重威胁女性朋友的健康。这类妇科疾病常是由滴虫、霉菌或细菌感染引起,亦可因混合感染引起;而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由抗菌、抗炎药物阴道局部给药为主。由于这类妇科疾病,具有发病广、病程长和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以及近年来致病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等原因,使得全球广大妇科疾病患者饱受痛苦,因此临床上开发治疗这类疾病的制剂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于治疗上述妇科类疾病的给药方式中主要是阴道给药,而阴道给药的制剂主要为:栓剂、洗剂、凝胶剂、膜剂、乳膏剂和泡腾片等。洗剂为液体制剂,虽然洗剂可以冲洗阴道,但其易流失、局部作用时间短,使得局部抗炎、杀菌效果较差,需要大剂量多次给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常常会改变了阴道内环境,容易造成反复感染;栓剂能长时间滞留于患处,但其以固体形式给药,患者有异物感、顺应性差,使用不便;凝胶剂是以半固体形式给药,但是药物与病患组织接触分布不均匀、存在用药死角,而且普通的凝胶剂凝胶强度小,生物粘附性差,导致局部作用时间短,限制了药物疗效的充分发挥;泡腾片可以解决半固体和固体制剂分散不均匀、存在用药死角的问题,但其局部作用时间过短,且大量排出物污染衣物;膜剂具有缓释特性,可以解决药物作用时间短的问题,但是患者有异物感、患者适应性差、而且涂布不均匀、给药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抑菌温敏凝胶,能够均匀涂布作用面、避免用药死角,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最大限度地起到皮肤、腔道、深部组织的抗菌、抗炎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抑菌温敏凝胶,以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包含如下组分:

15~30%中药原液、3~15%丁香油、0.2%~0.5%醋酸氯己定、9%~12%丙三醇、3%~6%吐温80、15~25%泊洛沙姆407、1%~3%泊洛沙姆188、3%~6%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5%乙醇、0.2%~2%硝酸银;

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中药原液的原料组分包括30~55重量份的黄芩、45~55重量份的大黄、45~55重量份的黄柏、45~55重量份的马齿苋。

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中,中药原液可以为上述的四中原料组分使用常规的提取手段提取得到的提取物的溶液,可以为醇溶液、可以为水溶液,其溶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优选的,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中:所述乙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

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中,优选的,所述中药原液是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的:

步骤一、将黄芩、大黄、黄柏、马齿苋用水提取,得到水提液;本步骤中,用水提取可以使分别提取后合并提取液,也可以将原料组分合并在一起进行提取,提取液的用量为原料组分各自或总体的重量的2-10倍;提取次数可以是三次。提取的方法可以是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等。提取时间可以为第一次煎煮40分钟,第二次、第三次分别为30分钟,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二、将水提液浓缩至药液比为60~70mg/ml,然后加入0.5wt%~2wt%壳聚糖溶液絮凝,静置离心(静置的时间为24-48h,温度为室温),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即为中药原液。

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中,步骤二中,加入0.5wt%~2wt%壳聚糖溶液絮凝为加入浓缩至药液比为60~70mg/ml的水提液的重量的0.5%~2%的壳聚糖溶液。

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中,优选的:在中药原液的制备步骤的步骤一中,用水提取3次,冷却后合并、过滤,即得水提液。

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中,所述壳聚糖溶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的,所述壳聚糖溶液是通过将3-5重量份的壳聚糖溶解于8-10重量份的醋酸中制备得到的;所述醋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为0.5%~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中药原液与硝酸银混合,控制溶液中ag+含量为0.02~0.10g/kg,得到药液;

将醋酸氯己定加入到乙醇中,溶解后再按顺序加入吐温80、丁香油和丙三醇,得到溶液;

将药液与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至无团块,低温冷藏静置即得抑菌温敏凝胶。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步骤三中,低温冷藏静置的时间为24h,温度为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在作为皮肤、腔道、深部组织的抗菌、抗炎的药物的应用。

优选的,上述的抑菌温敏凝胶的应用中:所述腔道包括阴道。

本发明中,选用了丁香油,并使用了较大的用量,基于本发明的温敏凝胶属于缓控释制剂,较大用量后既能增强抗菌及抗氧化效果又不会带来刺激性。

本发明的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能够响应外界的温度变化发生相转变,形成半固体凝胶;给药前这种凝胶呈可流动的溶液,注射进入人体后可迅速填充于组织或腔道间隙,能在阴道表面、皮肤粘膜、深部腔道内均匀地铺展开;后因人体温度高于其相变温度,在注射给药部位,液体凝胶短时间内胶凝,形成粘度大、难流动的半固体/固体状态凝胶,因此能够方便患者进行局部给药或者在给药部位形成一个局部的药物贮库,能够减少药物流失并使药物的滞留时间增强,从而充分发挥药效。该制剂由于半固体凝胶层均匀地分布在粘膜表面,解决了现有的液体药物制剂易流失、易积聚和固体及半固体药物制剂涂布不均匀、有用药死角等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也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的药物剂型因药物分布不均、局部药物浓度过高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和临床意义,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本发明的突出效果为:

本发明的抑菌温敏凝胶能够以液体状态进行给药涂布,能够均匀涂布于作用面、避免用药死角,能够变成半固态凝胶,形成粘度大、难流动的半固体状态凝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最大限度地起到对皮肤、腔道、深部组织的抗菌、抗炎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含量和累积释放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抑菌温敏凝胶,该抑菌温敏凝胶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中药原液(原料组分黄芩50g、大黄50g、黄柏50g、马齿苋50g)20g、丁香油0.35g、壳聚糖5g、1%醋酸500ml、95%乙醇100ml、醋酸氯己定0.25g、丙三醇9.98g、吐温805g、泊洛沙姆40720g、泊洛沙姆1882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g、硝酸银2g。

本实施例的抑菌温敏凝胶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黄芩、大黄、黄柏、马齿苋用水提取三次,放冷,滤过,合并滤液,得到提取液。在本步骤中,黄芩、大黄、黄柏、马齿苋可以分别提取三次、放冷、过滤,合并所有滤液;也可以将黄芩、大黄、黄柏、马齿苋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提取三次、放冷、过滤,合并所有滤液。在本步骤中,选用后一种方式,每次使用2000ml的水提取3次,然后合并。

上述步骤中用水提取的方式可以是煎煮法、渗漉法、索式提取法等,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选用煎煮法。

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药液比为66.5mg/ml(50℃)的清膏;然后加入清膏重量1%的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解于醋酸中所得)絮凝,静置24h后离心,过滤后上清液为滤液即中药原液。

向中药原液中加硝酸银,硝酸银的加入量为控制溶液中ag+含量为0.02g/kg,得药液;

将醋酸氯己定加入到乙醇中,溶解后再按顺序加入吐温80、丁香油和丙三醇,得到溶液;

将药液与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搅拌,混合均匀至无团块,4℃低温冷藏静置24h即得抑菌温敏凝胶。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抑菌温敏凝胶在作为皮肤、腔道、深部组织的抗菌、抗炎的药物的应用,尤其是阴道的应用。

实施例2

中药原液(原料组分黄芩120g、大黄120g、黄柏100g、马齿苋100g)250g、丁香油30g、95%乙醇200ml、醋酸氯己定2g、丙三醇101g、吐温8056g、泊洛沙姆407188g、泊洛沙姆18821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9g、壳聚糖5g、1%醋酸500ml、硝酸银20g。

本实施例的抑菌温敏凝胶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黄芩、大黄、黄柏、马齿苋混合,使用水对中药原料进行两次次煎煮提取,第一次4000ml水,第二次2500ml水,第一次提取40分钟,第二次煎煮提取30分钟,放冷,过滤,合并滤液后浓缩至药液比为70mg/ml(50℃)的清膏;然后加如清膏1%的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解于醋酸中所得)絮凝,静置24h后离心,过滤后上清液为滤液即中药原液。

向中药原液中加硝酸银,硝酸银的加入量为控制溶液中ag+含量为0.10g/kg,得药液;

将醋酸氯己定加入到乙醇中,溶解后再按顺序加入吐温80、丁香油和丙三醇,得到溶液;

将药液与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搅拌,混合均匀至无团块,4℃低温冷藏静置24h即得抑菌温敏凝胶。

实施例3

中药原液(原料组分黄芩150g、大黄150g、黄柏135g、马齿苋135g)300g、丁香油30g、95%乙醇200ml、醋酸氯己定5g、丙三醇120g、吐温8060g、泊洛沙姆407250g、泊洛沙姆1883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0g、壳聚糖5g、1%醋酸1000ml、硝酸银20g。

本实施例的抑菌温敏凝胶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黄芩、大黄、黄柏、马齿苋混合,使用水对中药原料进行两次次煎煮提取,第一次4000ml水,第二次2500ml水,第三次2000ml,第一次提取40分钟,第二次煎煮提取30分钟,第三次提取20分钟,放冷,过滤,合并滤液后浓缩至药液比为60mg/ml(50℃)的清膏;然后加如清膏2%的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解于醋酸中所得)絮凝,静置24h后离心,过滤后上清液为滤液即中药原液。

向中药原液中加硝酸银,硝酸银的加入量为控制溶液中ag+含量为0.10g/kg,得药液;

将醋酸氯己定加入到乙醇中,溶解后再按顺序加入吐温80、丁香油和丙三醇,得到溶液;

将药液与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搅拌,混合均匀至无团块,4℃低温冷藏静置24h即得抑菌温敏凝胶。

实施4

以实施例所得的抑菌温敏胶为例,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得到的抑菌温敏凝胶进行抗菌、抗炎的应用测试。

1、抑菌测试

测试方法1:采用用滤纸片法,选择易引起阴道炎的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3种致病菌,以抑菌圈的大小为指标,考察抑菌温敏凝胶的抑菌能力。

在3个灭菌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上述制备好的菌株悬浮液100μl,再倒入约40℃的灭菌培养基混合均匀。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夹取各含药滤纸片,放置于距培养皿边缘15mm处,轻轻按压,使滤纸片紧贴培养基。每个重复进行3次。将培养皿倒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48h,然后观察含药滤纸片周围有无抑菌圈,以十字交叉法测定其抑菌直径(包括纸片直径)。每个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抑菌圈越大,表明抑菌能力越强。结果抑菌圈直径见表1。

表1中药抑菌温敏凝胶抑菌圈直径(mm)

测试方法2:抑菌率测试

制备菌种悬浮液,取10μl菌种悬浮液,稀释至10ml,得到浓度约为3.8×105cfu/ml的菌液。分别取上述菌液0.1ml,加至含5ml中药抑菌温敏凝胶及无菌生理盐水对照液的试管内,充分反应2min。取反应后的各溶液0.5ml至含5mlpbs的试管内,充分混匀。取混匀后的溶液,分别稀释至1、5、10倍。取不同稀释倍数的各溶液0.5ml至培养皿中,分别倾入40℃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20ml,转动培养皿使之混合均匀,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皿,30℃培养24、48h,作活菌菌落计数,计算抑菌率,结果见表2。

表2中药抑菌温敏凝胶的抑菌率

对比制剂:按照上述抑菌率测试,将中药抑菌温敏凝胶更换为市面上常见中药抑菌凝胶结果见表3

表3市面上常见中药抑菌凝胶

中药抑菌温敏凝胶对3种菌均抑菌率>90%,相比于市面上常见中药抑菌凝胶,抑菌率大大增强,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

2、释药缓慢测试

本实施例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药物释放度,于接受池内精密加入流动相8.0ml,平铺透析膜(分子量mw2500),使其与流动相充分接触,用固定夹固定。精密量取本品与普通凝胶置于扩散池的给药池中,平行制备5组,置于振荡培养箱中,设定培养温度37℃,转速为100r·min-1,于规定时间内将介质全部取出并迅速补充等量预热扩散介质,用0.45μm的微孔滤膜将样品液滤过,根据hplc测定峰面积积分值,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含量和累积释放率(q),其结果如图1所示,1为本品,2为市面上常见普通抑菌凝胶剂型。2为按照本品技术规范制备的普通凝胶剂型。本发明的抑菌温敏凝胶释放率明显小于对照普通凝胶,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变,相比于普通凝胶剂型,释放速度较平缓,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达到缓释的效果。

3、粘度测试

取适量温敏凝胶于试管中,置于28℃的水浴,将合适的转子放入温敏凝胶液中,平衡10min后,采用旋转粘度计,选用合适的转子和转速,测定其粘度(v),测定3次取平均值。

表3温敏凝胶粘度测定结果

在常温及低温状态下,温敏凝胶应为可自由流动液体,当黏度值<20mpa·s,温敏凝胶虽可胶凝,但易被体液冲刷;当黏度值大于35mpa·s时,温敏凝胶流动性显著变差,无法达到较深部体腔发挥药效。如表所示,温敏凝胶的黏度值为28.62mpa·s,流动性适宜,符合要求。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抑菌温敏凝胶为纯中药制备,对皮肤刺激性小,不易引发过敏反应,毒性低甚至无毒性。且剂型为温敏凝胶剂型,低温时为液态,高温时为固态,可实现皮肤/腔道/深部组织/阴道给药;具有增加药物滞留时间,提高患者顺应性。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给药形式,较传统给药模式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是这类高分子材料属于反向温敏体系,适用于人体温度变化,以达到溶液-凝胶的转变,具有传统给药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