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医学用治疗床

文档序号:25991827发布日期:2021-07-23 21:0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口腔临床医学用治疗床

本发明涉及医用治疗床领域,具体涉及口腔临床医学用治疗床。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不断重视,口腔诊疗已经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口腔治疗椅是口腔科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主用供口腔手术及口腔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时用,极大的方便了医生的工作。口腔科医生在对患者的牙齿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齿科用涡轮手机对牙齿进行打磨,将龋坏的牙体组织清理磨除干净或建立髓腔路入通路,便于后续进一步治疗。在此过程中,通常是需要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在操作结束后患者再有仰卧位转移至坐立位,进行后续的漱口等操作。目前的治疗床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1、对于普通的患者,从仰卧位转移至坐立位过程较顺畅,但是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而言,就存在较大的难度,通常是需要医护人员辅助,在操作人员扶其起身时,若扶的位置或力度不当,则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2、现有的治疗床大多不配备防护结构,而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齿科用涡轮手机的高速运行,会造成水雾或飞沫飞溅,产生气溶胶,若有携带传染病的潜伏期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诊并进行口腔操作,极易导致病菌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口腔临床医学用治疗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治疗床对于自主转移体位困难的患者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口腔临床医学用治疗床,包括床架和床体,床体包括固定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固定板固定在床架上,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板的两端,且第一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单元,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之间连接有同步件;床架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护单元。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床架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在使用时,患者呈坐立位坐立在固定板上,使患者的背部背靠在第二活动板上、腿部搭靠在第一活动板上。在正式进行牙齿治疗前,通过角度调节单元调节第一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倾斜角度,使得第一活动板相对固定板转动,由于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之间设置有同步件,在第一活动板相对固定板转动的同时会通过同步件同步的带动第二活动板转动,进而使患者逐渐从坐立位转变成仰卧位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仅需要通过角度调节单元调节即可,期间不需要接触患者或手扶患者,规避了因扶的位置或力度不当,而造成患者不适的问题。此外,本技术方案中,配备有防护单元,防护单元能够在牙齿治疗过程中起到隔离飞沫和病菌的作用,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可行变的调节框架和用于驱动调节框架形变的驱动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调节框架设置在固定板与第一活动板之间,用于支撑第一活动板,维持第一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使调节框架发生形变,进而实现第一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夹角的调节,结构设计合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床架上的驱动丝杆,驱动丝杆上套设有与驱动丝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座,驱动座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床架的顶面上;调节框架包括铰接在驱动座与固定板底部的第一连杆、铰接在第一连杆两端的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活动板与固定板的转动连接点上,第三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活动板的底部。

本技术方案中,在需要调节第一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倾斜角度时,转动驱动丝杆,驱动丝杆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与驱动丝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座沿床架横向移动,进而带动调节框架的其中一个铰接点出现位移,由于调节框架是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一活动板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在其中一个铰接点出现位移后,会使调节框架发生形变,进而使第一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大小发生变化。该调节过程只需要医护人员转动驱动丝杆即可,操作非常方便,而且通过控制驱动丝杆转动的周数,能够对角度调节的大小进行精确控制;此外由于调节过程是将驱动丝杆的转动驱动力转化成第一活动板的转动,调节过程是平缓而连续的,更适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如老人或腿部等手上的人群)。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防护单元包括支撑机构和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机构顶端的透明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透明的防护罩本体,防护罩本体的顶端设置为凸透镜结构,且凸透镜上设置有操作口;防护罩本体内设置有除雾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机构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防护机构在牙齿钻削过程中起到防溅的作用。使用时,将齿科用涡轮手机从操作口插入到防护罩本体内,将防护罩本体罩设在患者的口腔四周处,而后进行牙齿的钻削。如此牙齿钻削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和飞沫会被防护罩本体阻隔,避免出现飞溅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在使用过程中,虽然防护罩本体能够避免飞沫及水雾飞溅,但是飞沫及水雾会喷射到防护罩本体的内壁上,造成操作视线模糊的问题。为此,本方案在防护罩本体内设置了除雾组件进行除水雾处理,此外,由于口腔治疗的目标对象为牙齿,而牙齿体积较小,不便操作。本方案将防护罩本体的顶端设置为凸透镜的结构,在使用时具有放大镜的功能,能够对牙齿进行放大,保证操作视野清晰,保证牙齿钻削的精确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防护罩本体的横截面为梯形,防护罩本体的底端边缘向内翻折形成导流槽,导流槽连通有溢流管。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防护罩本体设置为梯形的结构,使得防护罩本体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向外倾斜的角度,对附着在防护罩本体内壁上的水雾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水雾被导流至底端的导流槽后,会沿溢流管排出。此外,由于导流槽是防护罩本体底端边缘向内翻折而成,使得导流槽的底部外缘呈相对圆滑的结构,在罩设到患者的口腔四周时,能够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除雾组件包括设置在防护罩本体内部的若干吸气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除雾组件设置成若干吸气头的形式,利用吸气头的强吸作用能够吸附喷溅的水雾,结构设计合理,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不同数量的吸气头。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操作口处设置有限位胶圈。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操作口处设置限位胶圈,一方面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避免齿科用涡轮手机与玻璃制的操作口因刚性接触而损坏防护罩本体;另一方面,限位胶圈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够对操作口可容纳的齿科用涡轮手机的尺寸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提高装置的适配范围。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二活动板的上部设置有头部支撑垫。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活动板上设置头部支撑垫,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容纳,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活动板的下部固定有脚踏,脚踏垂直于第一活动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活动板上设置脚踏,能够对患者得脚步进行有效支撑。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床架的侧部设置有耳机插孔,且床架上安装有眼动仪。

本技术方案中,患者在牙齿治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心里紧张的现象,通过设置耳机插孔可以通过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此外,由于在牙齿治疗过程中,患者是无法说话的,而且如果患者有信息反馈或由需求时,若手臂移动会影响医生的操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床架上安装眼动仪可以实现患者眼部控制仪器屏幕,方便患者实时反馈需求,又不会影响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治疗床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防护单元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1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床架1、安装槽2、支撑块3、固定板4、第一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6、连接轴7、同步链8、支撑垫9、脚踏10、驱动丝杆11、驱动座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支撑台16、支撑杆17、万向轮18、安装条19、升降气缸20、操作台21、高压吸气箱22、连接管23、连接块24、收集槽25、防护罩本体26、导流槽27、溢流管28、凸透镜29、限位胶圈30、粘接座31、卡接块32、卡爪33、吸气头34、导气管35。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3所示:口腔临床医学用治疗床,包括床架1、床体和防护单元。

如图1所示,床架1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床架1的下部开设有一道横向设置的安装槽2,床架1的顶端焊接有两个竖向的支撑块3。

床体安装在床架1的上方,床体包括固定板4、第一活动板5和第二活动板6。固定板4横向设置且焊接在支撑块3的顶端。第一活动板5转动连接在固定板4的右端,第二活动板6转动连接在固定板4的左端。第一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6与固定板4的转动连接方式为:固定板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7,第一活动板5与第二活动板6分别焊接在两个连接轴7上,如此实现活动连接。两个连接轴7均同轴固接有同步齿轮(图中未示出),两个同步齿轮之间连接有同步链8。第二活动板6的上部缝合有头部支撑垫9,头部支撑垫9的中部设置有凹槽。第一活动板5的下部通过固定有脚踏10,脚踏10垂直于第一活动板5。

第一活动板5与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单元,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可行变的调节框架和用于驱动调节框架形变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块3内的横向设置的驱动丝杆11,驱动丝杆11的右端套设有与驱动丝杆11螺纹连接的驱动座12,驱动座12的底部横向滑动连接在床架1的顶面上。固定板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安装座,第一活动板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安装座。驱动座12与第一安装座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1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杆13为伸缩杆结构,其长度可伸缩设置,具体为:第一连杆13为两个套管滑动套设的结构(现有技术);第一安装座与右端的连接轴7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14,驱动座12与第二安装座之间铰接有第三连杆15,如此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以及第一活动板5即围成了收尾依次铰接的调节框架。

结合图2、图3所示,防护单元包括支撑机构和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机构顶端的透明的防护机构。

支撑机构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台16、升降台和支撑杆17,支撑台16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万向轮18,且支撑台16的下部侧壁焊接有可滑动连接在安装槽2内的安装条19。升降台包括升降气缸20和操作台21,升降气缸20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台16的顶端,操作台21焊接在升降气缸20的活塞杆的顶端,且操作台21内安装有高压吸气箱22。支撑杆1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操作台21的顶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17中空设置,即为管状结构。支撑杆17设置有弯折部,且支撑杆17的顶端粘接有与支撑杆17连通的连接管23,连接管23远离支撑杆17的一端粘接有连接块24。操作台21的顶端设置有横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收集槽25,收集槽25的顶端设置有导流口,且导流口上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收集槽25的侧壁上设置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处设置有刻度线。

结合图3所示,防护机构用于防止牙齿钻削过程中的水雾飞溅,防护机构包括透明的防护罩本体26,防护罩本体26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空腔),且防护罩本体26的横截面为梯形。防护罩本体26的底端边缘向内翻折形成导流槽27,防护罩本体26的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有与导流槽27连通的溢流管28,溢流管28远离防护罩本体26的一端与收集槽25连通。防护罩本体26的顶面设置为凸透镜29结构,且凸透镜29的中部设置有竖向贯穿的操作口,操作口处卡设有限位胶圈30。

防护罩本体26与连接块24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件,本实施例中的可拆卸连接件包括粘接在防护罩本体26外壁上的粘接座31,粘接座31远离防护罩本体26的一端设置有梯形的卡接块32;连接块24的两端均固定有可与卡接块32卡接的卡爪33,当卡爪33与卡接块32卡接时,则实现了连接块24与防护罩本体26的连接。

防护罩本体26内设置有除雾组件,本实施例中的除雾组件包括三个粘接在防护罩本体26内壁上的吸气头34,吸气头34上设置有若干吸孔,吸气头34与防护罩本体26的空腔连通,且连接块24、粘接座31、卡接块32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通孔,连接块24的左端连通有导气管35,导气管35位于连接管23内,导气管35的底端与高压吸气箱22连通。操作台21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启闭高压吸气箱22的开关(控制方式与电路连接为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患者进行牙齿治疗前,首先让患者呈坐立位坐立在固定板4上,使患者的背部背靠在第二活动板6上、腿部搭靠在第一活动板5上。在正式进行牙齿治疗前,需要患者从坐立位转换至仰卧位,此时,操作人员转动驱动丝杆11,驱动丝杆11转动会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驱动座12沿床架1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15的底端随驱动座12向左移动,使得第三连杆15的右端将第一活动板5向下拉,使得第一活动板5相对固定板4顺时针转动,即连接轴7顺时针转动,由于同步链8及同步齿轮的设置,会使左侧的连接轴7同步的顺时针转动相同的角度,左侧的连接轴7转动会带动第二活动板6相对固定板4向上转动,进而使患者逐渐地、平缓地从坐立位转变成仰卧位的状态。

而后推动支撑台16,将安装条19插设在安装槽2内,实现防护单元的安装。而后医护人员取来一个防护罩本体26,将卡爪33卡在防护罩本体26上的卡接块32上,实现连接管23与防护罩本体26的连接。此时,防护罩本体26内部的吸气头34通过导气管35与高压吸气箱22连通,而后将溢流管28连通在收集槽25上,用于后续的水雾引流。

而后将齿科用涡轮手机从限位胶圈30的中部插入到防护罩本体26内,将防护罩本体26罩设在患者的口腔四周,而后利用齿科用涡轮手机对牙齿进行钻削,由于防护罩本体26的顶端设置为凸透镜29的结构,具有放大镜的功能,能够对牙齿进行放大,保证牙齿钻削的精确性。在牙齿钻削的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和飞沫会被防护罩本体26阻隔,避免出现飞溅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在使用过程中,虽然防护罩本体26能够避免飞沫及水雾飞溅,但是飞沫及水雾会喷射到防护罩本体26的内壁上,造成操作视线模糊的问题。针对此,可通过开关打开高压吸气箱22,使得吸气头34产生强吸力,对水雾进行部分吸除,而未被吸除的水雾会沿防护罩本体26下流到底端的导流槽27内,并沿溢流管28流至收集槽25进行集中的收集,便于后期规范化处理。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罩本体26为中间带有空腔的双层结构,产生的强吸力会通过空腔使得多个吸气头34同时吸气,增强对水雾的吸附效果,从而保证医护人员操作视线清晰。

通过收集槽25上的可视窗口及刻度线可以对收集到的水雾量进行监测,以便定期的倾倒处理。本技术方案能够方便自主转移体位困难的患者使用,且能够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防护,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床架1的侧部设置有耳机插孔,床架1的底部安装有wifi发射器,且床架1上安装有眼动仪,本实施例中的wifi发射器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无线路由器,眼动仪的结构及使用原理也均为现有技术,将眼动仪安装在床架1上的具体方式可以是通过在床架1的侧部焊接支撑杆,将眼动仪安装在支撑杆上即可。患者在牙齿治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心里紧张的现象,通过设置耳机插孔可以外接耳机,通过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此外,由于在牙齿治疗过程中,患者是无法说话的,而且如果患者有信息反馈或由需求时,若手臂移动会影响医生的操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床架1上安装眼动仪可以实现患者眼部控制仪器屏幕,方便患者实时反馈需求,又不会影响医生操作。此外,眼动仪上还可以播放娱乐视频或教学视频等,以达到缓解患者紧张的目的,此外患者还可以手机端连接无线路由器联网,也能够辅助缓解患者的紧张与焦虑。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消毒单元。消毒单元包括容纳框、消毒液箱和消毒喷头。容纳框焊接在床架1的侧部,用于放置和固定消毒喷头和消毒巾,实现统一的收纳。消毒箱放置在床架1上,消毒箱与消毒喷头之间连通有消毒管,消毒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消毒箱的顶端设置有补液口,补液口上螺纹连接有消毒盖。消毒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上设置有刻度线。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牙齿治疗的卫生安全,在前一患者治疗完成后,接待下一患者之前,需要对治疗床进行消毒,此时可以打开开关阀,使得消毒液(医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从消毒喷头喷出,对治疗床进行消毒。也可将消毒液喷射到消毒巾上,用消毒巾擦拭治疗床。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上安装有重力传感器(线路连接方式以及使用原理均为现有技术),重力传感器信号连接有控制器,开关阀为电磁阀,控制器可以控制开关阀启闭,且消毒喷头固定在容纳框上,并与固定板4正对设置。

在使用时,当患者治疗结束后,从治疗床上下来后,固定板4上的重力传感器感受不到患者的下压力,就会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开关阀开启,使得消毒喷头对治疗床进行自动消毒,实现了消毒的自动化。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