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1478发布日期:2021-07-23 21:0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方入路融合器。



背景技术:

在脊柱融合手术中,有多种手术入路方式,其中侧方入路方式较为简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侧方入路融合器高度固定,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部高度不可调节,这就与脊柱的生理弧度的配合度不高,影响植骨融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前部高度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侧方入路融合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支撑块、驱动杆、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

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连接的上盖左倾斜面、上盖下平面和上盖右倾斜面;所述上盖左倾斜面和所述上盖右倾斜面上均设有上盖导向槽;所述上盖下平面上设有上盖收纳槽;

所述下盖板的上表面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连接的下盖左倾斜面、下盖上平面和下盖右倾斜面;所述下盖左倾斜面和所述下盖右倾斜面上均设有下盖导向槽;所述下盖上平面上设有下盖收纳槽;

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相对设置,所述上盖左倾斜面和所述下盖左倾斜面之间形成由左向右收拢的左侧通道,所述上盖右倾斜面和所述下盖右倾斜面之间形成由右向左收拢的右侧通道;所述上盖收纳槽与所述下盖收纳槽形成收纳腔室;

所述支撑块插入于所述收纳腔室中,所述上盖板的后部和所述下盖板的后部均与所述支撑块的后部铰接;

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左侧螺纹部和右侧螺纹部,所述左侧螺纹部处于所述左侧通道中,所述右侧螺纹部处于所述右侧通道中;所述左侧螺纹部的螺纹旋向和所述右侧螺纹部的螺纹旋向相反;

左楔形块,设置于所述左侧通道中;沿着所述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后方向,所述左楔形块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前向后依次减小;沿着所述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左右方向,所述左楔形块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左向右依次减小;所述左楔形块的上表面上设有左块体上导向件,所述左楔形块的下表面上设有左块体下导向件;所述左块体上导向件插入于所述上盖左倾斜面的上盖导向槽中,所述左块体下导向件插入于所述下盖左倾斜面的下盖导向槽中;所述左楔形块上设有左块体螺纹孔,所述左块体螺纹孔与所述左侧螺纹部连接;

右楔形块,设置于所述右侧通道中;沿着所述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后方向,所述右楔形块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前向后依次减小;沿着所述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左右方向,所述右楔形块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左向右依次增大;所述右楔形块的上表面上设有右块体上导向件,所述右楔形块的下表面上设有右块体下导向件;所述右块体上导向件插入于所述上盖右倾斜面的上盖导向槽中,所述右块体下导向件插入于所述下盖右倾斜面的下盖导向槽中;所述右楔形块上设有右块体螺纹孔,所述右块体螺纹孔与所述右侧螺纹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上套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穿过所述支撑块,所述定位凸台处于所述收纳腔室中;当所述上盖板的前部和所述下盖板的前部撑开到最大角度时,所述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和所述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阻挡所述定位凸台的左侧部伸入所述左侧通道中,所述上盖收纳槽的右侧壁和所述下盖收纳槽的右侧壁阻挡所述定位凸台的右侧部伸入所述右侧通道中。

优选地,所述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与所述下盖收纳槽的右侧壁平行;平行于所述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且与所述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和所述下盖收纳槽的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的竖向平面为下盖中间竖直平面;所述下盖板的上表面以所述下盖中间竖直平面为中轴面,对称设置;所述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与所述上盖收纳槽的右侧壁平行;平行于所述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且与所述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和所述上盖收纳槽的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的竖向平面为上盖中间竖直平面;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以所述上盖中间竖直平面为中轴面,对称设置。

优选地,每个所述上盖导向槽均处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的前侧边缘,每个所述下盖导向槽均处于所述下盖板的上表面的前侧边缘。

优选地,所述上盖左倾斜面和所述上盖右倾斜面上均设有供所述驱动杆插入的上部杆件收置槽;每个所述上部杆件收置槽均与所述收纳腔室连通;所述下盖左倾斜面和所述下盖右倾斜面上均设有供所述驱动杆插入的下部杆件收置槽;每个所述下部杆件收置槽均与所述收纳腔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有驱动孔。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上盖部贯通孔,所述上盖部贯通孔中设有上盖中间支撑结构,所述上盖中间支撑结构为镂空结构;所述下盖板的下表面上设有下盖部贯通孔,所述下盖部贯通孔中设有下盖中间支撑结构,所述下盖中间支撑结构为镂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左块体上导向件、所述左块体下导向件、所述右块体上导向件和所述右块体下导向件结构相同,所述左块体上导向件、所述左块体下导向件、所述右块体上导向件和所述右块体下导向件均为球形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所述的侧方入路融合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侧方入路融合器使用时,旋转驱动杆,使得驱动杆带动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相背移动到向外的极限位置,上盖板和下盖板合拢,此时侧方入路融合器处于初始状态;在将侧方入路融合器植入椎体之间后,旋转驱动杆,使得驱动杆带动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相向移动到向内的极限位置,在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相向移动的过程中,上盖板的前部和下盖板的前部逐渐撑开,当上盖板的前部和下盖板的前部撑开到最大角度时,上盖板的上盖左倾斜面和下盖板的下盖左倾斜面均与左楔形块接触,上盖板的上盖右倾斜面和下盖板的下盖右倾斜面均与右楔形块接触;由于上盖板的前部和下盖板的前部能够撑开,使得侧方入路融合器在后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部高度得以调整,满足了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部不同的高度要求,提供融合率,恢复人体生理曲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未设置上盖板时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未设置下盖板时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后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驱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右楔形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左楔形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处于撑开状态时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处于初始状态时,上盖板上设有上盖部贯通孔,下盖板上设有下盖部贯通孔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处于撑开状态时,上盖板上设有上盖部贯通孔,下盖板上设有下盖部贯通孔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处于撑开状态时,上盖板上未设有上盖部贯通孔,下盖板上未设有下盖部贯通孔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上盖板

110上盖左倾斜面

120上盖下平面

130上盖右倾斜面

140上盖导向槽

150上盖收纳槽

151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

152上盖收纳槽的右侧壁

160上部杆件收置槽

170上盖部贯通孔

180上盖中间支撑结构

200下盖板

210下盖左倾斜面

220下盖上平面

230下盖右倾斜面

240下盖导向槽

250下盖收纳槽

251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

252下盖收纳槽的右侧壁

260下部杆件收置槽

270下盖部贯通孔

280下盖中间支撑结构

300支撑块

400驱动杆

410左侧螺纹部

420右侧螺纹部

430定位凸台

440驱动孔

500左楔形块

510左块体上导向件

520左块体下导向件

530左块体螺纹孔

600右楔形块

610右块体上导向件

620右块体下导向件

630右块体螺纹孔

710左侧通道

720右侧通道

730收纳腔室

810镂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在以下的说明中,侧方入路融合器的上侧是指相对于图7纸面的上侧,侧方入路融合器的下侧是指相对于图7纸面的下侧,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左侧是指相对于图7纸面的左侧,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右侧是指相对于图7纸面的右侧,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侧是指相对于图7纸面的里侧,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后侧是指相对于图7纸面的近前侧。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包括:上盖板100、下盖板200、支撑块300、驱动杆400、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

上盖板100的下表面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连接的上盖左倾斜面110、上盖下平面120和上盖右倾斜面130;上盖左倾斜面110和上盖右倾斜面130上均设有上盖导向槽140;上盖下平面120上设有上盖收纳槽150;

下盖板200的上表面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连接的下盖左倾斜面210、下盖上平面220和下盖右倾斜面230;下盖左倾斜面210和下盖右倾斜面230上均设有下盖导向槽240;下盖上平面220上设有下盖收纳槽250;

上盖板100与下盖板200相对设置,上盖左倾斜面110和下盖左倾斜面210之间形成由左向右收拢的左侧通道710,上盖右倾斜面130和下盖右倾斜面230之间形成由右向左收拢的右侧通道720;上盖收纳槽150与下盖收纳槽250形成收纳腔室730;

支撑块300插入于收纳腔室730中,上盖板100的后部与支撑块300的后部铰接,下盖板200的后部与支撑块300的后部铰接;

驱动杆400上设有左侧螺纹部410和右侧螺纹部420,左侧螺纹部410处于左侧通道710中,右侧螺纹部420处于右侧通道720中;左侧螺纹部410的螺纹旋向和右侧螺纹部420的螺纹旋向相反;

左楔形块500,设置于左侧通道710中;沿着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后方向,左楔形块500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前向后依次减小;沿着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左右方向,左楔形块500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左向右依次减小;左楔形块500的上表面上设有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左楔形块500的下表面上设有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左块体上导向件510插入于上盖左倾斜面110的上盖导向槽140中,左块体下导向件520插入于下盖左倾斜面210的下盖导向槽240中;左楔形块500上设有左块体螺纹孔530,左块体螺纹孔530与左侧螺纹部410连接;

右楔形块600,设置于右侧通道720中;沿着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后方向,右楔形块600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前向后依次减小;沿着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左右方向,右楔形块600的横截面的尺寸由左向右依次增大;右楔形块600的上表面上设有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右楔形块600的下表面上设有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右块体上导向件610插入于上盖右倾斜面130的上盖导向槽140中,右块体下导向件620插入于下盖右倾斜面230的下盖导向槽240中;右楔形块600上设有右块体螺纹孔630,右块体螺纹孔630与右侧螺纹部420连接。

本发明的侧方入路融合器使用时,旋转驱动杆400,使得驱动杆400带动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相背移动到向外的极限位置,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合拢,此时侧方入路融合器处于初始状态;在将侧方入路融合器植入椎体之间后,旋转驱动杆400,使得驱动杆400带动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相向移动到向内的极限位置;在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相向移动的过程中,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在上盖左倾斜面110的上盖导向槽140中向下移动,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在下盖左倾斜面210的下盖导向槽240中向上移动,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在上盖右倾斜面130的上盖导向槽140中向下移动,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在下盖右倾斜面230的下盖导向槽240中向上移动,这就使得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逐渐撑开;当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撑开到最大角度时,上盖板100的上盖左倾斜面110和下盖板200的下盖左倾斜面210均与左楔形块500接触,上盖板100的上盖右倾斜面130和下盖板200的下盖右倾斜面230均与右楔形块600接触;由于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能够撑开,使得侧方入路融合器在后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部高度得以调整,能够满足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部不同的高度要求,提供融合率,恢复人体生理曲线。

由于旋转驱动杆400时,驱动杆400容易沿着其轴向移动,也就是说驱动杆400容易沿着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左右方向移动,驱动杆400上套设有定位凸台430,定位凸台430穿过支撑块300,定位凸台430处于收纳腔室730中;当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撑开到最大角度时,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151和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251阻挡定位凸台430的左侧部伸入左侧通道710中,上盖收纳槽的右侧壁152和下盖收纳槽的右侧壁252阻挡定位凸台430的右侧部伸入右侧通道720中。支撑块300上设有供定位凸台430插入的插孔,定位凸台430为圆柱形,插孔为圆孔。

驱动杆400上套设有定位凸台430,则定位凸台430凸出于驱动杆400;旋转驱动杆400后,在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撑开到最大角度时,或者在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处于初始状态时,定位凸台430被限制在收纳腔室730内,这就能够限制驱动杆400左右移动。

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251与下盖收纳槽的右侧壁252平行;平行于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251且与下盖收纳槽的左侧壁251和下盖收纳槽的右侧壁252的距离均相等的竖向平面为下盖中间竖直平面;下盖板200的上表面以下盖中间竖直平面为中轴面,对称设置;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151与上盖收纳槽的右侧壁152平行;平行于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151且与上盖收纳槽的左侧壁151和上盖收纳槽的右侧壁152的距离均相等的竖向平面为上盖中间竖直平面;上盖板100的下表面以上盖中间竖直平面为中轴面,对称设置。该结构使得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撑开时,上盖板100的左侧部和上盖板100的右侧部的旋转角度相同,下盖板200的左侧部和下盖板200的右侧部的旋转角度相同,这就使得上盖板100的上表面和下盖板200的下表面能够更好地贴合相邻椎体的终板。

为了便于加工,本实施例中,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结构相同,左楔形块500为六面体,左楔形块500的六个外侧面中,左楔形块500的上表面和左楔形块500的下表面为矩形,左楔形块500的其余四个外侧面均为梯形。上盖中间竖直平面和下盖中间竖直平面共面,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以上盖中间竖直平面为中轴面,对称设置。上盖板100与下盖板200的结构相同。上盖左倾斜面110、上盖右倾斜面130、下盖左倾斜面210和下盖右倾斜面230均为平面。

每个上盖导向槽140均处于上盖板100的下表面的前侧边缘,每个下盖导向槽240均处于下盖板200的上表面的前侧边缘。该结构便于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快速撑开。

为了使得侧方入路融合器的结构更紧凑,上盖左倾斜面110和上盖右倾斜面130上均设有供驱动杆400插入的上部杆件收置槽160;每个上部杆件收置槽160均与收纳腔室730连通;下盖左倾斜面210和下盖右倾斜面230上均设有供驱动杆400插入的下部杆件收置槽260;每个下部杆件收置槽260均与收纳腔室730连通。该结构使得侧方入路融合器处于初始状态时,上盖下平面120与下盖上平面220平行。

为了便于控制驱动杆400转动,驱动杆400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有驱动孔440,驱动孔440供工具插入。本实施例中,驱动孔440为六角形。驱动孔440处于驱动杆400的有端面上。

上盖板100的上表面上设有上盖部贯通孔170,上盖部贯通孔170中设有上盖中间支撑结构180,上盖中间支撑结构180为镂空结构;下盖板200的下表面上设有下盖部贯通孔270,下盖部贯通孔270中设有下盖中间支撑结构280,下盖中间支撑结构280为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多个镂空单元810,每个镂空单元810包括多个骨小梁,每个镂空单元810中的所有的骨小梁的第一端连接,相邻的两个镂空单元810的骨小梁连接。该结构使得所有的镂空单元810能够具有稳定的支撑力,且能够进一步促进骨血融合。

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和右块体下导向件620结构相同,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和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均为球形结构。该结构便于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在上盖左倾斜面110的上盖导向槽140中移动,便于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在下盖左倾斜面210的下盖导向槽240中移动,便于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在上盖右倾斜面130的上盖导向槽140中移动,便于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在下盖右倾斜面230的下盖导向槽240中移动。

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00与支撑块300通过铰链连接,下盖板200与支撑块300通过铰链连接;该侧方入路融合器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该侧方入路融合器植入椎体的间隙后,从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右侧看,当上盖板100的前部和下盖板200的前部撑开到最大角度时,上盖板100逆时针旋转5°,下盖板200顺时针旋转5°。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和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均与左楔形块500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和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均与右楔形块600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

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嵌入上盖左倾斜面110的上盖导向槽140内,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嵌入下盖左倾斜面210的下盖导向槽240内,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嵌入上盖右倾斜面130的上盖导向槽140内,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嵌入下盖右倾斜面230的下盖导向槽240内;侧方入路融合器植入椎体的间隙前,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处于上盖左倾斜面110的上盖导向槽140的最左侧,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处于下盖左倾斜面210的下盖导向槽240的最左侧,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处于上盖右倾斜面130的上盖导向槽140的最右侧,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处于下盖右倾斜面230的下盖导向槽240的最右侧;左楔形块500卡住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的左侧,右楔形块600卡住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左侧螺纹部410的螺纹旋向为左旋,右侧螺纹部420的螺纹旋向为右旋;驱动杆400的右端的端面设有内六角驱动孔440,可应用医疗器械工具插入内六角驱动孔440后旋转驱动杆400。当逆时针旋转驱动杆400时,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向中间靠近,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至10°。

本实施例的侧方入路融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侧方入路融合器植入前,将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旋转一定的角度,将驱动杆400穿过支撑块300的圆孔,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中旋入驱动杆400,直到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嵌入上盖左倾斜面110的上盖导向槽140内,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嵌入下盖左倾斜面210的下盖导向槽240内,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上导向件610嵌入上盖右倾斜面130的上盖导向槽140内,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嵌入下盖右倾斜面230的下盖导向槽240内,然后将驱动杆400的定位凸台430收纳在收纳腔室730中,上盖板100下落,上盖板100的两个上盖导向槽140分别卡住左楔形块500的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和右楔形块600的右块体上导向件610,然后顺时针旋转驱动杆400,驱动杆400带动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相背移动到向外的极限位置,此时左楔形块500卡住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的左侧,右楔形块600卡住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的右侧,上盖板100、下盖板200、支撑块300、驱动杆400、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装配为一体;

侧方入路融合器植入相邻椎体的间隙后,逆时针旋转驱动杆400,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逐渐向中间靠拢,当驱动杆400带动左楔形块500和右楔形块600相向移动到向内的极限位置时,左块体上导向件510处于上盖左倾斜面110的上盖导向槽140的最右侧,左块体下导向件520处于下盖左倾斜面210的下盖导向槽240的最右侧,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处于上盖右倾斜面130的上盖导向槽140的最左侧,右块体下导向件620处于下盖右倾斜面230的下盖导向槽240的最左侧;上盖板100的上盖左倾斜面110和下盖板200的下盖左倾斜面210均与左楔形块500接触,上盖板100的上盖右倾斜面130和下盖板200的下盖右倾斜面230均与右楔形块600接触;此时,上盖板100逆时针旋转5°,下盖板200顺时针旋转5°,上盖板100和下盖板200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至10°。

本发明的侧方入路融合器具有植入后调整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部高度的功能,即侧方入路融合器在植入椎体的间隙后侧方入路融合器的前部再撑开,使得侧方入路融合器与上椎体的终板和下椎体的终板之间紧密接触,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