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

文档序号:26139677发布日期:2021-08-03 14:2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典型的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在屈曲或半屈曲时遭受外翻和轴向联合暴力。由于屈曲位胫骨平台负重受力点后移,股骨外侧髁顶撞于胫骨平台后外侧,导致该部位骨折。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胫骨平台其他部位骨折联合发生。单纯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在x线片上表现隐匿,有时仅为外侧胫骨平台局部密度降低或增高,容易漏诊。临床上,当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情况较为严重时,一般会采用接骨板解剖内固定的方式对骨折端进行固定。而现有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用接骨板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接骨板头部未设置克氏针孔,手术中无法对接骨板进行临时固定,不易对关节腔进行初步定位,容易将锁定螺钉置入关节腔,关节囊有撕裂时不便于固定缝合;接骨板远端未设置克氏针孔,固定近端时远段容易翘起不贴合骨面,不利于远端临时固定及确定接骨板位置;较长的接骨板体部未设置克氏针孔,骨折范围较大且粉碎性骨折时,不能对小骨块进行固定;除圆头接骨板(主要用于后交叉韧带在胫骨止点处的骨折)为后外侧固定的接骨板外,目前无针对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接骨板,大多接骨板为后侧及外侧接骨板,且需塑形;接骨板设置较多锁定孔,易造成应力集中,增加二次骨折风险;接骨板体部未设置克氏针孔,不能用大的点式复位钳行钳夹复位固定,恢复胫骨平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不利于更好的解剖复位,不利于骨和接骨板贴合,增加术中重复钻孔置钉风险;接骨板设置长度长,手术切口大,对患者创伤大,增加肌肉、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因此,亟需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整体呈l形,分为近平台段和远平台段,所述近平台段为向内弯曲的弧面结构,符合胫骨后外侧平台解剖结构特点,所述远平台段采用斜面结构和平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与近平台段平滑连接,所述近平台段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近平台克氏针孔和近平台锁定孔,所述近平台锁定孔设有多个,并沿近平台段排成一排分布,所述远平台段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远平台上克氏针孔、远平台上锁定孔、远平台下锁定孔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

优选地,所述远平台下克氏针孔位于远平台段下端部,所述远平台上克氏针孔和远平台上锁定孔位于斜面结构上,所述远平台下锁定孔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位于平面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近平台克氏针孔设有2个,沿近平台段左右分布。

优选地,所述近平台段背面的上端边沿处开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近平台克氏针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近平台锁定孔设有3个,且沿近平台段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本体的边缘为光滑弧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本体厚度为2-2.5mm,长度为3.3-5.3cm,宽度为0.8-3.3c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装置的宽度和曲度是根据胫骨后外侧平台解剖结构设计,是解剖锁定板,无需术中塑形就能与骨皮质紧密贴合,既不会降低接骨板强度,也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且该接骨板填补了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胫骨后外侧平台的解剖型接骨板的空白(现有的圆头接骨板主要用于后交叉韧带在胫骨止点处的骨折);接骨板相邻锁定孔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接骨板整体性强、强度高,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接骨板整体长度短,术中只需微创小切口便可置入接骨板,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减少肌肉、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接骨板在靠近胫骨平台部分(近平台段)、远离胫骨平台部分(远平台段)均设计有克氏针孔、锁定孔,孔道分布相对均匀,适用于胫骨后外侧平台简单及某些复杂骨折;接骨板在靠近胫骨后外侧平台位置设计变薄,呈弧形设计,插入接骨板可与骨面贴合,减少肌腱、韧带、软组织的摩擦损伤;接骨板边缘为曲面设计,减少与软组织摩擦,降低术后不适感,利于早期锻炼和康复治疗;接骨板近平台段设计范围合理,且为弧形解剖设计,可用于骨折块较大或者粉碎性骨折;接骨板两端均设有克氏针孔,可用于临时固定,在接骨板近平台段的克氏针孔(近平台克氏针孔)中置入克氏针可帮助术者判断接骨板是否放置在合适位置及置入螺钉是否进入关节腔;接骨板远平台段的克氏针孔(远平台下克氏针孔)中置入克氏针穿透胫骨单皮质可用于微调接骨板的位置协助将接骨板固定在胫骨正中间,远平台上克氏针孔可用于固定特殊的骨折(如碎骨块)、便于钳夹骨折端用于骨折线附近的临时固定;接骨板远平台段上设置有远平台上锁定孔,该孔可联合远平台上克氏针孔更好的微调骨折端并维持加压后的固定,使骨面和接骨板更贴合,达到完美解剖复位;接骨板的远平台下克氏针孔可用于微调接骨板的位置,并协助将接骨板固定在胫骨正中间,联合远平台下锁定孔锁定接骨板的远平台段和骨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固定骨折端;填补了没有专门针对胫骨后外侧平台的解剖型接骨板的空白。胫骨后侧平台骨折通常偏向内侧或者外侧,整个后侧平台完全骨折的病人很少,而且胫骨后侧平台的内侧和外侧的解剖结构和特点也完全不相同,表面结构凸凹不平,弧度也不一样,该接骨板是专门针对胫骨后外侧平台,具有实际的实用性,可针对具体类型骨折具体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和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接骨板本体,2-近平台段,3-远平台段,4-斜面结构,5-平面结构,6-近平台克氏针孔,7-近平台锁定孔,8-远平台上克氏针孔,9-远平台上锁定孔,10-远平台下锁定孔,11-远平台下克氏针孔,12-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1,所述接骨板本体1整体呈l形,分为近平台段2和远平台段3,所述接骨板本体厚度为2-2.5mm,长度为3.3-5.3cm,宽度为0.8-3.3cm,所述近平台段2为向内弯曲的弧面结构,符合胫骨后外侧平台解剖结构特点,所述远平台段3采用斜面结构4和平面结构5,所述斜面结构4与近平台段2平滑连接,所述近平台段2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近平台克氏针孔6和近平台锁定孔7,所述近平台锁定孔7设有多个,并沿近平台段2排成一排分布,所述远平台段3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远平台上克氏针孔8、远平台上锁定孔9、远平台下锁定孔10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11。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1,所述接骨板本体1整体呈l形,根据接骨板本体1使用时的位置,将接骨板本体1靠近胫骨平台部分设为近平台段2、远离胫骨平台部分设为远平台段3,所述接骨板本体1的边缘为光滑弧面结构,可减少肌腱、韧带、软组织摩擦损伤及异物感,所述接骨板本体厚度为2-2.5mm,长度为3.3-5.3cm,宽度为0.8-3.3cm,所述近平台段2为向内弯曲的弧面结构,符合胫骨后外侧平台解剖结构特点,所述近平台段2设计较薄,最薄处为2mm,可减少肌腱、韧带、软组织的摩擦损伤,所述远平台段3采用斜面结构4和平面结构5,便于接骨板本体1插入,无需塑形,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及时间,所述斜面结构4与近平台段2平滑连接,所述远平台段3厚度均匀为2-2.5mm,可保证接骨板本体1的强度,所述近平台段2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近平台克氏针孔6和近平台锁定孔7,所述近平台锁定孔7设有3个,并沿近平台段2排成一排均匀分布,在手术中可置入锁定螺钉形成“竹筏效应”有效支撑关节面,所述近平台克氏针孔6设有2个,沿近平台段2左右分布,可在手术中临时固定接骨板本体1、判断接骨板本体1位置是否合适以及定位关节面,判断螺钉是否进入关节腔,所述近平台段2背面的上端边沿处开设有引线槽12,所述引线槽12与近平台克氏针孔6连通,在关节囊有撕裂时便于引缝线缝合关节囊,所述远平台段3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远平台上克氏针孔8、远平台上锁定孔9、远平台下锁定孔10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11,所述远平台下克氏针孔11位于远平台段3下端部,在手术中用于临时固定,克氏针在此处穿透胫骨单皮质方便协助调整接骨板本体1的位置,可将接骨板本体1固定在胫骨正中间位置,所述远平台上克氏针孔8和远平台上锁定孔9位于斜面结构4上,所述远平台上克氏针孔8可在手术中协助点式复位钳固定、纠正骨折移位,恢复胫骨后外侧平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帮助解剖复位,所述远平台上锁定孔9内可置入皮质骨螺钉加压固定,防止在手术中接骨板远端翘起移位,同时使骨和接骨板本体1更贴合,加压固定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实现butress固定原理,所述远平台下锁定孔10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11位于平面结构5上,所述远平台下锁定孔10内置入锁定螺钉可稳定锁定接骨板本体1的远平台段3。

本发明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为:一种新型胫骨后外侧平台接骨板的具体固定方式如图4所示,首先显露和复位骨折端,将接骨板本体1与骨折处相贴合,手术中在近平台克氏针孔6中置入克氏针临时固定接骨板本体1,确定接骨板本体1的近平台段2位置是否满意,在位于中间位置的近平台锁定孔7中置入皮质骨螺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使用松质骨螺钉),初步固定接骨板本体1的近平台段2在胫骨后外侧平台的位置,拔除近平台克氏针孔6中的克氏针,在远平台下克氏针孔11中置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同时微调接骨板本体1的远平台段3,确定接骨板本体1位置位于胫骨正中间,初步复位骨折端后,在远平台上克氏针孔8中使用大的点式复位钳钳夹固定接骨板本体1,使骨折端解剖复位,在远平台上锁定孔9中置入锁定螺钉,进一步固定接骨板本体1,维持接骨板本体1与骨贴合,拔除远平台下克氏针孔11中的克氏针,同时微调骨折端便于更好的解剖复位,在远平台下锁定孔10中置入锁定螺钉稳定锁定,即完成骨折解剖复位,在其余近平台锁定孔7中置入锁定螺钉,将中间位置的近平台锁定孔7中的皮质骨螺钉换成锁定螺钉,即手术结束。且本接骨板孔位设计较少,没有多余的孔位,减少术者选择困难,只需将5个锁定孔打满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