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6051078发布日期:2021-07-27 15:2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动物医学实验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联体共生是医学实验中的一种造模方法,是指以实验手段将两只动物的侧边皮肤纵向切开,切口对位缝合,形成联体。联体后它们共用一套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体液、血液交互,达到共生目的,观察联体动物之间从血液到免疫等各个层面对机体的影响。目前,联体共生动物模型在肿瘤、内分泌、移植、神经病学、口腔科均已展开应用。联体共生动物常以鼠作为模型动物,其中美国、英国、瑞士及日本应用联体共生动物模型的研究较多,我国对这一实验方法应用较少。

在联体共生鼠的相关研究中,对联体共生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是最常用又极其复杂的一种实验技术。首先由于鼠尾部静脉较细,极难进针,肉眼也不易分辨,倘若鼠联体后则更加不易操作;其次在尾静脉注射时两只联体鼠均容易出现反抗活动,使得对鼠尾静脉注射操作更加困难;最后由于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鼠尾静脉注射固定装置均以单筒为主,对于联体共生鼠的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研究仍为空白。现有的鼠单筒尾静脉注射固定装置仍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其不能根据鼠体型调节固定器的大小,经常存在固定不充分或固定过紧的情况。如果不将其稳定固定则会造成注射过程中鼠身体翻转,尾部摆动,导致不能完成注射操作或造成鼠尾部多处创伤,甚至会发生扎伤操作者手指的状况。其次传统注射方法对于有色鼠(黑色或棕黑色)难以辨认尾静脉血管位置,注射难度较大,影响注射效率,并且在鼠尾静脉没有足够充盈的情况下,操作者无法准确观察针头是否进入血管,注射精准度较低。故对于联体共生鼠鼠身的固定、尾静脉的精准定位及尾静脉的充盈程度是尾静脉注射成功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便捷、可有效固定、精准注射,能够减轻联体共生鼠的痛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底座;

固定双筒,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双筒包括并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筒和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和所述第二固定筒上均设置有沿二者轴向延伸且贯穿其筒壁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筒和所述第二固定筒的固定连接部分设置有沿二者轴向延伸且贯穿其筒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筒和所述第二固定筒上均设置有沿二者轴向方向间隔分布且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若干第三通孔;

头部透气挡板,所述头部透气挡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三通孔内;

尾部挡板,设置于所述固定双筒上,位于远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筒连接座,所述筒连接座与所述底座铰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双筒设置于所述筒连接座上。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筒和所述第二固定筒上均设置有沿二者轴向方向间隔分布且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若干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被配置为向联体共生鼠提供抓附位置。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筒和所述第二固定筒上均设置有抓孔盖板,所述抓孔盖板上设置有若干肋板,所述肋板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适配,以使得所述固定双筒的内壁面为光滑曲面,保证联体共生鼠顺利入筒。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压紧旋钮和头部固定环,所述头部固定环设置在靠近所述头部透气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压紧旋钮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沿径向插入所述固定双筒的内部且压紧所述头部固定环。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还包括滑动固定架,所述滑动固定架的第一端设置有滑轨,第二端设置有安装轴,所述筒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轴相适配的滑动固定架安装孔。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照明部件,所述照明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固定架上,所述照明部件被配置为夹紧联体共生鼠鼠尾并对其进行加热和照明。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所述照明部件包括移动滑块和冷光灯,所述冷光灯设置于所述移动滑块的下端,所述移动滑块上设置有倒t型凹槽,所述凹槽的水平部分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凹槽的竖直部分容纳有鼠尾压板,所述鼠尾压板通过第二压紧旋钮安装在所述移动滑块的侧壁上,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被配置为将所述冷光灯发出的光传递至联体共生鼠的鼠尾。

所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优选地,所述头部透气挡板上设置有透气孔;和/或,

所述尾部挡板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五通孔。

基于上述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本发明还提供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联体共生鼠模型建立成功以后,将所述固定双筒调节至一定位置,取出所述头部透气挡板和所述头部固定环,手持联体共生鼠的尾部,从所述第一通孔由前向后拖曳固定,与此同时联体共生鼠的中间皮肤连接处沿所述第二通孔顺利通过;当联体共生鼠顺利入筒后将所述头部固定环从所述固定双筒的前端放入并卡住联体共生鼠的嘴部,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压紧旋钮顶住所述头部固定环,并根据联体共生鼠嘴部大小旋转所述第一压紧旋钮,以实现所述头部固定环沿径向尺寸的无极调节,同时配套的所述头部透气挡板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内进行遮挡固定,防止联体共生鼠因应激恐惧前窜导致皮肤连接处撕裂,所述头部透气挡板的位置根据联体共生鼠的大小进行调节;最后将所述尾部挡板挡在所述固定双筒的尾部,以实现联体共生鼠入筒后尾部的固定;

接下来将所述滑动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筒连接座上,再将所述照明部件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鼠尾压板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压紧旋钮对选择注射的联体共生鼠的尾部进行固定,打开所述冷光灯,冷光通过所述透光孔照射到联体共生鼠尾部的静脉血管,使操作者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有色鼠的尾部静脉进行精准注射。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不仅从既往的单筒固定改为更适合于联体共生鼠的双筒固定,同时根据联体共生鼠的特点,将双筒间的连接处设计为5mm的通孔,使得联体共生鼠的皮肤连接处正好通过双筒间的通孔,这样,联体共生鼠不仅可以快速且舒适的拖曳入筒,并且因为通孔的设计使其身体固定于桶内不能够随意翻转,以便实验人员进行下一步操作。

2、本发明固定双筒前侧的头部透气挡板可根据鼠体型长短进行调整或拆卸,同时配套设计的头部固定环可以通过固定环上的压紧旋钮根据鼠嘴大小对嘴部进行固定,并且可实现沿径向r5~10mm范围内的无极调节。双重固定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对鼠头部的固定,防止其在尾静脉注射过程中因挣扎而导致皮肤连接处撕裂。

3、本发明在固定双筒前端底部沿径向开有7个通孔,同时设有抓孔盖板。在联体共生鼠进筒前为保证鼠顺利入筒,可将抓孔盖板上的肋板嵌入固定双筒的通孔中,确保固定双筒的筒内表面为光滑曲面。当鼠固定好后将抓孔盖板打开,鼠即可抓住固定双筒前下端的通孔,该设计考虑鼠喜攀爬的习性,给予前爪一个可以抓住的孔隙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鼠的紧张情绪,这样,不仅可以安抚鼠紧张情绪避免挣扎,使实验操作尽快完成;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鼠因紧张情绪导致体内各项激素的释放,以控制实验的外在影响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设置了可滑动固定架以及照明组件。移动滑块底部的冷光灯可以照清鼠尾部的静脉血管,使操作者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有色鼠(黑色或棕黑色)尾静脉进行精准注射。冷光灯的加入,一方面在鼠尾照射部分局部升温使血管充盈便于注射,一方面防止产生过多热能而使尾部灼伤。设置的移动滑块可以在可滑动固定架上沿着滑轨随意移动,便于实验者更便捷的找到最佳注射点。因鼠尾巴呈前粗后细,移动滑块侧壁的鼠尾压板可以通过调节压紧旋钮对选择注射的尾部进行局部固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该装置另外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的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筒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固定双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头部透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头部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抓孔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尾部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可滑动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为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中照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

1-底座,101-底座安装孔;2-筒连接座,201-筒连接座安装孔,202-滑动固定架安装孔;3-固定双筒,301-第一通孔,302-第二通孔,303-第三通孔,304-第一固定筒,305-第二固定筒,306-第四通孔;4-头部透气挡板,401-透气孔;5-第一压紧旋钮;6-头部固定环;7-抓孔盖板,701-肋板;8-销轴;9-尾部挡板,901-第五通孔,902-销轴孔;10-滑动固定架,1001-滑轨,1002-安装轴;11-照明组件,1101-冷光灯,1102-第二压紧旋钮,1103-鼠尾压板,1104-移动滑块,1105-透光孔,110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如图1a、1b、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包括如下部件:底座1;固定双筒3,设置于底座1上,固定双筒3包括并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上均设置有沿二者轴向延伸且贯穿其筒壁的第一通孔301,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的固定连接部分设置有沿二者轴向延伸且贯穿其筒壁的第二通孔302,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上均设置有沿二者轴向方向间隔分布且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若干第三通孔303;头部透气挡板4,头部透气挡板4可拆卸安装在第三通孔303内;尾部挡板9,设置于固定双筒3上,位于远离第三通孔303的一端。该装置便捷、有效固定、精准注射,能够减轻联体共生鼠的痛苦。

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上均设置有沿二者轴向延伸且贯穿其筒壁的第一通孔301,第一通孔301能够使得联体共生鼠进筒准确便捷,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的固定连接部分设置有沿二者轴向延伸且贯穿其筒壁的第二通孔302,以便使得联体共生鼠皮肤连接处顺利通过,使得固定双筒3能够更好的固定联体共生鼠,使其不得随意翻转身体。第三通孔303的间距为8mm。

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底座1为一种45钢材质的构件,底座1的底部为圆形,主体为棱锥形,重心低、稳定性强;如图9所示:固定双筒3为一种pc可视材质的构件,固定双筒3材质透明、耐磨、无毒、抗氧化,可以避免固定双筒3因时间长而导致的磨损及氧化发黄,以便使得实验人员实验期间可以观察到鼠注射时的状态,避免注射过程中因鼠状态不佳而导致死亡。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a、1b、8所示,还包括筒连接座2,筒连接座2与底座1铰接在一起,固定双筒3设置于筒连接座2上。底座1上设置有底座安装孔101,筒连接座2上设置有筒连接座安装孔202,底座1和筒连接座2通过两个安装孔以及安装轴铰接在一起。筒连接座2以及设置在筒连接座2上的固定双筒3可以相对于底座1转动,转动范围为±130°,以便使得固定双筒3能够根据实验人员的视野范围及操作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a、1b所示,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上均设置有沿二者轴向方向间隔分布且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若干第四通孔306,第四通孔306被配置为向联体共生鼠提供抓附位置。第四通孔306的数量可根据联体共生鼠的大小设置,优选7个。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6、12所示,第一固定筒304和第二固定筒305上均设置有抓孔盖板7,抓孔盖板7上设置有若干肋板701,肋板701与第四通孔306相适配,肋板701可嵌入第四通孔306中,以使得固定双筒3的内壁面为光滑曲面,保证联体共生鼠顺利入筒。如图12所示,抓孔盖板7可在联体共生鼠进筒后打开,以便使得入筒后的联体共生鼠可以抓住固定双筒3下端的第四通孔306,以便实现在联体共生鼠在减少紧张情绪的同时,实验人员能够尽快完成实验操作。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a、11所示,还包括第一压紧旋钮5和头部固定环6,头部固定环6设置在靠近头部透气挡板4的一端,第一压紧旋钮5穿过第一通孔301沿径向插入固定双筒3的内部且压紧头部固定环6。如图11所示,头部固定环6是一种eva材质的构件,其设置于固定双筒3的前端内部;第一压紧旋钮5通过固定双筒3的轴向侧孔(即第一通孔301)沿径向插入固定双筒3内部,并顶住头部固定环6,根据鼠头部大小实现沿径向r5~10mm范围内的无极调节。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4所示,还包括滑动固定架10,滑动固定架10的第一端设置有滑轨1001,第二端设置有安装轴1002,筒连接座2上设置有与安装轴1002相适配的滑动固定架安装孔202。滑动固定架10通过销轴安装于筒连接座2上,以便使得实验人员根据实验需求进行拆卸。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5所示,还包括照明部件11,照明部件11滑动设置在滑动固定架10上,照明部件11被配置为夹紧联体共生鼠鼠尾并对其进行加热和照明。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5所示,照明部件11包括移动滑块1104和冷光灯1101,冷光灯1101设置于移动滑块1104的下端,移动滑块1104上设置有倒t型凹槽1106,凹槽1106的水平部分与滑轨1001滑动连接,凹槽1106的竖直部分容纳有鼠尾压板1103,鼠尾压板1103通过第二压紧旋钮1102安装在移动滑块1104的侧壁上,凹槽1106的底壁上设置有透光孔1005,透光孔1005被配置为将冷光灯1101发出的光传递至联体共生鼠的鼠尾。鼠尾压板1103是一种eva材质的构件,其设置于移动滑块1104的侧壁上,并与第二压紧旋钮1102相连,可通过第二压紧旋钮1102进行松紧调节,以便实现鼠尾的局部固定。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0、13所示,头部透气挡板4上设置有透气孔401;和/或,

尾部挡板9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五通孔901。如图13所示,尾部挡板9通过销轴8固定在固定双筒3的侧壁上,尾部挡板9可以自由转动,以便实现联体共生鼠入筒后尾部的固定。

基于上述的可调节式联体共生鼠尾静脉注射双筒固定装置,本发明还提供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联体共生鼠模型建立成功以后,将固定双筒3调节至一定位置,取出头部透气挡板4和头部固定环6,手持联体共生鼠的尾部,从第一通孔301由前向后拖曳固定,与此同时联体共生鼠的中间皮肤连接处沿第二通孔302顺利通过,以便使得联体共生鼠不仅进筒准确便捷,且能得到更好的固定;当联体共生鼠顺利入筒后将头部固定环6从固定双筒3的前端放入并卡住联体共生鼠的嘴部,通过旋转第一压紧旋钮5顶住头部固定环6,并根据联体共生鼠嘴部大小旋转第一压紧旋钮5,以实现头部固定环6沿径向r5~10mm尺寸的无极调节,同时配套的头部透气挡板4插入第三通孔303内进行遮挡固定,防止联体共生鼠因应激恐惧前窜导致皮肤连接处撕裂,头部透气挡板4的位置根据联体共生鼠的大小进行调节;最后将尾部挡板9挡在固定双筒3的尾部,以实现联体共生鼠入筒后尾部的固定;

接下来将滑动固定架10安装在筒连接座2上,再将照明部件11安装在滑轨1001上,鼠尾压板1103通过调节第二压紧旋钮1102对选择注射的联体共生鼠的尾部进行固定,打开冷光灯1101,冷光通过透光孔1105照射到联体共生鼠尾部的静脉血管,使操作者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有色鼠的尾部静脉进行精准注射。

在本发明装置的使用方法中,固定双筒3的前端设置有沿其轴向间隔分布且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若干第三通孔303,故头部透气挡板4可根据鼠身长短进行便捷拆换。固定双筒3前端底部沿周向设置的第四通孔306,在联体共生鼠进筒前,抓孔盖板7上的肋板701嵌入固定双筒3上第四通孔306中,以便使得固定双筒3筒的内表面为光滑曲面,保证联体共生鼠顺利入筒。在联体共生鼠顺利进筒后将抓孔盖板7打开,联体共生鼠即可抓住固定双筒3前下端的第四通孔306,给予前爪一个可以抓住的孔隙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联体共生鼠的紧张情绪,这样,不仅可以安抚联体共生鼠的紧张情绪避免挣扎,使实验操作尽快完成;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联体共生鼠因紧张情绪导致体内各项激素的释放,以控制实验的外在影响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固定双筒3后端的尾部挡板9通过绕销轴8的自由转动,实现联体共生鼠入筒后尾部的固定。在移动滑块1104底部安装冷光灯1101,可以通过近距离光源照清联体共生鼠尾部的静脉血管,使操作者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有色联体共生鼠(黑色或棕黑色)尾静脉进行精准注射。冷光灯1101的加入,一方面在鼠尾照射部分局部升温使血管充盈便于注射,一方面防止产生过多热能而使尾部灼伤。因鼠尾巴呈前粗后细,移动滑块1104侧壁的鼠尾压板1103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压紧旋钮1102对选择注射的尾部进行固定。此外,鼠尾压板1103是一种eva材质的构件,材质较软,在压尾过程中联体共生鼠不会感觉到不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