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

文档序号:27077348发布日期:2021-10-24 10:5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窦的底壁就会下降到缺失牙原来的牙根的位置,此时一旦种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颌窦壁,为了植入种植体,经常需要移植一些合成的骨的替代品将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种植体在上颌骨中,这个手术的过程就叫上颌窦提升术。现有技术对上颌窦底粘膜的提升,需要将窦底骨穿孔,然后穿过该孔再使用提升装置将上颌窦底粘膜提升到原先的位置,现有的一些提升装置采用气囊进行提升,但是在手持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囊自身的反力作用,充气不稳定,导致不能有效地控制和判断提升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提升过程更为稳定,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判断提升高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包括气囊以及连接所述气囊的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外侧固设有充气环管,所述充气环管连接至第二充气管,所述充气环管充气后紧固在窦底骨开孔的内侧。
6.进一步,所述充气环管包括管体和充气薄膜,所述管体的外侧形成有环槽,所述充气薄膜与管体固定连接用于封闭所述环槽,所述充气薄膜与管体之间形成环状的充气空间。
7.进一步,所述管体与第一充气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可调整管体相对于第一充气管的轴向位置。
8.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9.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均连接至第三充气管,所述第三充气管连接至加压装置,所述第三充气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10.进一步,所述加压装置包括水泵。
11.进一步,所述水泵连接至一水槽,所述水槽上设置有刻度。
12.进一步,所述第三充气管的中部向内弯折形成挂钩。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包括气囊以及连接所述气囊的第一充气管,通过气囊对内部进行加压,将上颌窦底粘膜与窦底骨分离,无需增加孔径,通过气囊的大小即可控制分离高度。通过设置充气环管,使得装置充气后紧固在窦底骨开孔的内侧,让后续的提升过程更为稳定,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判断提升高度。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
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环管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如下:气囊1、第一充气管2、充气环管3、管体31、充气薄膜32、充气空间33、第二充气管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第三充气管7、加压装置8、第三阀门9、水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包括气囊1以及连接所述气囊1的第一充气管2,所述第一充气管2的外侧固设有充气环管3,所述充气环管3连接至第二充气管4,所述充气环管3充气后紧固在窦底骨开孔的内侧。
23.本实用新型装置,装置包括气囊1以及连接所述气囊1的第一充气管2,通过气囊1对内部进行加压,将上颌窦底粘膜与窦底骨分离,无需增加孔径,通过气囊1的大小即可控制分离高度。通过设置充气环管3,使得装置充气后紧固在窦底骨开孔的内侧,让后续的提升过程更为稳定,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判断提升高度。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环管3包括管体31和充气薄膜32,所述管体31的外侧形成有环槽,所述充气薄膜32与管体31固定连接用于封闭所述环槽,充气薄膜32与管体31之间可采用熔接,相关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所述充气薄膜32与管体31之间形成环状的充气空间33,充气空间33通过连接第二充气管4即可进行充气,通过气压进行压紧,
可以适应于不同窦底骨孔孔径的情况,使用简单方便,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31与第一充气管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可调整管体31相对于第一充气管2的轴向位置,根据孔深的具体需要调整管体31的位置,方便对管体31进行固定。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管2和第二充气管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可以用于控制充气管的充气情况。
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管2和第二充气管4均连接至第三充气管7,所述第三充气管7连接至加压装置8,所述第三充气管7上设置有第三阀门9。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装置8包括水泵,通过水泵对水囊进行充水,具有同样柔软度的同时,压缩比更小,控制更为精确。
29.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连接至一水槽10,所述水槽10上设置有刻度,方便计算充水高度,根据数据的对比,即可调整提升高度。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充气管7的中部向内弯折形成挂钩,在使用间歇时,可以将弯钩部位挂靠在病人的嘴部,使用更为方便。
3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包括气囊以及连接所述气囊的第一充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外侧固设有充气环管,所述充气环管连接至第二充气管,所述充气环管充气后紧固在窦底骨开孔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环管包括管体和充气薄膜,所述管体的外侧形成有环槽,所述充气薄膜与管体固定连接用于封闭所述环槽,所述充气薄膜与管体之间形成环状的充气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第一充气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可调整管体相对于第一充气管的轴向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均连接至第三充气管,所述第三充气管连接至加压装置,所述第三充气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水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连接至一水槽,所述水槽上设置有刻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充气管的中部向内弯折形成挂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上颌窦提升装置,属于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气囊以及连接所述气囊的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外侧固设有充气环管,所述充气环管连接至第二充气管,所述充气环管充气后紧固在窦底骨开孔的内侧。本实用新型装置提升过程更为稳定,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判断提升高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判断提升高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判断提升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邹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09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