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及可植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8885发布日期:2021-12-01 09:4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及可植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及可植入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植入式医疗器械在医学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器械为例,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延伸导线、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器,其中,植入式神经刺激器通过延伸导线与电极相连接,从而将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所产生的电刺激脉冲传输到电极,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电极传输至特定神经靶点进行电刺激,以治疗诸如帕金森症等病症从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态。现有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通常包括密封外壳、密封固定在外壳上的头部,外壳内的电池、产生脉冲刺激信号的电路板,头部上开设有连接延伸导线的插孔用于将电路板产生的电刺激信号传递至电极。由于植入式医疗器械要求在植入的人体内正常工作,因此对外壳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同时现有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无线充电速率慢、充电频率高,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及可植入医疗器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互相配合形成完整密封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边缘中部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二壳体边缘中部设有与矩形凹槽配合的矩形凸台,所述第一壳体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所述第二壳体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有生物相容性好的胶水,所述矩形凸台与矩形凹槽过盈配合,所述矩形凹槽深度大于矩形凸台高度,从而所述矩形凸台与矩形凹槽配合时,所述矩形凹槽内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与矩形凹槽的3个内壁、矩形凸台的上壁挤压贴合,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导线,所述导线一端从第一壳体外部伸入第一壳体内部,所述导线与第一壳体间密封固连;所述第一壳体采用tai材质,所述第二壳体采用tc4材质,所述导线表面涂有生物相容性好的绝缘层。
5.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壳体采用铸造的方式制成,浇铸前将所述导线预先布置,从而所述第一壳体成型后可与导线密封固连。
6.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包括外壳结构、设于外壳结构内部的电磁线圈、电池、产生脉冲刺激信号的电路板、以及与导线电连接的电极,所述外壳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结构。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能够防止体液进入植入式医疗器械或植入式医疗器械内的物质进入体内,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充电效率
高,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进而保证了植入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及可植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及可植入医疗器械的剖视图。
10.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11.如图所示: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矩形凹槽,4、矩形凸台,5、胶水,6、o型密封圈,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及可植入医疗器械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3.实施例1,结合附图1

3,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互相配合形成完整密封壳体;所述第一壳体1边缘中部设有矩形凹槽3,所述第二壳体2边缘中部设有与矩形凹槽3配合的矩形凸台4,所述第一壳体1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所述第二壳体2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有生物相容性好的胶水5,所述矩形凸台4与矩形凹槽3过盈配合,所述矩形凹槽3深度大于矩形凸台4高度,从而所述矩形凸台4与矩形凹槽3配合时,所述矩形凹槽3内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o型密封圈6,所述o型密封圈6与矩形凹槽3的3个内壁、矩形凸台4的上壁挤压贴合,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导线7,所述导线7一端从第一壳体1外部伸入第一壳体1内部,所述导线7与第一壳体1间密封固连;所述第一壳体1采用tai材质,所述第二壳体2采用tc4材质,所述导线7表面涂有生物相容性好的绝缘层。
14.所述第一壳体1采用铸造的方式制成,浇铸前将所述导线7预先布置,从而所述第一壳体1成型后可与导线7密封固连,之后在导线7表面涂生物相容性好的绝缘层。
15.实施例2,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包括外壳结构、设于外壳结构内部的电磁线圈、电池、产生脉冲刺激信号的电路板、以及与导线7电连接的电极,所述外壳结构为实施例1所述的外壳结构。
16.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将可植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内部后,使电阻率大的第二壳体2侧朝外,这样当使用体外充电设备对放置在完整密封壳体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时,朝外的第二壳体2对电磁能量的屏蔽作用弱,因而能够提高充电效率,另外,当使用体外的操作设备与体内的医疗器械进行通信时,电阻率大的第二壳体2对通信信号的屏蔽作用也比较小,能够提高通信的灵敏度。通过外部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板产生脉冲刺激信号,脉冲刺激信号通过导线7传输至电极,通过电极传输至特定神经靶点进行电刺激。
17.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能够防止体液进入植入式医疗器械或植入式医疗器械内的物质进入体内,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进而保证了植入者的安全。
1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互相配合形成完整密封壳体;所述第一壳体(1)边缘中部设有矩形凹槽(3),所述第二壳体(2)边缘中部设有与矩形凹槽(3)配合的矩形凸台(4),所述第一壳体(1)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所述第二壳体(2)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有生物相容性好的胶水(5),所述矩形凸台(4)与矩形凹槽(3)过盈配合,所述矩形凹槽(3)深度大于矩形凸台(4)高度,从而所述矩形凸台(4)与矩形凹槽(3)配合时,所述矩形凹槽(3)内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o型密封圈(6),所述o型密封圈(6)与矩形凹槽(3)的3个内壁、矩形凸台(4)的上壁挤压贴合,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导线(7),所述导线(7)一端从第一壳体(1)外部伸入第一壳体(1)内部,所述导线(7)与第一壳体(1)间密封固连;所述第一壳体(1)采用tai材质,所述第二壳体(2)采用tc4材质,所述导线(7)表面涂有生物相容性好的绝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采用铸造的方式制成,浇铸前将所述导线(7)预先布置,从而所述第一壳体(1)成型后可与导线(7)密封固连。3.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结构、设于外壳结构内部的电磁线圈、电池、产生脉冲刺激信号的电路板、以及与导线(7)电连接的电极,所述外壳结构为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外壳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边缘中部设有矩形凹槽,第二壳体边缘中部设有与矩形凹槽配合的矩形凸台,第一壳体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第二壳体边缘外侧设有填充槽,填充槽内填充有生物相容性好的胶水,矩形凸台与矩形凹槽配合时,矩形凹槽内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O型密封圈,第一壳体上设有导线,导线与第一壳体间密封固连;第一壳体采用TAI材质,第二壳体采用TC4材质。一种可植入医疗器械,包括上述外壳结构、设于外壳结构内部的电磁线圈、电池、产生脉冲刺激信号的电路板、以及与导线电连接的电极。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宗世民 宗辉 周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市医创机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31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