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

文档序号:31096577发布日期:2022-08-12 18:1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气管导管
cm、23.5
±
0.5 cm、24.5
±
0.5 cm、25
±
0.5 cm、25.5
±
0.5 cm。
9.为适合新型短管体气管导管临床应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口为双层环状结构,能够供所述管体插入,用于实现气管导管之间的连接。
10.本方案针对气管导管容易打折的问题,通过在管体的一端连接有双层结构的连接管,当气管导管之间连接时,其一气管导管的管体插入另一气管导管的连接口中,以实现气管导管之间的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加固连接口处的管体,具有一定支撑作用,可作为牙垫的作用,防止患者咬伤导管管体。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口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隙为用于容纳所述管体的腔体。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连接口上、近所述管体处设有突出的翼板;或在所述管体上、近所述连接口处设有突出的翼板。本方案设置翼板可以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当作为牙垫使用时,翼板具有限位作用。优选地,所述翼板设于所述管体与所述连接口的连接处。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管体为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连接。本方案中接连口与管体采用一次性成型工艺或者超声波、激光、热熔等融合技术,使连接口与管体贴合紧密,杜绝管体松脱风险。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口采用硬质材料。优选地,所述连接口的材质为透明材料。其中,连接口可以使用双层硬质pvc增强,可以同时可以发挥牙垫的功能,无需另外安装牙垫;而其他部分如管体也可以由pvc或其他类似材料制成,管体的内外口径可以跟目前传统的气管导管一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将连接口和管体固定为一体,同时将管体的长度缩短,通过简单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本方案所提供的气管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更不容易打折,本方案对现有的气管导管的改动小,制备成本低,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气管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中连接口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19.现有的气管导管的长度通常为18-36 cm长,且接口和管体是分开设计的,如此造成现有的气管导管容易打折。
20.本实施例旨在解决目前气管导管容易打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有效避免打折的新型气管导管,如图1所示,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以及与管体1一体连接的连接
口2,其中管体1的长度小于现有气管导管的管体长度。
21.为适合新型短管体气管导管临床应用,本实施例还设置有新型的连接口2。具体地,连接口2类似呼吸回路与导管连接接口,分内管201和外管202,内管201和外管202之间为能容纳导管的空隙,对管体起加固的作用,接口材质透明且硬度较高,可防止患者咬伤导管管体,起到牙垫的作用。另外为了使用方便,可以在连接口2上、近管体1处设有突出的翼板3;或在所述管体1上、近所述连接口3处设有突出的翼板3;也可以在管体和连接口的连接处设置翼板3。
22.本实施例中,连接口用于连接气管导管管体与麻醉机和呼吸机螺纹管,连接口一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螺纹管,此端接口与目前经典设计一样,未作任何改变,另一端设有连接口2连接导管管体,分内外管,内外管之间为能容纳导管管体的空隙,对管体起加固的作用,接口材质透明且硬度较高,可防止患者咬伤导管管体,起到牙垫的作用,同时,接口与管体采用一次性成型工艺或者超声波、激光等融合技术,使接口与管体贴合紧密,杜绝管体松脱风险。
23.本实施例中,导管接口处采用一体化设计,将连接口部位用双层硬质pvc材料加强,同时可发挥牙垫的功能,无需再使用牙垫;而其他部分仍然由pvc或者其他类似材料做成,内外径跟目前的气管导管一样,但长度缩短,其具体型号长度如下:
24.id9.0 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25-26 cm。
25.id8.5 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25-26 cm。
26.id8.0 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24.5-25.5 cm
27.id7.5 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24-25 cm
28.id7.0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23-24 cm
29.id6.5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20-21cm
30.id6.0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18-19 cm
31.id5.5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16-17 cm
32.id5.0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15-16 cm
33.id4.5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14-15 cm
34.id4.0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12-13 cm
35.id3.5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11-12 cm
36.id3.0从管体最远端到最近端(不含连接口长度)为9-10 cm
37.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将连接口和管体固定为一体,同时将管体的长度缩短,通过简单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本方案所提供的气管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更不容易打折,本方案对现有的气管导管的改动小,制备成本低,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3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有连接口,所述管体的长度为9~26 cm;所述连接口为双层环状结构,能够供所述管体插入,用于实现气管导管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长度包括9.5
±
0.5 cm、11.5
±
0.5 cm、12.5
±
0.5 cm、14.5
±
0.5 cm、15.5
±
0.5 cm、16.5
±
0.5 cm、18.5
±
0.5 cm、20.5
±
0.5 cm、23.5
±
0.5 cm、24.5
±
0.5 cm、25
±
0.5 cm、25.5
±
0.5 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隙为用于容纳所述管体的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口上、近所述管体处设有突出的翼板;或在所述管体上、近所述连接口处设有突出的翼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设于所述管体与所述连接口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管体为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采用硬质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连接有连接口,所述管体的长度为9~26 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将连接口和管体固定为一体,同时将管体的长度缩短,通过简单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本方案所提供的气管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更不容易打折,本方案对现有的气管导管的改动小,制备成本低,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陈潮金 王艳玲 李晓芸 沈宁 刘徳昭 黑子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16
技术公布日:2022/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