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椎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4405发布日期:2022-01-26 19:0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人工椎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人工椎板。


背景技术:

2.人工椎板用于脊柱手术中椎板切除后重建,是在人体脊椎椎弓切除或因其它如病变等原因而造成缺失时,作为对该切除或缺失部位进行植入修复时使用的一种人工植入体。
3.现有的人工椎板通常需要使用螺钉、绕线等方式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造成手术过程繁琐,操作不便;另外,现有的人工椎板多采用直板设计,构型比较简单,强度也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术简单,操作简便,强度高的人工椎板。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人工椎板,包括椎板本体,所述椎板本体的横截面成拱形,所述椎板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用于卡接上椎体棘突和下椎体棘突的凹口,所述椎板本体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横向加强筋。
7.进一步的,所述凹口为v字形凹口。
8.进一步的,所述椎板本体为多孔结构,和/或所述横向加强筋为多孔结构,和/或所述横向加强筋为实心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30-70%。
10.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孔径为300-600μm。
11.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椎板为通过3d打印成的一体式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凹口内设有竖向凸齿。
13.进一步的,所述椎板本体整体为可吸收材质人工椎板。
14.进一步的,所述可吸收材质为生物活性玻璃、聚左旋乳酸、聚右旋乳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板,椎板本体为拱形设计,符合人体椎板的生理形态结构特点,可以有效增大髓腔容积,上下两端的凹口能够卡接固定上下椎体的棘突,稳定脊柱,无需使用螺钉、绕线等方式即可实现人工椎板自稳定。同时,椎板本体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横向加强筋,可提高人工椎板强度。另外,所述人工椎板能重建椎管的完整性,预防脊髓粘连,而且增加了植骨床的面积,能够促进脊柱融合。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椎板一个实施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人工椎板一个实施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工椎板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人工椎板另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椎板,如图1-4所示,包括椎板本体1,椎板本体1的横截面成拱形,椎板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用于卡接上椎体棘突和下椎体棘突的凹口2,椎板本体1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横向加强筋3。
23.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板,椎板本体为拱形设计,符合人体椎板的生理形态结构特点,可以有效增大髓腔容积,上下两端的凹口能够卡接固定上下椎体的棘突,稳定脊柱,无需使用螺钉、绕线等方式即可实现人工椎板自稳定。同时,椎板本体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横向加强筋,可提高人工椎板强度。另外,所述人工椎板能重建椎管的完整性,预防脊髓粘连,而且增加了植骨床的面积,能够促进脊柱融合。
24.椎板本体1的凹口2优选为图中所示的v字形,以提高对棘突的卡接牢固性。凹口2内可以设有竖向凸齿5,竖向凸齿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竖向凸齿5会刺入凹口2内的上下椎体的棘突,防止棘突脱离,进一步提高人工椎板的稳定性。
25.椎板本体1可以为多孔结构,和/或,横向加强筋3为多孔结构,和/或,横向加强筋3为实心结构。
26.这样,椎板本体为多孔结构时,由于多孔结构具有大量的孔隙,可以较好的促进骨长入;横向加强筋同样可以为多孔结构,以促进骨长入,也可以为实心结构,以提高人工椎板强度。
27.优选的,上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30-70%,多孔结构的孔隙孔径为30-60μm,此时使用效果最佳。
28.为方便加工制造,人工椎板优选为通过3d打印成的一体式结构。
29.另外,椎板本体1整体可以为可吸收材质人工椎板,可吸收材质可以为生物活性玻璃、聚左旋乳酸、聚右旋乳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以使人工椎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高融合效果。
30.为提高融合效果,如图3所示,椎板本体1可以包括内层11和外层12,内层11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外层12由多孔生物玻璃制成。
31.这样,人工椎板采用双层设计,确保了有足够的强度,内层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供术后良好的融合效果;外层由多孔生物玻璃制成,对人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骨起促进作用,并且多孔生物玻璃具有大量的孔隙,可以较好的促进骨长入,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32.内层11所采用的可吸收材料优选为聚乳酸(polylatic acid,pla),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便
于加工等优势。同时,内层11可以制作为致密结构,从而提高人工椎体的强度。
33.如图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实施例中,外层12设有两个以上通孔4(孔径可以为0.3-0.5mm),内层11通过模压工艺连接在外层12上,这样,内层11全部为可吸收材料,外层12除了为多孔生物玻璃外,内层11的可吸收材料也会沿着通孔4进入外层12,内外层嵌合,能够大大提高人工椎板强度,结构更稳定。
34.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椎板,包括椎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本体(1)的横截面成拱形,所述椎板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用于卡接上椎体棘突和下椎体棘突的凹口(2),所述椎板本体(1)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横向加强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2)为v字形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本体(1)为多孔结构,和/或所述横向加强筋(3)为多孔结构,和/或所述横向加强筋(3)为实心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30-7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孔径为300-6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椎板为通过3d打印成的一体式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2)内设有竖向凸齿(5)。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本体(1)整体为可吸收材质人工椎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材质为生物活性玻璃、聚左旋乳酸、聚右旋乳酸或聚己内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椎板,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人工椎板的椎板本体横截面成拱形,椎板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凹口,该凹口能够卡接固定上下椎体的棘突,稳定脊柱,无需使用螺钉、绕线等方式即可实现人工椎板自稳定;凹口内可以设有竖向凸齿,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椎板本体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横向加强筋,可提高人工椎板强度。所述人工椎板能重建椎管的完整性,预防脊髓粘连,而且增加了植骨床的面积,能够促进脊柱融合。为方便加工制造,人工椎板可以为通过3D打印成的一体式结构。椎板本体整体可以为可吸收材质,可吸收材质为生物活性玻璃、聚左旋乳酸、聚右旋乳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以提高生物相容性和融合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雄 许书富 田娜 任晓颖 董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7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