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1084发布日期:2022-01-19 19:1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2.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在急诊过程中,一些呼吸微弱的患者需要吸氧,防止因缺氧而造成人体器官的损害,因此需要使用到吸氧装置,但是目前的吸氧装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252197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其虽然通过吸氧鼻塞吸氧,吸氧鼻塞插入鼻腔固定住吸氧管,吸氧鼻塞外层为软质硅胶材料,使用舒适,吸氧鼻塞上设置有输氧孔和排气孔,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吸氧鼻塞能选择安装一个或两个,使用方便,但是吸氧装置没有放置结构,当吸氧装置在病房使用时,放置的稳定性不高,造成倾斜以及倾倒,容易使得吸氧装置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通过设计了放置机构,使得吸氧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平稳的放置,增加了其稳定性,保证了吸氧装置不会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与氧气湿化瓶,所述氧气瓶底端设置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处于氧气瓶底端,所述放置箱对氧气瓶起到放置的作用;垫块,所述垫块处于放置箱内侧底端表面,对氧气瓶起到支撑的作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垫块顶端表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放置箱内侧表面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一夹紧块,所述放置箱内侧表面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紧块,所述第二夹紧块一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一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贯穿放置箱内壁开设有螺纹槽,且所述螺杆一端设置有旋转把,且所述放置箱一侧表面底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顶端设置有推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处于放置箱顶端一侧,所述托盘顶端表面外侧设置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底端处于托盘内壁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防护杆底端与安装槽为螺纹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箱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的规格相同,且所述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靠近氧气瓶的面设置有海绵垫。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杆的数量共设置有八个,且所述防护杆的正视截面呈长方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计了放置机构,使得吸氧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平稳的放置,增加了其稳定性,保证了吸氧装置不会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
13.2、通过设计了防护机构,使得医护人员或者家属在搬运物品不小心撞击到氧气湿化瓶时,物品不会直接与氧气湿化瓶接触,有效的保护了氧气湿化瓶不会被撞碎,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紧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氧气瓶;2、氧气湿化瓶;3、放置箱;4、垫块;5、支杆;6、推杆;7、橡胶垫;8、连接杆;9、第一夹紧块;10、第二夹紧块;11、轴承;12、螺杆;13、螺纹槽;14、旋转把;15、托盘;16、防护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0.实施例:
2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1与氧气湿化瓶2,氧气瓶1底端设置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放置箱3,放置箱3处于氧气瓶1底端,放置箱3对氧气瓶1起到放置的作用;垫块4,垫块4处于放置箱3内侧底端表面,对氧气瓶1起到支撑的作用;垫块4顶端表面设置有橡胶垫7,放置箱3内侧表面一端设置有连接杆8,连接杆8一端设置有第一夹紧块9,放置箱3内侧表面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紧块10,第二夹紧块10一侧设置有轴承11,轴承11一侧设置有螺杆12,螺杆12一端贯穿放置箱3内壁开设有螺纹槽13,且螺杆12一端设置有旋转把14,且放置箱3一侧表面底端设置有支杆5,支杆5顶端设置有推杆6;
22.当需要将吸氧装置放置时,首先将吸氧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得氧气瓶1处于放置箱3内侧,并使得氧气瓶1底端处于垫块4顶端与橡胶垫7接触,然后将旋转把14向一侧转动,旋转把14带动螺杆12转动,螺杆12通过螺纹槽13与轴承11的相互作用下,使得第二夹紧块10同时移动,当第二夹紧块10一侧表面与氧气瓶1表面接触时,在与第一夹紧块9的相互作用下,将氧气瓶1固定起来,完成放置吸氧装置的操作;现有的吸氧装置没有放置结构,当吸氧装置在病房使用时,放置的稳定性不高,造成倾斜以及倾倒,容易使得吸氧装置损坏,通过设计了放置机构,使得吸氧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平稳的放置,增加了其稳定性,保证了吸氧装置不会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
23.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托盘15,请如图4所示,还包括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托盘15,托盘15处于放置箱3顶端一侧,托盘15顶端表面外侧设置有防护杆16,防护杆16底端处于托盘15内壁开设有安装槽,且防护杆16底端与安装槽为螺纹连接;
24.通过设计了防护机构,使得医护人员或者家属在搬运物品不小心撞击到氧气湿化瓶2时,物品不会直接与氧气湿化瓶2接触,有效的保护了氧气湿化瓶2不会被撞碎,结构简单实用。
25.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放置箱3,请如图1所示,放置箱3底端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便于人员将吸氧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26.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一夹紧块9与第二夹紧块10,请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块9与第二夹紧块10的规格相同,且第一夹紧块9与第二夹紧块10靠近氧气瓶1的面设置有海绵垫;使得氧气瓶1被固定的效果更佳,同时保护了氧气瓶1表面不会被磨损。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防护杆16,请如图4所示,防护杆16的数量共设置有八个,且防护杆16的正视截面呈长方形;使得防护杆16对氧气湿化瓶2的防护效果更佳。


技术特征:
1.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1)与氧气湿化瓶(2),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瓶(1)底端设置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箱(3),所述放置箱(3)处于氧气瓶(1)底端,所述放置箱(3)对氧气瓶(1)起到放置的作用;垫块(4),所述垫块(4)处于放置箱(3)内侧底端表面,对氧气瓶(1)起到支撑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4)顶端表面设置有橡胶垫(7),所述放置箱(3)内侧表面一端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一端设置有第一夹紧块(9),所述放置箱(3)内侧表面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紧块(10),所述第二夹紧块(10)一侧设置有轴承(11),所述轴承(11)一侧设置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一端贯穿放置箱(3)内壁开设有螺纹槽(13),且所述螺杆(12)一端设置有旋转把(14),且所述放置箱(3)一侧表面底端设置有支杆(5),所述支杆(5)顶端设置有推杆(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托盘(15),所述托盘(15)处于放置箱(3)顶端一侧,所述托盘(15)顶端表面外侧设置有防护杆(16),所述防护杆(16)底端处于托盘(15)内壁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防护杆(16)底端与安装槽为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3)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块(9)与第二夹紧块(10)的规格相同,且所述第一夹紧块(9)与第二夹紧块(10)靠近氧气瓶(1)的面设置有海绵垫。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16)的数量共设置有八个,且所述防护杆(16)的正视截面呈长方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与氧气湿化瓶,所述氧气瓶底端设置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处于氧气瓶底端,所述放置箱对氧气瓶起到放置的作用;垫块,所述垫块处于放置箱内侧底端表面,对氧气瓶起到支撑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了放置机构,使得吸氧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平稳的放置,增加了其稳定性,保证了吸氧装置不会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增加其使用寿命。增加其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恒 宋伟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万恒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