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7023发布日期:2022-01-15 10:5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妇科是主要以治疗女性妇科病的专业科室,妇科疾病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在许多妇科疾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一种上药装置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患者的患处。
3.基于上述,现有的上药装置在进行上药时,药液会沿给药管流出,流出的药液会造成患者衣物的污染,在取出上药装置后,会残留药液在患者的阴道内,残留药液会造成患处二次感染。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上药装置在进行上药时,药液会沿给药管流出,流出的药液会造成患者衣物的污染,在取出上药装置后,会残留药液在患者的阴道内,残留药液会造成患处二次感染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包括外给药管;所述外给药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内给药管;所述外给药管内部设有给药推进器;所述给药推进器的左端圆周直径与内给药管的内圈圆周直径相同;所述外给药管的右端外侧设有一组操作件;所述外给药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组限位板。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凸块圆周设置在操作件的内侧,连接凸块设有三组,连接凹槽圆周开设在连接圈的外侧,连接凹槽开设有三组,每组连接凸块均滑动连接在连接凹槽的内侧。
9.进一步的,所述挡圈设在外给药管外侧的左右两侧,支撑杆圆周设置在两组挡圈的内侧,支撑杆设在外给药管的外侧。
10.进一步的,所述吸纳棉设在限位板的左侧凹槽内部,连接驱动件设在外给药管的右端,连连接驱动件与操作件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圈固定连接在内给药管的右端外侧,限位槽圆周开设在外给药管的右端外侧,连接圈的内侧与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板对上药装置插入长度进行限位避免插入过深,转动操作件,通过连接凸块与连接凹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带动连接圈进行转动,通过连接圈的内侧与
限位槽滑动连接,实现对内给药管进行转动限位,连接圈带动内给药管转动,内给药管左端的给药孔与外给药孔左侧的给药孔之间的开口缝隙随内给药管的转动产生变化,对药液的排出量进行控制,通过支撑杆,将患者阴道内壁撑开,避免阴道内壁贴合在外给药管的外侧造成给药孔的遮挡降低给药效果,在取出上药装置时,通过左侧挡圈,将阴道内的药液刮出,减少阴道内的药液残留,避免残留药液对阴道的患处造成二次感染,综上所述,通过支撑杆,将患者阴道内壁撑开,避免内壁与外给药管相贴造成给药孔的遮挡,影响外给药管内的药液排出,通过吸纳棉对沿外给药管渗漏出的药液进行吸附,避免药液造成患者衣物的污染,通过左侧挡圈,在取出上药装置时,对患者阴道内的药液进行刮出,减少患者阴道内的药液残留避免残留药液对患者阴道造成二次感染。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给药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圈和限位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0.1、外给药管;101、挡圈;102、支撑杆;103、连接驱动件;104、限位槽;2、内给药管;201、连接圈;202、连接凹槽;3、操作件;301、连接凸块;4、给药推进器;5、限位板;501、吸纳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
25.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26.本实用新型提供避免创口二次感染的妇科护理用上药装置,包括外给药管1;
27.外给药管1,外给药管1的左端设有给药孔,且外给药管1内部设有给药推进器4;参照图1和图2所示,挡圈101,挡圈101设在外给药管1外侧的左右两侧,挡圈101的圆周直径大
于外给药管1的圆周直径,支撑杆102,支撑杆102圆周设置在两组挡圈101的内侧,支撑杆102设在外给药管1的外侧,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杆102,将阴道内壁撑开,避免内壁贴合在外给药管1的外侧造成给药孔的遮挡降低给药效果,通过挡圈101,使药液能够保留在两组挡圈101之间,提高药液对患处的治疗效果,在取出上药装置时,通过左侧挡圈101,将阴道内的药液刮出,减少药液残留,避免药液残留造成阴道患处的二次感染。
28.内给药管2,内给药管2转动连接在外给药管1的内部,内给药管2的左端设有给药孔,给药推进器4的左端设在内给药管2的内侧;参照图2和图5所示,连接圈201,连接圈201固定连接在内给药管2的右端外侧,连接圈201设在外给药管1的外侧,限位槽104,限位槽104圆周开设在外给药管1的右端外侧,连接圈201的内侧与限位槽104滑动连接,在使用时,当连接圈201转动时,通过连接圈201的内侧与限位槽104滑动连接,实现对内给药管2进行转动限位,连接圈201转动,带动内给药管2转动,内给药管2左端的给药孔与外给药孔左侧的给药孔之间的开口缝隙产生变化,对药液的排出量进行控制。
29.操作件3,操作件3设在外给药管1的右端外侧,操作件3的外侧设有螺纹,操作件3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连接凸块301,连接凸块301圆周设置在操作件3的内侧,连接凹槽202,连接凹槽202圆周开设在连接圈201的外侧,连接凸块301滑动连接在连接凹槽202的内侧,连接驱动件103,连接驱动件103设在外给药管1的右端,连接驱动件103的内侧设有螺纹槽,连接驱动件103与操作件3之间构成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当转动操作件3时,通过连接驱动件103与操作件3之间构成螺纹连接,实现操作件3在外给药管1外侧的定位,通过连接凸块301与连接凹槽202之间的滑动连接,带动连接圈201进行转动。
30.限位板5,限位板5固定连接在外给药管1的外侧;参照图1和图2所示,限位板5的左侧设有凹槽,吸纳棉501,吸纳棉501设在限位板5的左侧凹槽内部,在使用时,当上药装置插入患者阴道内时,通过限位板5进行上药装置插入长度限位,通过吸纳棉501对上药过程中对沿外给药管1外侧壁渗漏出的药液进行吸附,避免药液对患者衣物造成污染。
3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2.在对患者进行上药操作时,将上药装置插入患者阴道内,通过限位板5对上药装置插入长度进行限位避免插入过深,推动给药推进器4进行上药,在上药过程中,通过转动操作件3,通过连接驱动件103与操作件3之间构成螺纹连接,实现操作件3在外给药管1外侧的定位,通过连接凸块301与连接凹槽202之间的滑动连接,带动连接圈201进行转动,通过连接圈201的内侧与限位槽104滑动连接,实现对内给药管2进行转动限位,连接圈201转动,带动内给药管2转动,内给药管2左端的给药孔与外给药孔左侧的给药孔之间的开口缝隙产生变化,对药液的排出量进行控制,通过支撑杆102,将患者阴道内壁撑开,避免阴道内壁贴合在外给药管1的外侧造成给药孔的遮挡降低给药效果,通过挡圈101,使药液能够保留在两组挡圈101之间,提高药液对患处的治疗效果,在取出上药装置时,通过左侧挡圈101,将阴道内的药液刮出,减少阴道内的药液残留,避免残留药液对阴道的患处造成二次感染。
3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