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30664118发布日期:2022-07-06 02:2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医院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亦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常见并发症。跨肺压指导下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以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然而目前通过食道内放置测压管单点测量跨肺压指导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可减轻肺损伤。但是ards肺损伤具有不均一性,单点测压而往往不能够反应全肺损伤状态,还有待提高。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包括胃管和导丝,所述导丝设置于胃管内,且导丝与胃管可分离,在所述胃管的外圆柱面中下部从下往上依次固定套接有一号测压气囊、二号测压气囊和三号测压气囊,所述一号测压气囊的上端、二号测压气囊的上端和三号测压气囊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测压管、二号测压管和三号测压管,所述一号测压管、二号测压管和三号测压管分别与一号测压气囊、二号测压气囊和三号测压气囊连通;所述二号测压气囊内固定连接有一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的内孔贯穿二号测压气囊的上端面和二号测压气囊的下端面;所述三号测压气囊内固定连接有二号导管和三号导管,所述二号导管的内孔和三号导管的内孔均贯穿三号测压气囊的上端面和三号测压气囊的下端面;所述一号测压管远离一号测压气囊的一端穿过一号导管的内孔和二号导管的内孔并延伸至三号测压气囊的上方,所述二号测压管远离二号测压气囊的一端穿过三号导管的内孔并延伸至三号测压气囊的上方。
6.优选的,所述一号测压管的下端面、二号测压管的下端面和三号测压管的下端面均平行于同一平面,所述一号测压管、二号测压管和三号测压管呈圆形分布且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7.优选的,所述二号测压气囊和一号导管一体式制成,所述三号测压气囊、二号导管和三号导管一体式制成。
8.优选的,所述一号测压气囊的容积为10ml,所述二号测压气囊和一号导管围成的空腔的容积为10ml,所述三号测压气囊、二号导管和三号导管围成的空腔的容积为10ml。
9.优选的,所述胃管的高度为100cm,所述导丝的高度为95cm,所述一号测压气囊的高度、二号测压气囊的高度和三号测压气囊的高度均为8cm,所述一号测压气囊的下端面到胃管的下端面的距离为25cm。
10.优选的,所述胃管的外圆柱面下部贯设有侧孔,所述侧孔设置有多个。
11.优选的,所述胃管的下端面圆钝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设置胃管,在进行跨肺压测量的同时,通过胃管及胃管上的侧孔,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同时通过胃管常规定位方法,辨别测压管的位置;
14.2.通过设置三号测压气囊及三号测压管,三号测压气囊在进行跨肺压测量时设置于肺上部相应部位,三号测压管与呼吸机或监护仪相连,进行上肺部位食道压监测,结合呼吸机平台压测量获得上肺跨肺压;ards上肺,往往由于机体缺氧或神经内分泌因素,代偿性过度充气,引起肺气肿、甚至气胸,因此通过上肺跨肺压监测,可以观察通气时,是否存在跨肺压较高,导致气压伤的情况,方便治疗。
15.3.通过设置二号测压气囊和二号测压管,二号测压气囊在进行跨肺压测量时设置于肺中部相应部位,二号测压管与呼吸机或监护仪连接,进行中肺部位食道压监测,结合呼吸机平台压测量获得中肺跨肺压;ards中肺,肺萎陷伤好发部位,随呼吸萎陷部位的多少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通过中肺跨肺压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萎陷伤,若出现萎陷伤可以及时判断出萎陷部位的数量,可以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16.4.通过设置一号测压气囊及一号测压管,一号测压气囊在进行跨肺压测量时设置于肺下部相应部位,一号测压管与呼吸机或监护仪连接,进行下肺部位食道压监测,结合呼吸机平台压测量获得下肺跨肺压;ards重力依赖区下肺,容易出现肺不张,因此通过下肺跨肺压监测,可以观察通气时,尤其是呼气末跨肺压是否存在下肺不张或塌陷。
17.5.综上,本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在与呼吸机或监护仪配合使用时,可以同时监测肺上部跨肺压、肺中部跨肺压和肺下部跨肺压,全面反映全肺损伤状态,实用性高,实用效果好,更能全面指导ards肺保护性通气,进一步为指导ards以及新冠肺炎的救治带来福音。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的一号测压气囊、二号测压气囊和三号测压气囊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的一号测压气囊、二号测压气囊和三号测压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胃管;2、一号测压气囊;3、二号测压气囊;31、一号导管;4、三号测压气囊;41、二号导管;42、三号导管;5、一号测压管;6、二号测压管;7、三号测压管;8、导丝;9、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包括胃管1和导丝8,导丝8设置于胃管1内,且导丝8与胃管1可分离,在胃管1的外圆柱面中下部从下往上依次固定套接有一号测压气囊2、二号测压气囊3和三号测压气囊4,一号测压气囊2的上端、二号测压气囊3的上端和三号测压气囊4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测压管5、二号测压管6和三号测压管7,一号测压管5、二号测压管6和三号测压管7分别与一号测压气囊2、二号测压气囊3和三号测压气囊4连通;二号测压气囊3内固定连接有一号导管31,一号导管31的内孔贯穿二号测压气囊3的上端面和二号测压气囊3的下端面;三号测压气囊4内固定连接有二号导管41和三号导管42,二号导管41的内孔和三号导管42的内孔均贯穿三号测压气囊4的上端面和三号测压气囊4的下端面;一号测压管5远离一号测压气囊2的一端穿过一号导管31的内孔和二号导管41的内孔并延伸至三号测压气囊4的上方,二号测压管6远离二号测压气囊3的一端穿过三号导管42的内孔并延伸至三号测压气囊4的上方。
27.一号测压管5的下端面、二号测压管6的下端面和三号测压管7的下端面均平行于同一平面,一号测压管5、二号测压管6和三号测压管7呈圆形分布且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方便使用。二号测压气囊3和一号导管31一体式制成,三号测压气囊4、二号导管41和三号导管42一体式制成。一号测压气囊2的容积为10ml,二号测压气囊3和一号导管31围成的空腔的容积为10ml,三号测压气囊4、二号导管41和三号导管42围成的空腔的容积为10ml。胃管1的高度为100cm,导丝8的高度为95cm,一号测压气囊2的高度、二号测压气囊3的高度和三号测压气囊4的高度均为8cm,一号测压气囊2的下端面到胃管1的下端面的距离为25cm。胃管1的外圆柱面下部贯设有侧孔9,侧孔9设置有多个,通过胃管1及胃管1上的侧孔9,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侧孔9设置在胃管1上距胃管1下端面5cm的高度范围内,避免反复放导丝8、使导丝8从侧孔9穿出而扎伤组织,起到保护的作用。胃管1的下端面圆钝设置,在插入胃管1时,可以避免组织损伤,使用效果更好。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多点跨肺压监测装置,使用时,胃管1插入于胃中,可通过胃管1及胃管1上的侧孔9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三号测压气囊4在进行跨肺压测量时设置于肺上部相应部位,二号测压气囊3在进行跨肺压测量时设置于肺中部相应部位,一号测压气囊2在进行跨肺压测量时设置于肺下部相应部位,三号测压管7、二号测压管6和一号测压管5均与呼吸机或均与监护仪相连,监测肺上部跨肺压、肺中部跨肺压和肺下部跨肺压,全面反映全肺损伤状态,实用性高,实用效果好。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