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49419发布日期:2022-09-07 12:5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伤口防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身体的伤口自然愈合是一个自损伤时开始作用的复杂过程。首先,身体通过经由血液流向伤口递送蛋白质和其它凝血物质,以使伤害降至最低。血液凝块以防止失血,同时细胞吞噬伤口处的细菌和残骸。接下来,被称为增殖期的愈合阶段,身体开始修复自身,肉芽组织沉积于伤口创面。肉芽组织在伤口上提供基础结构,细胞可从伤口的周边向内部迁移以合围关闭伤口。最后,随着时间推移形成疤痕。
3.在大多数下,自然愈合过程是很有效的。但是有些伤口往往因受病人身体素质、创伤大小和严重程度及并发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愈合速度较慢,且在愈合过程总容易收到感染产生二次伤害,故急需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采用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的载体贴附于伤口处,可在避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的基础上促进伤口的愈合。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包括载体,所述载体上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
6.优选的,所述载体主要由棉、大麻和纤维纺织而成。
7.优选的,所述载体的强度不小于300cn/tex,所述载体的断裂伸长率不小于6%。
8.优选的,所述载体的合股捻度为10捻/英寸,所述载体的合股捻向为s捻。
9.基于伤口防护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制备载体块,
11.将载体修剪成方块状,而后利用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将其晾干、灭菌后获得载体块备用;
12.s2、染毒
13.s21、在生物安全柜中,将由步骤s1处理获得的载体块分成三类、每类八块,将每类的载体块分别放置到十二孔细胞培养板中;
14.s22、用吸管吸取50μl病毒悬液滴加在载体块的表面,并在室温、35%相对湿度下静置;
15.s23、在加入病毒悬液后的0h、1h、2h、6h、24h、48h、72h洗脱病毒;
16.s3、病毒滴定实验
17.s31、在九十六孔细胞培养板中预先加好vero细胞;
18.s32、病毒洗脱液进行连续10倍稀释,加入九十六孔细胞培养板中滴定病毒,在滴定的第四天观察并记录细胞病变,并用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
19.优选的,在步骤s1中:将载体修剪成1x1cm的方块状;
20.利用压力蒸汽设备进行灭菌。
21.优选的,步骤s22中:病毒悬液的病毒滴度为106tcid50/ml;
22.室温的温度范围为25-27℃。
23.优选的,步骤s23中洗脱病毒步骤具体包括:
24.s231、向十二孔细胞培养板中加入500μl细胞维持液;
25.s232、反复吹打细胞维持液的表面,接着收集洗脱液;
26.s233、每个样品中的每个时间点做三个复孔。
27.优选的,步骤s31中所述vero细胞的细胞数为2
×
104个/孔。
28.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伤口防护用材料,采用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的载体贴附于伤口处,可在避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的基础上促进伤口的愈合。
2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31.本发明的结构包括载体,所述载体上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所述载体主要由棉、大麻和纤维纺织而成。所述载体的强度不小于300cn/tex,所述载体的断裂伸长率不小于6%。所述载体的合股捻度为10捻/英寸,所述载体的合股捻向为s捻,载体材料易得且制作成本低,减小了生产成本,且可在充分洗涤后重新浸泡病毒悬液后反复使用,更为节能环保。
32.基于伤口防护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制备载体块,
34.将载体修剪成方块状,而后利用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将其晾干、灭菌后获得载体块备用;
35.优选的,在步骤s1中:将载体修剪成1x1cm的方块状;
36.利用压力蒸汽设备进行灭菌。
37.s2、染毒
38.s21、在生物安全柜中,将由步骤s1处理获得的载体块分成三类、每类八块,将每类的载体块分别放置到十二孔细胞培养板中;
39.s22、用吸管吸取50μl病毒悬液滴加在载体块的表面,并在室温、35%相对湿度下静置;
40.优选的,步骤s22中:病毒悬液的病毒滴度为106tcid50/ml;
41.s23、在加入病毒悬液后的0h、1h、2h、6h、24h、48h、72h洗脱病毒;
42.室温的温度范围为25-27℃。
43.优选的,步骤s23中洗脱病毒步骤具体包括:
44.s231、向十二孔细胞培养板中加入500μl细胞维持液;
45.s232、反复吹打细胞维持液的表面,接着收集洗脱液;
46.s233、每个样品中的每个时间点做三个复孔。
47.s3、病毒滴定实验
48.s31、在九十六孔细胞培养板中预先加好vero细胞;
49.优选的,步骤s31中所述vero细胞的细胞数为2
×
104个/孔。
50.s32、病毒洗脱液进行连续10倍稀释,加入九十六孔细胞培养板中滴定病毒,在滴定的第四天观察并记录细胞病变(cpe),并用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
51.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伤口防护用材料,采用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的载体贴附于伤口处,可在避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的基础上促进伤口的愈合。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所述载体上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主要由棉、大麻和纤维纺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强度不小于300cn/tex,所述载体的断裂伸长率不小于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合股捻度为10捻/英寸,所述载体的合股捻向为s捻。5.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载体块,将载体修剪成方块状,而后利用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将其晾干、灭菌后获得载体块备用;s2、染毒s21、在生物安全柜中,将由步骤s1处理获得的载体块分成三类、每类八块,将每类的载体块分别放置到十二孔细胞培养板中;s22、用吸管吸取50μl病毒悬液滴加在载体块的表面,并在室温、35%相对湿度下静置;s23、在加入病毒悬液后的0h、1h、2h、6h、24h、48h、72h洗脱病毒;s3、病毒滴定实验s31、在九十六孔细胞培养板中预先加好vero细胞;s32、病毒洗脱液进行连续10倍稀释,加入九十六孔细胞培养板中滴定病毒,在滴定的第四天观察并记录细胞病变,并用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伤口防护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将载体修剪成1x1cm的方块状;利用压力蒸汽设备进行灭菌。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伤口防护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病毒悬液的病毒滴度为106tcid50/ml;室温的温度范围为25-27℃。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伤口防护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3中洗脱病毒步骤具体包括:s231、向十二孔细胞培养板中加入500μl细胞维持液;s232、反复吹打细胞维持液的表面,接着收集洗脱液;s233、每个样品中的每个时间点做三个复孔。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伤口防护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1中所述vero细胞的细胞数为2
×
104个/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伤口防护用材料,包括载体,所述载体上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伤口防护用材料,采用浸涂有用于防护伤口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病毒悬液的载体贴附于伤口处,可在避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的基础上促进伤口的愈合。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的基础上促进伤口的愈合。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军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2
技术公布日:2022/9/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