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9799发布日期:2022-08-09 19:2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


背景技术:

2.脑部手术过程中需要拨动脑部组织以便观察脑内病变或受损组织的情况。为了保证观察视野,脑压板需要配合吸引器一并使用以吸除渗出的液体,在操作时需要一人使用脑压板,另一人使用吸引器,操作较为不便。可见,现有的脑压板仍然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本实用新型提供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包括脑压板本体,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通流口,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后端设有第二通流口,所述第一通流口和所述第二通流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流口之间形成有吸引通道;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前端部呈扁平状,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后端部呈圆柱形。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脑压板本体的前端部呈扁平状厚度较小拨动脑组织进行观察,脑压板本体的后端部呈圆柱状,便于与负压吸引机的连接管直接连接;该脑压板一方面集合了吸引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其前端部扁平、后端部圆柱形的形状设计,使得该脑压板本体能够在尽量不增大脑压板的厚度的前提下,直接与原用于与吸引器匹配的负压吸引机的连接管相连接,操作便捷,且匹配成本低。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前端部为逐渐向前缩小的结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前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端部的厚度。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前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以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前端部的外表面为起始延伸至所述脑压板本体的后端部的内表面。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通流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通流口,且所述吸引通道自所述第二通流口向第一通流口延伸的过程中内径单调地减小。
1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1-脑压板本体;11-前端部;111-第一通流口;12-后端部;121-第二通流
口。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19.本实施例涉及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包括脑压板本体1,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通流口111,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后端设有第二通流口121,所述第一通流口111和所述第二通流口121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流口121之间形成有吸引通道;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呈扁平状,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后端部12呈圆柱形。
20.该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呈扁平状厚度较小拨动脑组织进行观察,脑压板本体1的后端部12呈圆柱状,便于与负压吸引机的连接管直接连接;该脑压板一方面集合了吸引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其前端部11扁平、后端部12圆柱形的形状设计,使得该脑压板本体1能够在尽量不增大脑压板的厚度的前提下,直接与原用于与吸引器匹配的负压吸引机的连接管相连接,操作便捷,且匹配成本低。
21.进一步的,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为逐渐向前缩小的结构。脑压板的前端部11逐渐缩小,尽量地减少脑压板前端部11的体积,进而更便拨动脑组织,此外,由于后部的宽度比前部的宽度大,此脑压板在拨动脑组织时,还能够较好地减轻非目标观察位置的脑组织阻挡视野的程度。
22.进一步的,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的厚度小于所述后端部12的厚度。后端部12厚度大于前端部11的厚度可为该脑压板本体1配备较大的连接管从而配备较大吸力的负压吸引机。
23.进一步的,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以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的外表面为起始延伸至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后端部12的内表面。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设计弧面,在脑压板本体1伸入脑组织时能够很大程度地避免脑压板本体1对脑组织造成切割效应,减少使用脑压板本体1对脑组织造成损害的可能。
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流口111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通流口121,且所述吸引通道自所述第二通流口121向第一通流口111延伸的过程中内径单调地减小。在对脑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脑组织所渗出的液体呈粘稠状,如上设计单调减小的吸引通道有利于为渗出的液体提供通畅的通流,提高吸引通道的通流能力。
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脑压板本体(1),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通流口(111),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后端设有第二通流口(121),所述第一通流口(111)和所述第二通流口(121)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流口(121)之间形成有吸引通道;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呈扁平状,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后端部(12)呈圆柱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为逐渐向前缩小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的厚度小于所述后端部(12)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以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前端部(11)的外表面为起始延伸至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后端部(12)的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流口(111)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通流口(121),且所述吸引通道自所述第二通流口(121)向第一通流口(111)延伸的过程中内径单调地减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吸引功能的脑压板,包括脑压板本体,脑压板本体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通流口,脑压板本体的后端设有第二通流口,第一通流口和第二通流口连通,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口之间形成有吸引通道;脑压板本体的前端部呈扁平状,脑压板本体的后端部呈圆柱形。该脑压板一方面集合了吸引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其前端部扁平、后端部圆柱形的形状设计,使得该脑压板本体能够在尽量不增大脑压板的厚度的前提下,直接与原用于与吸引器匹配的负压吸引机的连接管相连接,操作便捷,且匹配成本低。且匹配成本低。且匹配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翁中海 潘长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