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针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508阅读:3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针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可以作针刺和理疗用的电子针疗仪,属于医疗器械类。现有的电疗仪器,尤其是便携式的,一般都是采用晶体管自激式间歇振荡器来产生电脉冲,其频率不可调,幅度不易控制,结果使得治疗效果极不稳定。如对同一种疾病,由于各个人对脉冲频率适应性不同,所得到的疗效就不同;另一方面,对同一个病人,却不能根据不同疾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频率进行治疗。这种电疗仪的功能单一,或者只是脉冲式的,或者只是音频式的,且频率不可调,电池的电能利用率低。目前还有一种自动变频功能的电疗仪器,即扫频治疗仪,其功耗高、体积大、笨重、携带不便。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克服上述缺点,将针疗仪做成袖珍式,在电路中采用一块低功耗的CMOS集成电路来产生电脉冲和音频振荡信号,并且对频率进行调制,从而可以控制电脉冲和音频电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另外采取一种优化电路来降低电池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是这样设计的整个电路以一块14端头的CMOS集成电路(IC)为核心,将集成电路的各个端头分别与电路中的其它元器件连接,组成有不同功能的完整电路。其中的连接方式和构成是将集成电路(IC)的两个端头与电阻器(R3)、电容器(C2)连接组成音频振荡器;将集成电路(IC)的两个端头与电阻器(R4)、电容器(C3)连接组成低频振荡器;将集成电路(IC)的两个端头与电阻器(R5、R6)、晶体管(T2、T3)连接组成开关放大器;将集成电路的一个端头与电阻器(R1)、晶体管(T1)连接组成间歇供电电路,一端与两个电阻器(R5、R6)、一个电容器(C4)、两个晶体管(T2、T3)、变压器(L)连接组成脉冲发生器。
由发光二极管(D2)和电阻器(R2)与集成电路(IC)连接组成的脉冲指示灯(4),既可作电源指示灯,又可以用来显示针状脉冲的快慢。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供电采用间歇式供电方式,即用集成电路(IC)产生方波脉冲,通过电阻器(R1)来控制晶体管(T1)进行开或关。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电池利用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同时进行多穴位的治疗,本实用新型将与人体穴位接触的触头部分改进设计为吸盘式。吸盘(9)用橡胶制成半球形,连接在针疗仪输出端引线(8)一端的金属棒电极(10)从吸盘(9)的中心穿过。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式触头数目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制成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治疗功能电针刺和音频电理疗。两种功能的转换由一个安在外壳(1)侧面的功能开关(2)来完成。由脉冲发生器产生的电脉冲和音频振荡器产生的音频电信号的最大幅度和频率可以通过电位器(W1、W2)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电疗仪相比,具有频率、幅度可调、易控制,功能多、适用面广,体积小、易携带,耗电量小,成本低等优点。


如下图1为电子针疗仪外形图;图2为电子针疗仪电路图。
附图标记图1中,1.外壳2.功能转换开关3.频率调节开关4.指示灯5.输出插座6.幅度调节开关7.插头8.输出引线9.吸盘10.触头电极。
图2中,R为电阻器 C为电容器 T为晶体管 D为二极管 W为电位器 K为开关 IC为集成电路 L为变压器 E为电源 ZC为输出插座
权利要求1.一种由晶体管、变压器、电阻器、电容器、外壳、触头组成的电子针疗仪,其特征是电路中有一块CMOS集成电路,针疗仪输出端的外接触头是吸盘式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针疗仪,其特征是CMOS集成电路在整个电路中与其它各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及构成是(1) 其中有两个端头与一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容器连接组成音频振荡器;(2) 其中有两个端头与一个电阻器、一个电容器连接组成低频振荡器;(3) 其中有两个端头与两个电阻器、两个晶体管连接组成开关式功率放大器;(4) 其中有一个端头与一个电阻器、一个晶体管连接组成间歇供电电路,一个端头与两个晶体管、两个电阻器、一个电容器、变压器组成脉冲发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针疗仪,其特征是吸盘式触头是由一个半球形橡胶吸盘和一个穿过吸盘中心的金属棒电极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针疗仪,由CMOS集成电路、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变压器、外壳、外接吸盘式触头组成。该针疗仪具备电脉冲和音频理疗两种功能,输出频率和幅度可以根据不同病症和不同病人的需要进行调整,适用范围广。吸盘式触头可同时进行多穴位治疗,优化电路使电池耗能小,寿命长。同时它还具有体积小、易携带、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N1/32GK2031293SQ8820426
公开日1989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12日
发明者何昌政 申请人:何昌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