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870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皮肤病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方面。
现有技术治疗皮肤病及雀斑,大多数用喷冻法和棉签法。喷涂的面积过大,伤正常皮肤,患者痛苦大。其所用的器械为大型冷冻机,使用中常出事故,耗液量大,各医院购置一台需三千多元,成本高。目前也有采用电子火针,电灼器之类,这类器械均不利于临床,属手术室附属设备,且都体积大,程序复杂,而采用激光疗法,虽比以上其它器械先进,能使色素痣、软疣类病得到治愈,但治疗周期长,最多连续使用二十五分钟即关机,不能连续使用,治疗皮肤疾病的范围不广,而且易留下麻坑,影响美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以上各种器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造价低,治疗范围广的理想治疗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治疗仪是由一绝缘手柄1和治疗头2靠电加热装置连接在一起,然后利用电加热装置产生的热传到治疗头上,使之达到一定温度,然后使治疗头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各种治疗头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选择一种能破坏人体病灶的15W电阻丝3,然后将其套于金属导热管4内,金属导热管4的一端固定在一个耐高温的绝缘管5上,耐高温绝缘管5上有两接线柱,电阻丝3的正、负引线接在接线柱9上,手柄1也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内部为中空结构,它和绝缘管5靠螺纹连在一起,手柄尾部有一孔,导线11通过绝缘管接线柱9和电阻丝3的正负极相连,导线的另一端接在一个触电安全保护装置上,然后再和电源相接,用铜做成适合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治疗头2,该治疗头的后部为开有勾槽的圆柱形金属管,前部为实体,治疗头根据病变情况可做成针状10,圆柱状6,铲状7,竖折针头状8,该治疗头2可以和金属导热管紧密配合在一起。
使用本器械治疗雀斑,雀斑样痣,黄褐斑,咖啡斑时,采用竖折针头状治疗头,治疗头8接通电源及安全触电装置50-60秒,然后对准病患部位轻轻一点,病患部位立即消失,不用做任何处理,五天后脱痂,病情痊愈。
使用本器械治疗痤疮,扁平疣,老年角化症,汗管瘤,汗斑,皮脂腺瘤,胶质粟丘诊,各种色素痣,皮内痣,黑头粉刺痣,蜘蛛痣时,用圆柱状治疗头6常规消毒轻轻压在病灶上,直至和原皮肤一样平为止,然后不做任何处理,3-5天结痂痊愈。
使用本器械治疗尖锐湿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皮脂腺瘤,囊性腺样皮瘤,脸黄瘤,血管角化瘤,皮赘时采用圆柱状治疗头6,先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夹子夹住瘤头,将瘤体竖起,然后对准根部将其消平,3-5天痊愈。
用本器械治疗血管瘤时,使用铲状治疗头7,常规消毒,然后用治疗头压住瘤体,将其压平,直到发白为止,十天后结痂脱落,不用任何处理。
使用本器械可治疗三十余种皮肤病,治疗部位不留任何痕迹。效果好,疗程短,而且该器械成本低,操作简单,是治疗皮肤病的理想器械。
权利要求1.一种由手柄和治疗头组成的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柄1和治疗头2由电加热装置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电加热装置由电阻丝3、金属导热管4、绝缘管5组成,电阻丝套于金属导热管4内,金属导热管4的一端固定在绝缘管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丝的正负极引线分别在绝缘管5的接线柱上且其电阻丝为15W的电阻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该手柄1为绝缘手柄,且和电加热装置由绝缘管上的螺纹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头2的后部为开有勾槽的圆柱形金属管,前部为实体,该治疗头和电加热装置上的金属导热管紧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头为针状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头为圆柱状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头可做成铲状7。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头可做成竖折针头状8。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器械,本器械由手柄和治疗头通过电加热装置连接在一起,电加热装置由电阻丝、金属导热管、绝缘管组成。治疗头紧密配合在金属导热管上,治疗头有四种形状,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头,本器械是利用电加热装置产生的热传到治疗头上,使之达到一定温度,然后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治疗范围广,且治疗部位不留任何痕迹,是治疗皮肤病的理想器械。
文档编号A61F7/00GK2081293SQ90225220
公开日1991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27日
发明者张丽, 吴伟 申请人:张丽, 吴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