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193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针灸针,属医疗器械领域。
现有的不锈钢灸针基本保持古代针的原貌,近年出现的磁疗针大多拖有长长的导线,用外接电源,使用不方便,如CN2030490U便携式磁针疗机是由磁疗针和控制箱共同完成的,它的自激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及两组直流工作电源均设于控制箱内,磁疗针本身,仅包括针头、连接杆、背帽,它靠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推动及控制,虽然有一个共同的外壳,体积较大;由于磁疗针需要使用外接电源,一个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往往只能同时推动1~3针,如欲多组磁疗针同时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花费多组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不利多穴治疗。且多针只能使用同一种固定频率,患者虽有针感,但这种针感是沿电流方向出现的电肌兴奋,故效率与疗效均较差。有些针磁仪如CN2032077U组合式磁缇针CN86208292U远红外线电子针灸器存在不能用于针刺透达腧穴深层,或热能虽能透达穴位深层,但只适宜治塞性病,或使用时间稍长后,患者易出现耐针性等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针炙针,它通过模拟人体各部位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求得针体与经络腧穴共振,使患者真正“得气”,这种“得气”沿人体脏腑经络的自然排布而循环,从而调节脏腑的阴阳虚实,激发人体自身正气,达到治病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将针、电源、电路、激发脉冲与调频装置均集中于针头、针壳、针盖本身、大幅度缩小针柄表面积,同时还能达到根据需要定时及调整需要频率。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做到一穴一针,针炙时不设导线,从而方便使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针炙针,包括由针盖2、针壳3、针底4组成的针柄1,内含电池21、电源开关11、频率调节器12S、12R、定时器NE555,功率放大器BG1,电容C组成的定时、调频电路、针头5和针身6,其特征是针柄1外无导线内设定时、调频电路、针柄1长度0.7~9cm,直径0.2~3cm,其频率调节器12R、12S沿针壳3的长度纵向并行排列;针底4上设固定针身6位置的针卡15,铁芯16T、U、V,穿过针底4中心,铁芯外部缠绕线圈33b、c、d,弹簧片17W、X、Y的一端直接焊在铁芯上,铁芯16T、U、V的下部设针孔29,针身6的尾部针尾18留针尾孔19,插在针孔29中,针卡15卡在针尾孔19中,打开电源开关11接通电源,电流通过线圈33b、c、d时铁芯16T、U、V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铁芯16T、U、V吸住,没有电流通过则磁场消失,弹簧片17W、X、Y的振动频率传递给针身6,针盖2内设二极管8,管脚接线柱9G、H(正极)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O、P,针盖2底部的薄铜片20与接线柱9I连接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Q并接入电池21的负极,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M、N分别与针头接线柱9J、K连接。频率调节器12R、12S包括一个沿针壳3长度纵向排列的调节槽14,在该调节槽14的底部一侧是薄铜片31Z,另一侧是电阻层30,调节架13可以在调节槽14中上下滑动,调节架13与调节槽14接触颈端设铜薄片31a。定时调频电路中的E型电路为两个二极管8(D1、D2)分别为电容C提供两个分列的充放电通道,用频率调节器12S(W1)调节脉冲输出频率,接通电源开关11(K1)时,电流通过R3D1W1给电容C充电,使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然后电容C通过W1D2R2NE555的Q脚放电输出脉冲,通过R4接通音频输出器22(HFC9300)的B脚,其C脚有音频电流输出,通过频率调节器W2输送给BG1基极放大,使针头5部分的铁芯16T、U、V,线圈33b、c、d产生磁场,推动弹簧片17w、x、y振动,定时脉冲输出频率为0.1~0.00027Hz。定时调频电路中的F型电路为接通电源开关11(K1)后,电容C通过W1R1充电,这时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出脚Q有脉冲电流输出,使铁芯16T、U、V和线圈33b、c、d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吸,当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时,通过触发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入脚S放电输出电流,铁芯不产生磁场,弹簧片被释放,针身6随之振动,脉冲输出频率>120Hz。针头5中的A型针头结构为穿过针底4上的柱形铁芯16T外端缠绕线圈33b,弹簧片17W头部呈Z形,尾部焊在铁芯16T上,铁芯16T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W的振动频率0~8000Hz。针头5中的B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C缠绕在硅钢片铁芯16U中,铁芯嘴37为园形,与固定于针底4上的支架34e螺纹连接,弹簧片17x,固定在穿过针底4中心的铁环32上,呈重叠Z形,弹簧片17x的尾部直接固定在铁环32上,头部采用铁质园盘36,铁芯16U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x的振动频率0~8000Hz。针头5中的C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d缠绕在变压器铁芯16V的中间舌片上,变压器39的初级线圈二线头分别焊接在接线柱9J、9K上,次级线圈抽出一头焊接在接线柱91上,91与铁环32,针身6连接。针头5中的D型针头结构为支架34f固定在针底4上,微型电机35固定在支架34f中央,弹簧片17y固定在铁环32上,弹簧片17y一端卡在齿轮40的齿牙间,齿轮40与微型电机35同轴,弹簧片17y的振动频率为0~1200Hz。
本发明具有下述特点(1)体积小,针柄外没有导线,使用方便。
(2)一机一针多穴治病不受限制,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
(3)具有自动定时,自行振动的功能,代替了人力刮针、弹针、捻针等行针手法,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4)针头振动频率调节范围宽,能摸仿人体各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从而形成经络、腧穴与针体共振,针感强,疗效显著。
(5)针头间歇振动,针感保持时间长,患者不易产生耐针性。
(6)具务4种针头、聚针、磁、热、波为一体,能治疗多种病症,无论寒、热、虚、实病证都有很好的疗效。


图1为针柄示意图。
图2为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结构示意图。
A-针盖示意图;B-针壳示意图;C-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剖视示意图。
A-针盖剖视示意图;B-针壳剖视示意图;C-针卡结构示意图;D-针底结构剖视图;E-针尾结构示意图。
图5 A-针壳外部展开示意图;B-调节器结构剖视图。
图6 A-调节架结构示意图;B-调节架剖视示意图。
图7 A-A型针头结构示意图;
B-B型针头结构示意图;
C-C型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8为D型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针底、针身、针卡、铁芯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接线柱插孔O、P、Q和薄铜带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铁芯与弹簧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E型电路图。
图14为F型电路图。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发明参见图1~2针柄1采用质量轻、坚硬、绝缘性好、色泽鲜艳、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对于针柄1直径和长度h的限定是基于即要使针柄内能够放置自动定时,调频装置,又要使针柄不致重量及体积过大而影响使用的考虑,经反复试验确定。针盖2、针壳3、针底4,两条纵向平行的频率调节器12S、12R,针卡15,针身6。
参见图3~4、10,针盖2上设二极管8,它的管脚9G、9H(正极)分别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0、P中,针盖2的底面设接线柱9I(负极)和薄铜片20,接线柱9I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Q中,针盖盖在针壳3上,要求各接触点接触良好不松动。二极管8中显示流过针头5的电流大小及频率快慢。
放置于针壳3内部的电池21正极直接与薄铜带24接触,该薄铜带和它下面的插孔100、P、Q绝缘。电池卡23用于固定电池,针壳内的集成块22,组件25即E、F型电路中的定时器NE555,音频输出器HFC9300,功率放大器BG1的组合。
针壳3与针头的连接见图3B、C,图4c、d、e,针壳3的接线柱10M、N分别连接针头接线柱9J、9K(正极)。针壳3下缘设针卡孔26,将固定于针底4上的针卡15穿入针卡孔26中,针底4为一平面,针卡15外端缠绕针卡弹簧28,针底的中心留针孔29,铁芯16T,针尾18从针孔29穿过,针尾18为长方形,针尾尖为坡形,在针尾18中央留针尾孔19,针身6固定在针尾孔19中。
参见图5~6,调节槽14的两端,一端为薄铜片31Z,另一端为电阻层30,利用调节架13在调节槽14中上下滑动,调节架13的颈部镀有铜薄片31a,其尺寸与调节槽中的凹槽配合。调节架13,调节槽14、铜薄片31z、a,电阻层30的组合称为调节器12R、12S。
现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针头的结构及用法。
参见图7~8、12A型针头由弹簧片17W,铁芯16T,线包33b,针底4,针卡孔26,接线柱9J、K和针身6组成。弹簧片17W头部呈Z形,尾部直接焊在铁芯上。铁芯16T要用导磁性能好的材料制作。
B型针头由线圈33c,铁芯16U,支架34e,铁片36,弹簧片17x,铁环32,接线柱9J、K,针身6,针卡孔26组成。
C型针头由变压器39,铁芯16V,线圈33d,接线柱9J、K、1,针底4,针卡孔26,铁环32,针身6组成。9I上的感应电压>2500V,应以人体穴位略有感觉为好,针卡15用绝缘,坚硬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
D型针头由电机35,支架34f,齿轮40,弹簧片17y,铁环32,接线柱9J、K,针底4,针卡孔26,针身6组成。
以上四种针头的针底,接线柱J、K的形状,大小制作都相同。针身6除A型针头用导磁性能好的材料制作外,B、C、D型针头都可用磁性材料制作。要求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针身的大小、形状都相同。针卡15除C型针头的针卡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外,其余三种针头的针卡都用质量轻,不易变形,耐用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四种针头的针卡形状结构均相同。
参见图9针卡15与针身6的方向垂直,卡在针尾孔19中,使针身6不能上下活动,要换针时,只需要将针卡15用力向上拔出一些将针尾18抽出即可进行更换,等针头调节好了以后,针底可用胶封闭固定在针壳3下部。
图11是接线柱9与插孔27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3~14,E型电路中电阻R2=R3=1KΩ,频率调节器12S(W1)=5μΩ时,定时脉冲输出频率可从每秒0.1Hz至每秒0.00027Hz之间任意调节。在接通电路开关11(K1)后,电流通过R3D1W1给电容C充电,当电压升至一定值时,电容C通过W1D2R2NE555的Q′脚放电,这时输出脚Q有脉冲输出,通过R4接通了音频集成块HFC9300的开关B脚,HFC9300C脚便有音频电流输出,通过W2输送给三极管BG1基极进行功率放大,以推动负载使针头产生磁场,触发振动。HFC9300C脚在输出音频电流20秒钟后自动关闭,针头铁芯16T、U、V不再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不再振动,此时HFC9300B脚等待NE555Q脚的下一个脉冲指令再次接通HFC9300的开关。12R(W2)控制着流过负载电流的大小,二极管D3用来指示流过负载电流的大小和频率快慢。
F型电路由脉冲发生器NE555和负载组成。它没有定时电路,G、H、I、J、KJ是接线柱的接触点,12S(W1)12R(W2)分别是频率调节器,二极管8(LED)用来指示流动负载电流的强弱及频率的快慢,12S(W1)控制着NE555的放电脚Q′和触发输入脚S,当接通电源开关K1后,电容C通过W1R1开始充龟,这时输出脚Q有脉冲电流输出,铁芯16T、U、V产生磁力,簧片17w、x、y被吸,当电容C电压升至一定值时,电容C通过触发输入脚S开始放电,此时输出端Q没有电流输出,铁芯16T、U、V不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释放。如此往复,铁芯产生交变磁场,针头便随着磁场的变化而振动。12S(W1)控制着脉冲输出的频率,12R(W2)控制着流过针头电流的大小。调节12S(W1)可使针头弹簧片的振动频率从每秒0至每秒8000Hz之间任意选择。
上述两种电路对四种针头类型都是适用的。
使用本发明的操作程序为将针刺入人体腧穴后,接通电源开关11,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如果需泻者,将电流调节器12R缓慢推动向下移动使铁芯16T、U、V产生磁场,针身振动,其强弱以患者能够接受为度,然后再调节频率或定时调节器12S(W1)使频率加快或缩短振动间隔周期,以针感最为明显时为最佳。若需补者则将电流调节器12R向下推动少些,使针体振动或脉冲感应少些,然后再调节频率或时间调节器12(W1)使脉冲频率慢些,针体振动弱、间歇长些。总之,根据中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治疗原则,适当调节针体的磁、热、频振动的强弱,患者很容易“得气“,针感保持时间长,病愈快,疗效显著。
本发明适用于能用一般针灸针治疗的各种病症。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针灸针,包括由针盖2、针壳3、针底4组成的针柄1,内含电池21、电源开关11、频率调节器12S、12R、定时器NE555,功率放大器BG1,电容C组成的定时、调频电路、针头5和针身6,其特征是a、针柄1外无导线内设定时、调频电路、针柄1长度0.7~9cm,直径0.2~3cm,其频率调节器12R、12S沿针壳3的长度纵向并行排列;b、针底4上设固定针身6位置的针卡15,铁芯16T、U、V,穿过针底4中心,铁芯外部缠绕线圈33b、c、d,弹簧片17W、X、Y的一端直接焊在铁芯上,铁芯16T、U、V的下部设针孔29,针身6的尾部针尾18留针尾孔19,插在针孔29中,针卡15卡在针尾孔19中,打开电源开关11接通电源,电流通过线圈33b、c、d时铁芯16T、U、V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铁芯16T、U、V吸住,没有电流通过则磁场消失,弹簧片17W、X、Y的振动频率传递给针身6;c、针盖2内设二极管8,管脚接线柱9G、H(正极)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O、P,针盖2底部的薄铜片20与接线柱9I连接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Q并接入电池21的负极,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M、N分别与针头接线柱9J、K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频率调节器12R、12S包括一个沿针壳3长度纵向排列的调节槽14,在该调节槽14的底部一侧是薄铜片31Z,另一侧是电阻层30,调节架13可以在调节槽14中上下滑动,调节架13与调节槽14接触颈端设铜薄片31a。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定时调频电路中的E型电路为两个二极管8(D1、D2)分别为电容C提供两个分列的充放电通道,用频率调节器12S(W1)调节脉冲输出频率,接通电源开关11(K1)时,电流通过R3D1W1给电容C充电,使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然后电容C通过W1D2R2NE555的Q脚放电输出脉冲,通过R4接通音频输出器22(HFC9300)的B脚,其C脚有音频电流输出,通过频率调节器W2输送给BG1基极放大,使针头5部分的铁芯16T、U、V,线圈33b、c、d产生磁场,推动弹簧片17w、x、y振动,定时脉冲输出频率为0.1~0.00027Hz。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定时、调频电路中的F型电路为接通电源开关11(K1)后,电容C通过W1R1充电,这时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出脚Q有脉冲电流输出,使铁芯16T、U、V和线圈33b、c、d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吸,当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时,通过触发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入脚S放电输出电流,铁芯不产生磁场,弹簧片被释放,针身6随之振动,脉冲输出频率>120Hz。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A型针头结构为穿过针底4上的柱形铁芯16T外端缠绕线圈33b,弹簧片17W头部呈Z形,尾部焊在铁芯16T上,铁芯16T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W的振动频率0~8000Hz。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B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C缠绕在硅钢片铁芯16U中,铁芯嘴37为园形,与固定于针底4上的支架34e螺纹连接,弹簧片17x固定在穿过针底4中心的铁环32上,呈重叠Z形,弹簧片17x的尾部直接固定在铁环32上,头部采用铁质园盘36,铁芯16U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x的振动频率0~8000Hz。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C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d缠绕在变压器铁芯16V的中间舌片上,变压器39的初级线圈二线头分别焊接在接线柱9J、9K上,次级线圈抽出一头焊接在接线柱91上,91与铁环32,针身6连接。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D型针头结构为支架34f固定在针底4上,微型电机35固定在支架34f中央,弹簧片17y固定在铁环32上,弹簧片17y一端卡在齿轮40的齿牙间,齿轮40与微型电机35同轴,弹簧片17y的振动频率为0~1200Hz。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除针头5A型的针尾18用导磁性强的材料制作外,其余针尾18都用磁性材料制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由针盖、针壳、针底、针身、E、F型电路,A、B、C、D型针头组成,它集针、磁、电疗为一体,通过针头簧片的振动,模仿人体各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取得针体与经络腧穴的共振,从而达到调节脏腑阴、阳、虚实,激发人体正气、治病祛邪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H39/08GK1059275SQ91104810
公开日1992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28日
发明者吴雅军, 张未 申请人:吴雅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