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足部反射区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742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足部反射区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疗法机械,特别是通过按摩刺激足部反射区的保健治疗器械。
足部按摩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其基本理论阐明了连结人体五脏六腑的经脉有半数起止于足部,双脚共有穴位126个之多,占人体穴位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脚为精气之根,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生物全息医学证明,足底排列着人体的心、肺、肝、肾、胃肠等数十个器官的特定反射区,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射区,就能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促进血气流畅,调整失衡状态,达到治病、防病、康复、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以往的足部按摩治疗,基本是手工按摩的,施术者由于经常高强度地运用手指和指间关节,容易引起局部劳损、腱鞘炎或骨刺增生等弊端。
近年来出现的足按摩器,有实用新型CN91209123《足部健身按摩器》,那是表面设计成生理按摩曲线的两个滚棒,在绕轴转动时,藉棒表面的颗粒凸起,与足底相互按摩,而达刺激相应反射区。还有申请号91214693·1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的“一种手足熏蒸按摩器”,是在一个转动的足按摩器基础上,增加一种药物熏蒸箱,兼具按摩与熏蒸的功能。而其足按摩器只是辊轴上的两个简易按摩轮。现有的按摩器均是由其表面作圆周运动的转动体构成按摩块,只有一种按摩方式,最多有熏蒸与按摩两种功能,治疗强度有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以及有机地结合各种治疗方法的足部反射区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用橡胶、塑料或橡塑材料制成一个包括盆底和盆沿的盆子。盆子外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正八边形。盆底表面分布有由众多突起的小颗粒和小半球排列成的点阵,由较小的小颗粒围着稍大的小半球,这种点阵排列,将盆底划分为若干块脚踏板块。例如在一个正八边形的盆子里,这些板块可以按九宫八卦的方式,而使盆子成为由众多突点表示挂爻的八卦盘。再在盆底中心位置上设置一个其外表面分布有众多突起的小圆点的按摩柱,柱顶端也呈圆头状。在柱的外围四周分别装置两根可在盆底上转动的按摩棒,和两个可在盆底上滚动的按摩球。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柱周围的四个方向上,例如,东西方向各是一根按摩棒,南北方向则各是一个按摩球。按摩棒置于盆底上预设的轴承位置上,用脚踩动,它可绕轴转动;按摩球置于盆底上预设的半球坑中,同样可在坑中自由滚动。
上述按摩棒也可用橡胶、塑料或橡塑材料等做成。棒表面分布有一排排突起的圆头齿突,而棒两头的圆轴端置于盆底上预设的半圆槽的轴承里,该棒可绕轴转动。各排齿突成纵向排列,棒身横截面呈现出一个齿尖是圆头形的齿轮状。在盆底相应位置预设的两个半球坑里放置两个按摩球,在球的上半部盖上一个定位环并固定之,使球只能在半球坑里自由滚动而不致脱出。球的材质可以是金属、硬塑料或石料,其大小以足底踏住它能驱使它自由滑动为宜。而位于盆中心位置的按摩柱则是由圆柱体,复盖于其上的钟罩和圆头销钉构成,销钉从罩底中心处的一小孔插入圆柱顶并紧固之,使罩固定于柱体上,由于圆柱体是连结在盆底上的,其顶部呈圆弧状,销钉头也是一个半圆弧体,整个按摩柱以一个圆弧状的顶端竖立在盆正中,而罩的外表面分布众多突起的小圆点或圆形齿突。按摩柱、按摩棒、按摩球这三种按摩构件,外表面上所有突起处或可与足底接触的部位都作成圆弧状,或呈曲线,体现了太极图的“以圆为形、圆转不息”的神韵。
使用本实用新型按摩器,按摩功能多样化。当脚踏到盆底上,与盆底来回摩擦时,在众多小颗粒和半圆球作用下,由于其表面均呈圆弧状,对脚底起到圆滑的按压作用。双足来回踩动按摩棒的时候,棒上一排排齿状分布的小圆头,对足底起到转动按摩作用,刺激足底反射区。将盆的方位移动90°角,踩摩按摩球,又可选择性的对足底局部的相关反射区起重点按摩作用。而按摩柱外表面上众多的圆形齿突可按摩脚面及脚内外侧反射区,柱端圆头则对足底反射区起重点刺激或压迫刺激作用。本按摩器揉合了传统的人工足部按摩手法对足部反射区刺激的各种类型,它能按使用者的要求或耐受力大小,来调节按摩的强度。并将物理按摩、水疗或药汤浴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综合性多功能的良性刺激足部反射区,更有效地启动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改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和自我修复能力,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的协调、平衡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综合性多功能。本按摩器将按摩、水浴或药汤浴等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使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更显著。
2、本按摩器避免了单一的足底按摩,能够对足底、足面及足内外侧面的反射区同时进行按摩。
3、各种形状的按摩构件功能各异,既可进行多反射区的按摩,又可选择性地对局部反射区进行重点按摩。
4、具有模拟传统人工按摩对足部反射区刺激的各种类型及其按摩手法的优点,同时可按使用者的要求或耐受力调节按摩刺激的强度。
5、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不需外加动力,成本较低。如用塑料制造,还可一次注塑成型,再装上按摩构件即可。
6、使用简易、方便、省力。使用者只需坐着活动双腿即可。无论男女老幼、体弱病残者,均可使用。相对于人工按摩,又可避免了施术者经常运用手指及指间关节,所引起的局部劳损、腱鞘炎和骨刺增生等。
7、一物多用。卸去按摩构件,可作普通盆子使用。


图1是本按摩器的透视图。图2是按摩器的俯视图,其中(1,1’)是按摩棒,(2,2’)是按摩球,(3)是按摩柱,(4)是该柱的顶端,(5)是盆底上的半圆球,(6)是小颗粒,(7)是盒底,(8)是盆沿。图3是按摩棒零件图,其中(9)是齿突,(11)是半圆槽。图4是按摩零件图,其中(12)是定位环,(13)是半球坑。图5是按摩柱的纵剖视和横剖视图,其中(14)是圆柱体,(15)是钟罩,(16)是其外表面上突起的圆形齿突,(17)是销钉。图6是单个小颗粒和半圆球的剖视图。
实施例以热塑性塑料整体注塑成一个对边距48CM的正八边形水盆。盆底(7)如图2所示,分布有众多的小颗粒(6)和半圆球(5)。盆沿(8)高20CM。该盆的中心位置上连结有一个Φ2CM、高3.5CM的圆柱体(14),柱体上端呈圆弧状,正中有一小孔。以橡胶或塑料制成如图5所示的钟罩(15),其外表面分布有许多突起的圆头形齿突(16),将罩倒盖到柱体上,从罩底正中插入园头销钉(17),到柱体的小孔中,使罩与柱体固定,便构成按摩柱(3),销钉的圆头成了该柱的顶端(4)。此外,在该盆底的(1,1’)相应位置上预设置两条长形半圆槽(11),在(2,2’)相应位置上预设两个半球坑(13)。将图3所示的两根按摩棒(2,2’)分别置于半圆槽(11)上方,棒两端圆轴段置于(11)的轴瓦里,该棒便可绕其轴转动。用金属或石料制成两个Φ3.5CM的按摩球(2,2’),按图4所示置于半球坑(13)当中,盖上定位环(12),并以螺钉固定在盆底上。这样,便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按摩器。
权利要求1.一种足部反射区按摩器,包括一个由盆底(7)和盆沿(8)组成的盆子,其特征在于,在盆底中心位置上设置一个其外表面分布有突起的小圆点或圆形齿突的按摩柱(3),该柱的外围四周分别装置两根架在盆底上转动的按摩棒(1、1′)和两个在盆底上滚动的按摩球(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按摩柱(3),由连结于盆底中心的圆柱体(14)、倒盖上钟罩(15)、于其顶端插入圆头销钉(17)而构成,钟罩外表面分布有突起的圆形齿突(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按摩棒(1,1’)表面分布有一排排突起的圆头齿突,而棒两头的圆轴端置于盆底预设的半圆槽(11)的轴瓦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按摩球(2,2’)是由金属、硬塑料或石料制造,并置于盆底预设的半球坑(13)里,再盖上并固定定位环(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盆子是用橡胶、塑料或橡塑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盆底表面上排列有众多的突起小颗粒和小半球。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足部反射区按摩器,是在一个底面上布满小颗粒和小半球点阵的盆子里,盆中心设置按摩柱,柱四周分别装置按摩棒和按摩球。盆盛浴液,可使按摩、水疗和药浴等治疗方式有机结合,并具有模拟传统人工按摩对足部反射区刺激的各种类型及其优点,操作简易,适用面广,可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使用效果甚佳。
文档编号A61H15/00GK2155213SQ92233958
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7日
发明者尹梅祥, 杜志恒 申请人:尹梅祥, 杜志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