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603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痛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治头痛的中药。
头痛是指头部上半部自眼眶以上至枕下区之间的疼痛。它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疼痛之中。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约占病人主诉的10-50%(《头痛的诊断与治疗》陈自创)。
目前国内外治疗头痛的药品很多。国外及西医多半是采用镇痛剂、镇静剂、安眠剂,以及局部普鲁卡因封闭等(《实用内科学》八版P1993),但长期应用有付作用,例如,吗啡、杜冷丁均有成瘾性,不宜长久使用;强痛定等引起的头晕、恶心、嗜睡;麦角胺能减轻症状,但无预防及根治作用;临床最常用的去痛片长期应用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甚至可诱发肾盂癌及膀胱癌,个别敏感病人出现药物性皮炎和粒细胞减少。(《新编药物学》八版P240)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很多,对于头痛的病因病抗的辨证治疗,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着不同的流派,近年来各地治疗头痛的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二类,一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随症用药,二是针对头痛的病机“瘀血内停”不通则病,选筛和验证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物,无选择地重复作用,损伤正气。我们将1980年至1991年以来的医学期刊进行部分扫描,查阅了大量关于各地研制的治疗头痛的新制剂、新方法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据有关头痛古今文献资料看,治疗方法很多,方药剂多达数十种,但没有发现用本药中的主药组方医治急、慢性头痛的报道,并且大多为个案散在,单一相存,治其症,忽其病,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纯中药头痛宁,为治疗急慢性头痛增加一种新的可选药物,并且具有适应症广,治标又治本,无毒付作用的特点。
本发明的头痛宁由纯中草药组成,其特征在于以白三七为主药,配以丹参、川芎、天麻、柴胡、黄芪、白芷、全虫、蜈蚣、地龙、僵蚕而成,共计十一味药。
其中白三七可用田七代,天麻可用钩麻代,柴胡可用细辛代,白芷可用防风代,可以一个,二个,三个,四个替代。
本发明的适应症中医以内伤头痛为主,西医包括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外伤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病人的病态表现为顽固性或慢性头痛;疼痛部位表现在前额,枕部或两侧太阳穴;疼痛反复发作或发作前有明显诱因;疼痛表现以胀痛、刺痛、牵扯痛主;脑血液图、脑电图、血沾稠度等检查异常者。
疼痛等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无痛苦表情,能坚持工作和学习;中度有疼痛痛苦表情,改变体位痛减,不能坚持工作和学习,有止痛要求;
重度疼痛难忍叫号,搌转不安,肢冷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有立即止痛要求。
本发明的头痛宁不适应于感染中毒、五官科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急性脑出血所引起的头痛。
头痛宁以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集理气补虚、平肝祛风、祛瘀通络为一身。
方中主药白三七,又名竹节人参,接骨丹,为鄂西名贵中药,性平,甘。具有活血止血、补虚强筋、镇痛长骨、理气消肿的功能(《中药大辞典》一版P696),本为治疗跌打损伤骨折之要药。现取其活血镇痛,补虚止血,“止血不留瘀”,“祛瘀生新”的作用,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瘀血内停之头痛。
丹参,活血化瘀,凉血,养血安神;川芎,血中气药,性善疏通,活血行气;天麻,平肝息风,治头晕要药;柴胡,疏肝理气,“肝为血海”,治血宜先治肝;黄芪,补气,气行则血行,不然气虚鼓动无力;白芷,芳香通窍,辛热走窜,善搜脑风,鼓动诸活血化瘀之药直达病所;全虫,蜈蚣,地龙,僵蚕诸虫类药物,搜风祛瘀,活血通络,为兵卒之先锋,有斩将夺员之功。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为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目注于头。外感与内伤皆能相害,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经络病变,气血运行不畅,都能直接地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我们认为除感染中毒,五官科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急性脑出血所引起的头痛外,其他头痛的病机关健是“瘀血阻滞”,因此在组方中以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同时运用“初病在气,久病在血”,“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的理论,在活血化瘀的同时理气补虚,平肝祛风,使之能够拦截病势,治疗急症,具有好的近期疗效,又能祛除病因、病源,防微杜渐,步入坦途,痛止病愈,具有好的远期疗效。
我们在长达八年的头痛宁研制过程中,在数十味药中组方,几经筛选,几十次试验,逐步调整完善了配方。为了对病人的健康负责,不给病人增加新的痛苦,我们自费购买药物,配方自服,剂量由小到大,药味由单味到复方制剂,一天天过去,自身试验无问题,又在亲友(健康人)中应用,确定无毒副作用后,才在亲友头痛患者中试用,疗效满意再应用于头痛患者。经506例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96%以上。
头痛宁复方中药可以用以下比例组方重量百分比最佳比例白三七15-3025丹参15-2520川芎5-1510天麻3-105柴胡5-155黄芪15-2515
白芷5-1510全虫3-103蜈蚣0.5-20.5地龙3-103僵蚕3-103.5头痛宁可以汤剂、散剂和胶囊服用。
汤剂观察了数十例,达到预期目的。但天麻等中药作汤剂使用与胶囊比较(对比观察)药效有一定差异。查证药理资料表明,在煎煮过程中,药理成分散失或破坏。而作为散剂使用,有一定胃肠道反应,入口困难。为了携带方便,易于入口,保持原药的有效成分,我们的病例观察以胶囊为主。
头痛宁胶囊的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2-3粒(每粒含生药0.3g),必要时4-8小时/次,二周为一疗程。
头痛宁胶囊试验病例506例,1985年至1991年,门诊及住院完整病例。男性284人,女性222人;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6岁,其20-35岁35人,35-50岁204人,50-65岁226人,65岁以上42人,以35-65岁最多,占85%;发病时间最短者二天,最长达30余年,其中病程在二月以上者占全部病例的98%以上;诊断脑A硬化216人(高血压病164人),外伤病人49人紧张性头痛54人,血管神经性头病179人,其它头痛8人。
治疗结果1痊愈197人,占38.94%;服药后2小时内疼痛减轻,一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观察满一年不再复发。
2显效289人,占57.11%;服药2小时内无明显减轻,治疗二个疗程以上头痛及伴随症状才消失,一年内复发者。
3无效20人,占3.95%;服药2小时内无明显减轻,治疗二个疗程以上疼痛未消失,或痛情短期内稳定,后复发而换用其他药者。
其详情如下临床诊断痊愈显效无效合计19728920506血管神经头痛78974179紧张性头痛2329254脑A硬化(高血压病)491598216(164)外伤性头痛472049其它0268头痛宁的治疗效果除按上述痊愈、显效、无效进行观察分类外,我们还从90年至91年增加观察了服用头痛宁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共107例(在506例中),其中男69例,女38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50.3岁,病程在2月-20年以上,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A硬化,颈椎病。无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临床符合血瘀病机。
结果表明服用头痛宁以活血化瘀改善了红细胞聚集性(含血粘度低切下降),也可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全血粘度高切降低),血浆粘度下降,提示纤维蛋白原减少,从而血运改善。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的血瘀证是一种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异常,血行瘀滞,粘度增高,则血行不畅,血流缓慢,对组织供氧减少。微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等症状,一般认为血液粘稠度增高的主要因素取决于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粘滞度及血管弹性和几何状态。这些研究进展促使人们重新改进对顽固性和慢性头痛的治疗方案,我们认为降低血粘稠度,对预防和治疗头痛都是有益的。有待进一步扩大治疗,进行统计学处理。
典型病案例一某女,42岁学校教师,因“文革”期间被人打伤头痛,长期头部两侧刺痛,痛剧时呻吟,拒按,心烦易怒,辗转不安,乘车时头如裂开样,苦不堪言,呕吐,先服用本方汤药两剂,当晚疼痛消失,后改用胶囊服用半月,随访至今安康。
例二某男,59岁,干部,患者长期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每因情绪波动,大量饮酒以后,头痛发作,头痛长期服用去痛片、玄胡止痛片后效果不明显,服用“头痛宁”胶囊后头痛消失,复发再服本药效佳。
例三某女,49岁,会计,患者每因天气变化时感畏光、流泪、面红,继则头痛如裂,服用镇脑宁、正天丸等药无明显疗效,服用“头痛宁”后,天气突变头痛末发。
例四某男,23岁,中药士,因维护院内治安,被人打伤头部,住院期间,病区稍有喧闹,或情绪波动则头痛如裂,呻吟,有痛苦表情,用“头痛宁”后疼痛大减,至今未发。
例五某女,52岁,轻纺公司干部,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病史,每因天气变化、情绪波动、劳累而诱发两侧太阳穴痛、眩晕、不能动,服“西比灵”眩晕轻松,但头痛如故,改用“头痛宁”诸症缓解。
例六某男,51岁,市纸厂工人,患者有系统性硬皮病史,每因天气变凉或下雨天则感头痛紧束感,喜按,戴帽保暖疼痛减。日渐疼痛加重,诸法无效,服“头痛宁”后,疼痛消失,长期服用,巩固至今。
例七某女,29岁,银行干部,患者首先发作无明显诱因,实然头痛如裂。眼胀、面红、服去痛片,头痛依旧,换用“头痛宁”症平。以后每逢经期头痛明显,故经前服用本品调理三月,头痛若失。
例八某男,26岁,土管局干部,患者头痛多年,在省某医院确诊为“丛集性头痛”,每因恼怒、思虑、劳累、饮酒、寒冷而诱发头痛,阵发性加重,部位在两侧明显,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服用镇脑宁、去痛片、正天丸、玄胡止痛片等无效,服用“头痛宁”近三月未发。
例九某女,17岁,高中学生,高考前三个月,初考精神紧张,夜寐不安,复习则头痛更甚,其家长甚为忧虑,四处求医,服用去痛片安定、玄胡止痛片,以及中药方等,效果不明显,服用本药后,头痛若失,欲然开朗,后顺利考取武汉大学。
权利要求
1.头痛宁,由纯中草药组成,其特征在于以白三七为主药,配以丹参、川芎、天麻、柴胡、黄芪、白芷、全虫、蜈蚣、地龙、僵蚕而成,共计十一味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痛宁,其特征在于白三七可用田七代,天麻可用钩麻代,柴胡可用细辛代,白芷可用防风代,可以一个,二个,三个,四个替代。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痛宁,其特征在于十一味药可按以下百分比组方重量百分比白三七15-30丹参15-25川芎5-15天麻3-10柴胡5-15黄芪15-25白芷5-15全虫3-10蜈蚣0.5-2地龙3-10僵蚕3-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痛宁,其特征在于十一味药的百分数最佳比例为重量百分比白三七25丹参20川芎10天麻5柴胡5黄芪15白芷10全虫3蜈蚣0.5地龙3僵蚕3.5
5.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头痛宁,其特征在于它是粉状的,装在胶囊之中。
全文摘要
一种医治急、慢性头痛的纯中药头痛宁,它以白三七为主药,配以丹参、川芎、天麻、柴胡、黄芪、白芷、全虫、蜈蚣、地龙、僵蚕而成,共计十一味药组成。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外伤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具有既能治疗急症,又有远期治疗效果,根除病疼的特点。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9/48GK1112424SQ9311401
公开日1995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12日
发明者丁木, 彭燕 申请人:丁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