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颅碎吸术超声定位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10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颅碎吸术超声定位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B超对穿颅碎吸颅内血肿或脑脓肿手术进行定位、引导和实时观察的仪器。
现行的穿颅碎吸术,都是先用CT做病灶立体定位,然后锥穿颅骨,把碎吸管插入血肿、脓肿腔,将其吸除。由于CT的局限性,对于碎吸管在颅内的位置、在颅内的活动情况、碎吸后病灶的变化以及碎吸对周围正常脑结构的影响等,无法作直观、实时的观察。所以目前的穿颅碎吸术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为穿颅碎吸手术提供一种病灶定位、穿刺引导和术中实时观察的装置。
本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个带有底座的类园形基环用以容纳和固定病人头颅。另有一半园形转环,两端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中空轴套结构对称地连接在基环的两侧。转环可绕两轴套中心线作至少180°的旋转。转环之上,有一半园形滑槽,器械把持器滑块沿此槽活动,并可在任一位置上紧紧固定。滑块上有穿刺器械孔道;此孔道所在的平面与转环体所在的平面平行。两中空轴中有一容纳B超探头的孔腔,探头在此孔中不能伸缩但可以旋转,并可随时固定不动。当探头处于所谓基准位时,其扫查平面平行于转环体并正好与器械把持器滑块上的器械孔道重合。一侧B超探头的正中扫描射线正好穿过对侧探头孔,其余各条扫描射线与正中射线均呈不同的夹角,这些扫描射线分别投射到半园形滑槽的不同的位点,在这些位点上,分别刻上相应的上述夹角度数。B超探头是具有穿颅和显示颅内血肿、脓肿及正常脑室、中线结构影像功能的2~2.25MHz低频扇形扫描探头,它正对着病人的颞窗;透过颞窗,可以扫查整个对侧大脑半球。
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由于它通过健侧颞窗作扇形扫查,因此视野宽广,可以良好地显示颅内血肿、脓肿的位置及其与正常脑组织结构的关系,为锥颅穿刺选择最佳目标点、最佳方向和穿刺深度,引导穿刺器械准确抵达目标点,并可实时地观察碎吸手术全过程中穿刺碎吸管的活动、病灶及正常颅内结构的变化情况,使整个手术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头颅固定螺丝 2-基环 3-轴套架 4-转环固定螺丝 5-B超探头固定螺丝 6-中空轴 7-转环 8-滑块 9-引子 10-基环固定螺丝 11-转环滑槽 12-底座 13-B超探头孔 14-轴套架固定螺丝 15-穿刺孔道病人经CT扫描确诊为颅内血肿或脑脓肿以后,剃净头发,置于基环(2)之中,调整三枚头颅固定螺丝(1)使病人健侧颞窗紧贴B超探头孔(13)。旋转B超探头,使其固定于基准位。转动转环(7)扫查对侧大脑半球,寻找病灶,并确定最适穿刺目标点,打上标记,固定转环。然后,自B超探头处引一射线,使其通过目标点,并测量这一射线与正中扫描射线所成夹角的度数。移动滑块(8),使其位于半园形滑槽上与前述夹角度数对应角度位置后固定,再经器械孔道穿颅碎吸。碎吸管入颅后,即显示于B超荧屏上,此后,整个碎吸过程均处于B超监视之下。
权利要求1.一种穿颅碎吸术超声定位引导器,由底座、基环,位于基环上的头颅固定螺丝、转环及位于转环之上并可沿转环滑槽滑动的滑块构成,其特征是在转环和基环的连接处,有一对中空轴及轴套架,其中空轴中均可放置一个2-2.5MHz低频扇形B超扫描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颅碎吸术超声定位引导器,其特征是转环及中空轴可绕中空轴的轴线旋转,并可随时牢牢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颅内血肿、脓肿碎吸手术提供了一种定位、导引和实时观察装置。其特点是用低频(2~2.25MHz)B超探头经病人病灶对侧颞窗对病灶侧作扇形扫查,确定病灶在颅内的准确位置及其与周围正常脑结构的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目标点和穿刺方向、深度。穿刺碎吸管入颅后,即处于B超的监视和引导之下。使得整个穿刺吸手术的颅内过程一目了然;为安全、准确地完成穿刺碎吸术提供保障。
文档编号A61B6/00GK2209952SQ9421158
公开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3日
发明者史晓红, 史念曾, 张立虹, 孙文娟 申请人:史晓红, 史念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