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隆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55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隆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外科器械。尤其是一种隆鼻术用的器具。
隆鼻术是近年来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即在鞍鼻患者鼻背深筋膜下形成一定隧道,将雕塑好的硅胶鼻假体植入其内。鼻背深筋膜下隧道剥离的好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如隧道不是在鼻背深筋膜下而是在皮下,或隧道腔隙过于窄小则日后所隆鼻背皮肤发亮,假体隐约可见,外表显得很假;如隧道腔隙过于宽大或歪斜则日后假体易歪斜,也致手术失败。这就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加之器械的先进。目前医生剥离鼻背腔隙所用器械大致有止血钳、眼科小剪刀、整形科骨膜剥离子等。鼻背腔隙的剥离包括从鼻尖至鼻根的鼻背深筋膜下先剥离一正中窄隧道,然后向两边加宽剥离等两个过程。目前所用的整形科骨膜剥离子尖端扁平、锐利,易于作深层次剥离,可保证腔隙位于鼻背深筋膜下,但加宽剥离时需分别向两边剥离,不利于保证腔隙两边的对称性。止血钳及眼科小剪刀在剥离时可以撑开两翼同时向两边剥离,保证腔隙两边的对称性,但两者尖端或较纯、或尖细,不利于深层次的剥离,容易使腔隙过浅位于皮下。也有些医生在行隆鼻术时先用骨膜剥离子在鼻背正中深筋膜下打一隧道,然后改用止血钳或眼科小剪刀向两边剥离。这样反复操作增加了对机体的损伤,也易使腔隙出现两个隧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尖端扁平锐利易于深层次剥离,同时又可撑开两翼向两边剥离,保证鼻腔隙两侧对称的剪式快速隆鼻器。
本实用新型由两个包括剥离刀、手柄通过铰点连接、互相对合的对称本体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1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1本体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2本体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两个对称的本体通过中间铰点连接组成。后部为环形手柄(3)、前部为剥离刀(5)的本体(1)与同样结构、方向相反的本体(2)相互对称,通过中部的铰点(4)连接;本体(1)或本体(2)的剥离刀(5)其头部呈弧形尖端、外斜坡状,扁平、锐利,两边为直线形。两对称本体的剥离刀对合起来可形成一个骨膜剥离子的头部,利于作深层次的剥离,撑开两手柄,两剥离刀随即撑开,又可同时向两侧剥离。
本实用新型还可制成带剪刀的结构2,即剥离刀外边为直线,内侧边距尖端约1CM段为直线,后至铰点(4)段伸出一小细长锐利的薄片(6),与另一对称本体呈剪切配合。使用时起到剪刀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各部分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使用时先将两本体合拢,使两剥离刀对合呈整形科骨膜剥离子状,从鼻尖皮肤切口入路至鼻根鼻背深筋膜下先作一正中隧道,然后撑开两剥离刀向两边加宽剥离,至腔隙合适止。通过隆鼻器,置入合适鼻假体,缝合切口,术毕。
本实用新型由于结合了止血钳及整形科骨膜剥离子在剥离方面的优点,可以一次完成在正中鼻背深筋膜下打隧道及向两边加宽剥离两个过程,故可减少对组织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保证鼻背腔隙的良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作其他手术的深层次剥离。
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隆鼻器,由两个对称的本体通过中间的铰点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后部为环形手柄(3)、前部为剥离刀(5)的本体(1)与同样结构、方向相反的本体(2)相互对称,通过中部的铰点(4)连接;本体(1)或本体(2)的剥离刀(5)其头部呈弧形尖端、外斜坡状,扁平、锐利,两边为直线形。
2.一种快速隆鼻器,由两个对称的本体通过中间的铰点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后部为环形手柄(3)、前部为剥离刀(5)的本体(1)与同样结构、方向相反的本体(2)相互对称,通过中部的铰点(4)连接;本体(1)或本体(2)的剥离刀(5)其头部呈弧形尖端、外斜坡状,扁平、锐利,外边为直线,内侧边距尖端约1CM段为直线,后至铰点(4)段伸出一小细长锐利的薄片(6),与另一对称本体呈剪切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隆鼻术用的器具,由后部为环形手柄、前部为剥离刀的两个对称本体经中部的铰点连接而成。剥离刀头部呈弧形尖端、外斜坡状,扁平锐利。也可在内侧边伸出一小细长锐利的薄片,起剪刀作用。本实用新型可一次完成在正中鼻背深膜下打隧道及向两边加宽剥离两个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可减少对组织的损伤,保证鼻背腔隙的良好,提高手术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B17/32GK2255241SQ9522979
公开日1997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8日
发明者姜宪委, 麦慧, 李雪萍 申请人:麦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