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绷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23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式绷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材料的制作。
绷带是最常用的医用外科包扎材料,一般以棉织纱、布制成。用于止血、上药、防止感染。但腹沟部股动脉创伤及手术不易以通常的绷带来止血。现在在此部位的止血有用砂袋局部压迫创处,也有用徒手压迫10多分钟。这几种方法费时费力,止血效果不好。此外绝大部分介入放射手术要通过般动脉穿刺插管的途径来实现。术后都必须要进行止血处理。通常是以手压迫穿刺点15分钟。止血后盖以无菌敷料,再以纱布绷带反复缠绕腹股沟加压包紧,有时还外沙袋压迫。该方法操作时颇为费时费力,其压迫止血也未必可靠。故术后出血及血肿形成时有发生。林贵等曾报道一组病人,并发出血或血肿形成者有4/227例。另外,刘戈一、刘伟发明的用于股动脉穿刺的简易压迫止血工具(见中华放射杂志93年27卷6期P392)此止血工具包括一条可调节的松放围带,气囊与打气球一体化相连,以及一条止血压迫带。此装置在髋部相围,松紧调节不方便,无法合理包扎。比较难于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此外,此产品价格较高,一次性使用则过于浪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制作一种价格便宜,止血效果更好,结构简单的气囊式绷带,尤其用于股动静脉止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绷带上固定一塑制或橡塑制的口袋,口袋的开口为一通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用绷带包扎比围带更加合理,因而止血效果好,并可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辅料。
以下结合附图和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充气球示意图。图3为包裹示意图。
绷带采用白棉布C,尺寸为14×170cm2,中间缝制一布口袋,尺寸为12×16cm2,内装塑袋气囊b,最佳固定位置在距一端50-70cm处,绷带的一端粘一块胶布a,以供包扎时粘接固定用。充气器采用气压表式血压计改装,并有压力表1指示气囊压力,用一段胶管3与锥状接头4相连。使用时锥状接头插进气囊管道,充气球2充气到气囊压力达到时(一般在16KPa)用锥状塑料塞塞住气囊管口,可保证12小时不漏气。
另一种实施例为双气囊绷带,两只气囊的位置重叠为好。
单气绷带的用法在股动脉穿刺点经指压止血并复数料后,使绷带气囊袋准确置于穿刺点上,如图3所示那样绕腹股沟作8字形包扎,使绷带两端交叉重迭于气袋上,胶布端在上并粘贴于另一端上固定之。用充气器给气压充气至16KPa,拨下充气器,用塞子堵住充气管口。
双气囊绷带的用法在拨除股动脉内导管之前,先以无菌敷料复盖穿刺点上,然后同上法使双气囊式绷带包扎固定于腹股沟上。先给下面的气内充气至4KPa,留置充气管作测压用,再用另一个普通充气器给上面气充气加压,使下气囊内压力被动地上升至16KPa维持之,此时即可缓缓拨出导管,维持上述压强15分钟后可缓缓放掉上气囊内气体,至下气囊内压恢复至4KPa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与以往的压迫止血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1)止血可靠气囊设计的位置吻合腹股沟解剖结构,包扎后能可靠地固定在穿刺点上,通过对气囊的充气加压能有效的压迫到穿刺点上。经本院及铁道医学院附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等200余例试用,无一例并发术后出血,仅2例见<5cm范围的皮下瘀血斑,而此前传统方法处理98例病人中并发出血1例,血肿形成2例。
(2)操作方便只需绕腹股沟作一次8字形包扎,胶布端只需扯掉胶布衬里即完成粘接固定,全部操作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3)安全卫生该绷带便于消毒灭菌,且因成本低廉,可以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4)感觉台适气囊绷带柔韧,同时因压迫固定可靠,病人可不必严格制动,更无涉袋压迫之苦,所以病人甚感舒适。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股动脉止血的气囊式绷带,其特征是在绷带上固定塑制或橡塑制的口袋,口袋的开口为一通管。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绷带,其特征是气囊固定在距一端50-70厘米处。
3.由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绷带,其特征是在绷带的相同位置叠加固定两只气囊。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股动脉止血的气囊式绷带,其特征是在绷带上固定塑制或橡塑制的口袋,口袋的开口为一通管。可在绷带的相同位置叠加固定两只气囊,本实用新型止血效果好。用作一次性材料使用安全卫生。
文档编号A61B17/12GK2240345SQ9524007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5日
发明者胡玉震 申请人:胡玉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