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视治疗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9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视治疗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以治疗青少年人眼睛近视的增视治疗镜,属于眼科医疗仪器。
青少年人,或工作,或学业,都处于繁忙的人生阶段。患了近视眼,视力下降,人们往往用近视眼镜来矫正视力,但对于病态的近视眼睛不起治疗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理想的工作或学习时可以配带,既可起到增加视力,又可治疗病态近视眼球作用的眼镜。已有的利用多孔增视的理疗眼镜,在配带时,发生视场切割,给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先进、增视明显、视场连续清晰、治疗效果显著、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眼科增视治疗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增视治疗镜的结构与一般眼镜相同,由镜架、镜片两部分组成。镜架为普通眼镜架,其特点是镜片部分的上部为带有透光狭缝的不透明材料所构成的遮光板,镜片部分的下部是透明的,并具有正屈光度的光学玻璃,即远视镜片,上部透光狭缝的宽为1.5-2.5mm,长为10-20mm,透光狭缝宽的最佳值为2mm,长的最佳值为16mm;下部远视镜片的度数为100-300度,最佳值为150度。
依上述技术方案制作的增视治疗镜,由于两镜片上部透光狭缝的中心与两眼光轴重合,而且两镜片下部远视镜片的光轴间距与患者瞳孔距一致,所以使用时患者感到舒适、自如。遮光板可用轻金属或塑料采用压制或注塑的方法制成,遮光板的两个表面为球面,其曲率半径与镜片下部远视镜片两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不但美观,且便于装调。镜片上部遮光板和下部远视镜片的分界线可为直线或弧线。
这种增视治疗镜设计新颖、先进、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轻便舒适,治疗效果好。


图1和图2为增视治疗镜镜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遮光板,2透光狭缝,3远视镜片,4遮光板和远视镜的分界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这种增视治疗镜,由一副普通眼镜架和两个镜片组成。每个镜片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不透明材料制成的遮光板(1),并带有透光狭缝(2);下部是具有正屈光度的透镜,即远视镜片(3),遮光板和远视镜的分界线(4)可为直线或弧线,如
图1和图2所示,但同一副增视治疗镜两镜片的分界线必须相同。通过调整眼镜架,使得两镜片上部透光狭缝中心与患者两眼光轴分别重合,并使两镜片下部远视镜片的光轴间距与患者瞳孔距一致。
镜片上部只有透光狭缝透光,其余不透明,因而患者配带后,眼睛看到的范围,即视场,变小;同时,从光学角度来看,眼睛是很不完善的光学系统,存在着很大的象差,但有了透光狭缝,不仅使得视场变小,又可拦掉参与成象的象差较大的光线,大大改善了成象质量。因而,增视治疗镜镜片上部的带有透光狭缝的不透明遮光板起到了增视的作用。此时,视场是连续均匀的。如果采用多个小孔代替狭缝,虽然也有增视的效果,但视场出现切割、不均匀、甚至不连续等疵病,不便使用。
增视治疗镜镜片下部是正透镜,即远视镜片。本来,近视眼的眼球轴线方向已变长,通过远视镜来观察,更加看不清,而出现雾视感觉。此时近视患者力图看清楚,就势必通过眼肌来调节眼球,努力使眼球轴线方向变短。坚持经常使用就可使眼球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目的。
实施例1适用于250度以上近视患者使用。
(1)增视治疗镜的遮光板用轻金属如铝或工程塑料制作。
(2)透光狭缝宽为2mm,长为16mm。
(3)远视镜片度数为100度。
(4)遮光板与远视镜片的分界线为弧线。
实施例2适用于250度以下近视患者使用。
(1)增视治疗镜的遮光板用轻金属如铝或工程塑料制作。
(2)透光狭缝宽为2mm,长为16mm。
(3)远视镜片度数为150度。
(4)遮光板与远视镜片的分界线为弧线。
权利要求1.一种增视治疗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其特征在于镜片上部为带有透光狭缝的遮光板;下部为远视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视治疗镜,其特征在于透光狭缝宽为1.5-2.5mm,长为10-20mm;远视镜片度数为100-30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增视治疗镜,其特征在于透光狭缝宽的最佳值为2mm,长的最佳值为16mm;远视镜片度数的最佳值为1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增视治疗镜,其特征在于遮光板和远视镜片的分界线为直线或弧线。
专利摘要一种增视治疗镜,用于治疗近视眼,属于眼科医疗仪器。它由普通镜架和两个镜片组成,两个镜片分别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带有透光狭缝的遮光板,起增视作用,狭缝宽为1.5-2.5mm,长为10-20mm;下部为远视镜片,产生雾视,达到治疗近视眼作用,度数为100-300度。使用前,通过调整镜架,使两狭缝中心分别与患者两眼球光轴重合,同时可使远视镜片光轴间距与患者瞳孔距一致。这种增视治疗镜,设计新颖,结构先进,轻巧舒适,克服了多孔理疗镜视场切割等弊病。
文档编号A61F9/00GK2267783SQ96243879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21日
发明者王成基, 金淑云 申请人:王成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