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磁外用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67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磁外用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有药物的医疗器械,进一步是指用于贴在人体相关穴位之皮肤上的外用贴。
现实生活中,各种顽固难治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肝炎病、肠胃病、前列腺病、颈椎病等,可困扰患者多年甚至数十年。长期的打针、服药给患者带来难以预计的副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体表用磁配合用药来治疗内脏疾病的外治法,具有无副作用、作用时间持久、简便等优点,逐渐盛行起来。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能满足内病外治要求的外用贴,包括它的本体结构和用药配方,将对治疗相关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药磁外用贴,其结构具有含药量满足需要,使用上方便而可行的特点,并采用特定药物与磁共同施治的原理来组成药饼,由此使其贴在相关穴位时能有效治疗相应病症,且治疗有显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用贴有底片,其结构特点是,该底片设有药池,药饼置于药池内的衬圈中,底片上表面覆有带粘性的渗透层,渗透层表面贴有遮盖了药池且可在使用时揭去的保护层;所述药饼由六种原药的精制药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再按混合药粉与氧化锌粉的重量百分比为75-85%∶15-25%之比例将二者混合形成,在药饼中置入3至5颗磁珠,磁珠依药饼平面成三角形或梅花形分布;所述六种原药是指黄芪、丹参、熊胆粉、冬虫草、山茱萸、葛根,所述按一定比例是指其重量的百分比组成为,黄芪14-18%、冬虫草14-18%、丹参14-18%、山茱萸14-18%、葛根14-18%、熊胆粉14-18%。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图1是纵向剖视结构;图2是各构件呈分离状态的结构图。
在附图中1-底片2-衬圈3-药饼4-渗透层
5-保护层 6-小磁珠7-药池由附图可知本发明的结构,它有底片(1),底片(1)上有药池(7),药饼(3)置于药池(7)内的衬圈(2)中,底片(1)上表面覆有带粘性的渗透层(4),渗透层(4)表面贴有遮盖了药池(7)且可在使用时揭去的保护层(5),药饼(3)中置有3至5颗磁珠(6)。
本发明之药磁贴的结构,使其能装入足量的药物而保证疗效,并能满足实际的贴用需要,使用时只要揭去保护层(5)后将药物对准相关穴位贴牢即可,渗透层(4)可让药池(7)中药物渗透出来,它的粘性可使其贴在皮肤上从而使整体之药磁贴附着在相关穴位处的皮肤上。
本发明的六种原药中,熊胆粉可直接用于混合,而黄芪、丹参、冬虫草、山茱萸、葛根的精制药粉,系采用常规之方法获得,其制作过程可以是筛选(去杂)——水煮——浓缩药汁——干燥成粉。
本发明的选药原理。随着针炙学的发展,有人把外敷法和经络孔穴及特殊功能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穴位针炙的疗效。中医理论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结果。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致病因素使阴阳失衡而患病,因此治疗通过药物,辅助强化磁性作用的方法,来调整失去平衡的阴阳。本发明的用药中,《本草备要》中载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内、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丹参,《本经》、《别录》所载,主治石顽是也;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及心腹痼疾结气、皆清阳不宣、虚寒气滞之病,丹参通调血滞、温养气机、所以主之。止烦满者、气运血随、自可除烦泄满。况味之苦者,本以泄降为专责者乎。据《本草经疏》载“熊胆苦寒、能走肝、胆、脾、泻余热”。《中药大辞典》载“冬虫草能补虚损、益精气、治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疼,病后不复”,《药性考》认为能“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本草经》载“葛根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过,降气迅速,故虽饮多而渴不解以药治之,非特润燥,亦以升清”。《医学入门》载“山茱萸本涩剂也,何以能通发邪?善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实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药轻飘疏之谓也”。本发明在选磁,发挥磁穴主导作用的同时,结合外敷穴位的辅助作用,选用一定药物为粉末,用氧化锌调制成药饼填充物,既可对医用磁珠起支架作用,辅助强化医磁作用,药磁结合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本发明药饼中置有磁珠。选磁原理是,人体本身是有磁性的,当机体受到外界磁场作用,将会发生许多变化,这种变化正是磁场生物效应的一部份。对人体的机体有利的生物效应会生产治疗或保健作用,对人的机体不利的生物效应则是副作用。磁场的作用机理,最基本的一点是通过磁场对机体内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生物效应和治疗作用。实验证明,在磁场作用下,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循环旺盛。国内学者应用不同强度的磁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有促进机体免疫的作用。因而,增强了人体对炎症的抵抗能力,有利于消炎。利用衰减磁场处理小鼠后发现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了磁场作用可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力。研究认为,人体的穴位具有电磁特性,它是磁场的聚焦点,经络是实现生物放大效应的主要渠道。人体生物电荷失去平衡即可导致一些疾病发生。磁穴疗法即通过外加磁场对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调节机体生物电磁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发明的药磁贴选取特定的穴位,对糖尿病、肝炎病、胃肠病、前列腺病、颈椎病等有良好疗效。它主要用于人体的神厥穴、涌泉穴。神厥穴是任脉的要穴,而任脉总领人一身的阴经,循行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因此施治于该穴,通过经络对五脏六腑起治疗作用。《难经,六十六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焦之间,所以神厥这经气的汇海,五脏六腑之本,有健脾温胃,回阳救逆、苏厥固脱、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强肾调经、主治百病的作用。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皮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皮下无脂及组织,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浅部和腹壁浅静脉、胸腹壁静脉相吻合。再者脐凹陷形成隐窝,可利于药物磁珠长期存放,在发挥磁场电磁主导作用的同时,药磁相辅,渗透弥散而被吸收入血液,进行体循环而发挥作用。涌泉穴,经穴属少阴肾经,位于足心陷者中,它的神经敏感度最强。本发明取用神厥,涌泉之穴位是物理效应为主,辅以药理效应,直接刺激了周围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起到治病和防病的作用。
本发明经6年临床研究和反复筛选,对490例糖尿病人作了观察,85%以上病人很快改善了症状,血糖、尿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下降稳定,由原来口服用药逐步减少剂量或停用。临床采用本发明之药磁贴并经选穴治疗肝炎病、肠胃病、前列腺病、颈椎病等慢性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由以上可知,本发明为一种药磁贴,选穴使用可治疗糖尿病、肝炎病、肠胃病、前列腺病、颈椎病等,治疗效果好。其结构使置入药量及磁珠充足而满足治疗需要,使用方便、可靠。
实施例按照前述结构及成份的药磁贴,底片(1)为吸塑品,衬圈(2)为海绵圈,渗透层(4)为医用纸胶布,保护层(5)为塑料软膜层;底片(1)直径6.5厘米,药池(7)中所置药饼重0.5克,置5颗永磁体之磁珠(6),组成混合药粉的六种原药之精制药粉的含量各占等份,且混合药粉与氧化锌粉之重量比为4∶1。使用时,先将患者脐部(神阙穴)、足底心(涌泉穴)周围的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后将药饼对准所述穴位粘牢即可。一次每穴各贴一片,每三日换一次;治疗糖尿病有显效。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磁外用贴,有底片(1),其特征是,该底片(1)上有药池(7),药饼(3)置于药池(7)内的衬圈(2)中,底片(1)上表面覆有带粘性的渗透层(4),渗透层(4)表面贴有遮盖了药池(7)且可在使用时揭去的保护层(5),所述药饼(3)由六种原药的精制药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再按混合药粉与氧化锌粉的重量百分比为75-85%∶15-25%之比例将二者混合形成,在药饼中置入3至5颗磁珠,磁珠依药饼平面成三角形或梅花形分布,所述六种原药是指黄芪、丹参、熊胆粉、冬虫草、山茱萸、葛根,所述按一定比例是指其重量的百分比组成为,黄芪14-18%、冬虫草14-18%、丹参14-18%、山茱萸14-18%、葛根14-18%、熊胆粉14-18%。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选穴使用可治糖尿病等症的药磁外用贴。底片(1)的药池(7)中有衬圈(2)和药饼(7),其上覆有带粘性的渗透层(4)并有遮盖了药池(7)的保护层(5),药饼(7)由重量比为75—85%的混合药粉和15—25%的氧化锌粉混合组成;混合药粉由黄芪、丹参、冬虫草、熊胆粉、山茱萸、葛根的精制药粉均匀混合而成,且其重量百分比含量均为14—18%。贴在特定穴位,还可治疗肝炎病、胃肠病、前列腺病、颈椎病等。
文档编号A61N2/08GK1203109SQ9710837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6日
发明者严跃华 申请人:严跃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