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60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间盘突出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医院和家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的医用器械。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疾病一方面是由于人体自身体质差,缺乏锻炼,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能退化衰老,特别是脊柱中的组成部分椎间盘忍性变差,人在活动时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另一方面是人在活动、运动或劳动中身体站立和弯腰姿势不对,用力不当或过猛,使腰椎间盘压力过大,超正常负荷,造成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从而引发腿、腰疼痛和麻木。轻则影响工作劳动。重则卧床。已有技术针炙、按摩、气功、封闭、牵引,目的是使腰椎间盘复位,但这些疗法一般难于掌握,疗程长,病人须医术较高明的医生治疗。而卧床牵引治疗术不好掌握,疗效也欠佳。手术开刀病人不仅痛苦花钱多,做的不好还会有后遗症。本发明人已在中国专利95210199、8中公开了一种减压拐,减压拐虽然采用新的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克服了上述缺点,但病人只能用手撑、臂撑支撑上体,持续时间短,影响疗效,支腿短,不固定,稳定性差,体弱者难掌握。不适合医院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而设计的一种新的适合医院用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这种器械把腰部所承担的人体上身的重量由手撑、臂撑和胸固定带承受。并使双脚略悬空。人体下身的重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垂直向下拉引。病人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只需几分钟就可掌握使用这种器械,这种器械不仅适合家庭,更适用于医院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具体措施来实现的,由臂撑、手撑、胸固定带、支架腿、吊带、下固定架,上固定框等组成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器。两边支架分别由两根支腿和一个臂撑和一个手撑构成,两边支架的底部与下固定架连接,两边支架的顶部与上固定框相连接,手撑和臂撑安装与支架相垂直。两支架腿中部有调节手撑和臂撑的距离调节槽,胸固定带由胸围巾和吊带组成,胸固定带在使用时吊带上端与上固定框相连接,胸围巾缠绕在胸围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1为康复器的主视图,图2为侧立视图,图3为支架腿,图4为手撑和臂撑,图5为胸固定带。
1为下固定架;2为支架腿;3为手撑;4为臂撑;5为上固定框;6为胸围巾;7为吊带;8为调节手撑或臂撑的距离调节槽;9为调节手动螺丝;10为手撑和臂撑固定环;11为吊钩孔;12为柔性垫;13为上固定螺丝;14为固定环,用来将手撑或臂撑固定在支架腿上合适的地方;15为软扣用来固定胸围带;16为自紧扣调节吊带长短用;17为吊钩。两边支架分别由支架腿2和臂撑4、手撑3构成,两边支架的底部与下固定架1连接,两边支架的顶部与上固定框5相连接,手撑和臂撑的安装与支架相垂直。两支架腿中部有调节手撑和臂撑的距离调节槽8以及调节手动螺丝9。胸固定带由胸围巾6和吊带7组成。在上固定框5上有吊钩孔11,用来挂吊带。臂撑4上有柔性垫12,用来保护人体腋窝。
治疗时,患者由人扶,将两臂腋窝放在臂撑4上,两手握住手撑3,用胸围巾6将胸部裹起来,用吊带7分别系于上固定框5上,双脚离地将身体悬吊起来。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下体的重量产生向下拉力,上下的拉力作用于脊柱椎节和椎间盘上,这样坚持吊拉10分钟左右,使相邻的椎节的间隙拉开,使突出的椎间盘核液在负压作用下自然缩回,使被压迫的神经压迫程度逐渐消失起到治疗作用。这样每天坚持吊拉2-4次,每次10分钟左右。以人体能坚持为准,坚持不了则少吊拉几分钟,治疗后切忌活动,躺下卧床休息,除吃饭和解手外,均需休息休养,一般两周痊愈。
使用本实用新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疗效高、花钱少、免受动手术之痛苦,是广大患者的首选疗法。此疗法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不用做手术。把要领掌握好,可自行治疗,节约了大量医药手术费。是医院和家庭治疗此病的简单而新颖的器械。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的器械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器,由臂撑、手撑、支架腿、胸固定带构成,其特征在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器由两根支架腿、臂撑和手撑构成,支架腿之间装有与支架垂直的手撑、臂撑,支架腿上端与上固定框连接,下端固定在下固定架上,胸固定带由吊带固定在上固定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器,其特征在于两支架腿的中上部安装有调节臂撑和手撑距离的调节螺丝和调节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器,主要由臂撑、手撑、支架腿、胸固定带构成,在两根支架腿之间装有与支架垂直的手撑、臂撑、支架腿上端与上固定框连接,下端固定在下固定架上,胸固定带由吊带固定在上固定框。使用本实用新型治疗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免受动手术之痛苦,可在医院或家庭任何场所使用。
文档编号A61F5/042GK2296191SQ9720350
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7日
发明者郭双全, 郭圣, 郭福玲 申请人:郭双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