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26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器械,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按摩器。
人体筋骨、肌肉在过份劳动、紧张或承受过重心理压力的情况下,经常会发生紧绷、酸痛的异常现象,此时除可服药、休息外,最直接、快速消除此类酸痛的办法就是用按摩器直接对患部进行揉、压、槌击等,使肢体上的痛楚感可在短时间内消除,恢复舒适感。
常见的电动按摩垫,由马达通过高或低转速的齿轮传动,使单作用面上的凸柱振动或使球体扭动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其按摩作用面有限,且作用面没有均衡搭配的功能,因而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按摩效果不明显,由于在传统结构的高、低转速齿轮控制下作规则性的动作,不能因人而异(时间、情绪、人体血液循环等方面的差异),因而不能产生预期的按摩效果;2)使用不便,凸柱振动或球体扭动定点按摩人体某部位,所形成的按摩作用面集中在垫体凸柱或球体的突伸部位上,当人体身高有差异,接触或坐或躺的人体背部也不同,唯一调整的方法是改变坐靠姿势,很不方便;3)负荷过大,由于按摩作用面受限,所形成的按摩面集中在背部某一定范围内,令使用者不能长时间承受该负荷,必须严格控制按摩时间或增加按摩的间歇时间,否则控制不当,不但会失去按摩作用,还可能造成新的肢体痛楚,特别在老年人身上更易发生此种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可产生范围较大的按摩面及有滑动、滚动、振动三者结合按摩人体背部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包括架体、一个以上的滚轮和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由两滑动轴、上架座、上座盖、下架座、下座盖构成;还包括有一字型滑动横座、一马达定位盖和一位控器;所述的上架座是内部设有圆套体的开放式座体,上架座的左、右侧端分别设有弧状凹槽;所述上座盖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上架座弧形凹槽相对的弧形凹槽,上座盖与上架座对合螺固成一体;所述的下架座是内部设有圆套体及定位弧槽的开放式座体,下架座的左、右侧顶端分别设有弧凹槽;所述的下座盖是一套合下架座的盖体,下座盖内部设有与下架座的定位弧槽相对的定位弧槽,下座盖的左、右侧顶端设有与下架座的弧凹槽相对的弧凹槽,下座盖与下架座套合螺固成一体;所述的两滑动轴成左、右平行设置,两滑动轴的上、下端部分别嵌入上、下架座与上、下座盖的左、右侧弧凹槽中定位;所述一字型滑动横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拘套两活动轴的端孔,滑动横座内面设有一个以上的滚轮拘定块、一个用于结合皮带的两端部、使成圈状的缺口和一个用于容置所述位控器的槽孔;所述的滚轮嵌置在滑动横座的滚轮拘定块中定位;所述的马达定位盖是由上、下夹片组成的与所述滑动横座嵌合的盖体,马达定位盖与滑动横座嵌合螺固成一体;所述的传动组件由蜗杆马达、蜗轮、皮带轮和齿形皮带组成;所述蜗轮的端面上设置有皮带轮,蜗轮枢套在所述下架座的圆套体上,所述的蜗杆马达设置在下架座及下座盖内的定位弧槽内,蜗轮与蜗杆马达相互啮合定位,所述的皮带轮枢套在上架座的圆套体上,所述的齿形皮带圈套在上、下位的皮带轮上定位;所述的装设在滑动横座槽孔中的位控器,其两杆端上分别套接长杆与短杆,随着滑动横座的上、下移动可分别顶触上架座或下架座,有导线连接所述的蜗杆马达。
还包括有一偏心马达,由马达轴上固接偏心轮构成;所述的滑动横座中还设置有一槽座;所述的马达定位盖上还设置有与滑动横座的槽座相对的槽座;所述的偏心马达设置在滑动横座与马达定位盖上的槽座中。
所述的滚轮由轴杆和固定在轴杆两端的扁圆形轮体组成。
还包括有泡棉垫和由布面或皮面内、外结合的包覆层,包覆在所述垫式滚轮按摩器外,形成中段成凹形的按摩椅式的背垫基体。
所述的上架座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牙杆,所述的上座盖端面上设有与上架座牙杆对应的圆孔,有螺丝穿过圆孔螺固在牙杆中结合上座盖与上架座。
所述的下架座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牙杆,所述的下座盖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与下架座牙杆对应的圆孔,有螺丝穿过圆孔螺固在牙杆中结合下座盖与下架座。
所述的一字型滑动横座的内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螺孔,所述马达定位盖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与所述滑动横座上螺孔对应的圆孔,有螺丝穿过马达定位盖上的圆孔螺固在滑动横座的螺孔中结合马达定位盖与滑动横座。
蜗杆马达经蜗轮传动控制皮带产生回转运动,滑动横座受皮带牵带而产生位移,利用位控器上长、短杆端部碰触上架座或下架座时的压力,自动改变蜗杆马达的转动方向,即改变传动方向,使滑动横座按皮带的驱动方向分别作向上或向下的移行;偏心马达的规则性振动还引起滑动横座的微量振动,因此在滚轮接触人体背部时,即可产生滑动、滚动、振动三者结合的按摩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垫式滚轮按摩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垫式滚轮按摩器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图2中蜗杆马达定位在下架座定位弧槽中的结构示意图4、垫式滚轮按摩器按摩人体背部的使用位置示意图;图5、垫式滚轮按摩器按摩人体时上行移动的动作示意图;图6、图2中位控器触及上架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2中位控器触及下架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
图1、图2,垫式滚轮按摩器主要包括上架座21、下架座22、上座盖31、下座盖32、传动组件4、滑动轴A、滑动横座5、偏心马达6、马达定位盖7、位控器8、数个螺丝S和数个滚轮9。
上架座21是一内部设有圆套体211及若干个牙杆212的开放式座体,其左、右侧端各设有弧状凹槽213。
上座盖31内面的左、右侧端设弧状凹槽311,上座盖端面上设有数个圆孔312,螺丝S穿过圆孔312锁合在上架座的牙杆212内结合上架座21与上座盖31。
下架座22是一内部设有圆套体221、数个牙杆222及定位弧槽223的开放式座体,座体左、右侧顶端分别设有一段弧凹槽224。
下座盖32是一恰可套合下架座22的盖体,盖体内面设有与下架座22的定位弧槽223相对的定位弧槽321和与下架座22的左、右弧凹槽224相对的左、右弧凹槽322,下座盖32端面上设有数个圆孔323,螺丝S穿过圆孔323锁合在下架座22的牙杆222内结合下架座22与下座盖32。
两滑动轴A成左、右平行设置,端部分别嵌入上、下架座21、22与下座盖31、32的弧凹槽213、311、224、322中定位。
一字型滑动横座5的左、右端孔51分别拘套两滑动轴A,横座5的内面上突设数个滚轮拘定块52,数个螺孔53及一配合皮带端部锁固的缺口54,横座5上还设有供容置位控器8的槽孔55,横座5中央延设有供偏心马达6定位的槽座56。
马达定位盖7是一以上夹片71、下夹片72与滑动横座5嵌合的盖体,马达定位盖7的端面上有数个圆孔73,螺丝S穿过圆孔73锁合在滑动横座5的螺孔53内结合马达定位盖7与滑动横座5,马达定位盖7上的槽座74与滑动横座5的槽座56形成相对定位。
传动组件4由蜗杆马达41、蜗轮42、皮带轮43和齿形皮带44组成,蜗轮42的端面上设有皮带轮421,蜗轮42枢套在下架座22圆套体221上,并与定位弧槽223内的蜗杆马达41相互啮合定位,如图3中所示。皮带轮43则枢套在上架座21的圆套体211上,皮带44的两端部先在滑动横座5的缺口部54处结合成圈状,然后再套在上方的皮带轮43与下方的皮带轮421间定位。
位控器8装设在滑动横座5的槽孔55中,利用位控器8两杆端81分别套接长杆82与短杆83,利用长、短杆82、83的外端顶触上、下架座控制切换开关,切换电源的电线延接至蜗杆马达41处。
数个滚轮9由轴杆91两端固接两扁圆轮体92组成,嵌置在滑动横座5的滚轮拘定块52中定位。
偏心马达6的端部设有偏心轮61,成轴向装设在滑动横座5及马达定位盖7的槽座56、74内。
上述组合结构再嵌置一泡棉垫10,泡棉垫中段(纵向)成凹位101,再用布面B(或皮面)包覆,而形成如按摩椅式的背垫基体,如图4、图5中所示。
当蜗杆马达41配合蜗轮42传动,控制皮带44绕皮带轮43及421作回旋运动时,在其正向回转中,滑动横座5因皮带44的牵带沿滑动轴A向下滑移,在位控器8的长杆82接触下架座22时,其阻挡压力可推动切换开关84向上易位,如图5、图7中所示,进而自动改变蜗杆马达41的传动方向,并同时带动皮带44反方向旋转,此时滑动横座5即上升移动,待位控器8的短杆83接触上架座21时,其阻挡压力推动切换开关84向下易拉,皮带44又恢复成正向回转,如图5、图6中所示。
按摩器工作时,其偏心马达6也得电旋转,其端部连接的偏心块61作规则性的振动,促使滑动横座5产生微量振幅的振动,在滑动横座5的往返式上、下滑移作用下,使滚轮9在人体P的脊椎骨两侧形成水平位移、垂直滚压及振动的三种按摩作用,如图4中所示,且滚轮9在位移前进时完全贴近人体P的背部,动作范围不受人体身高的影响,有范围较大的按摩面。
本实用新型以蜗杆马达控制蜗轮传动,进而由皮带轮带动皮带产生回转,并因皮带锁接牵带滑动横座而沿滑动轴的轴向移动,在位控器碰触上架座或下架座时,转换蜗杆马达的旋转方向,皮带反转驱使滑动横座反向移行,如此往复运动加上滚轮自身的任意滑转性,及由偏心马达转动造成的滑动横座的振动,再配合泡棉垫及皮、布面套,可提供较大的按摩面,产生集滑动、滚动、振动于一身的按摩效果;成扁圆节状形的滚轮间接接触人体,可产生非常舒适的按摩触感,滚轮在皮面或布面上滑行,阻力较小,可增进按摩功效;由位控器控制滑动横座的位移方向,灵敏度高且价格低廉,简化了按摩器的自动化结构,制作经济且方便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包括架体、一个以上的滚轮和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由两滑动轴、上架座、上座盖、下架座、下座盖构成;还包括有一字型滑动横座、一马达定位盖和一位控器;所述的上架座是内部设有圆套体的开放式座体,上架座的左、右侧端分别设有弧状凹槽;所述上座盖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上架座弧形凹槽相对的弧形凹槽,上座盖与上架座对合螺固成一体;所述的下架座是内部设有圆套体及定位弧槽的开放式座体,下架座的左、右侧顶端分别设有弧凹槽;所述的下座盖是一套合下架座的盖体,下座盖内部设有与下架座的定位弧槽相对的定位弧槽,下座盖的左、右侧顶端设有与下架座的弧凹槽相对的弧凹槽,下座盖与下架座套合螺固成一体;所述的两滑动轴成左、右平行设置,两滑动轴的上、下端部分别嵌入上、下架座与上、下座盖的左、右侧弧凹槽中定位;所述一字型滑动横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拘套两活动轴的端孔,滑动横座内面设有一个以上的滚轮拘定块、一个用于结合皮带的两端部、使成圈状的缺口和一个用于容置所述位控器的槽孔;所述的滚轮嵌置在滑动横座的滚轮拘定块中定位;所述的马达定位盖是由上、下夹片组成的与所述滑动横座嵌合的盖体,马达定位盖与滑动横座嵌合螺固成一体;所述的传动组件由蜗杆马达、蜗轮、皮带轮和齿形皮带组成;所述蜗轮的端面上设置有皮带轮,蜗轮枢套在所述下架座的圆套体上,所述的蜗杆马达设置在下架座及下座盖内的定位弧槽内,蜗轮与蜗杆马达相互啮合定位,所述的皮带轮枢套在上架座的圆套体上,所述的齿形皮带圈套在上、下位的皮带轮上定位;所述的装设在滑动横座槽孔中的位控器,其两杆端上分别套接长杆与短杆,随着滑动横座的上、下移动可分别顶触上架座或下架座,有导线连接所述的蜗杆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偏心马达,由马达轴上固接偏心轮构成;所述的滑动横座中还设置有一槽座;所述的马达定位盖上还设置有与滑动横座的槽座相对的槽座;所述的偏心马达设置在滑动横座与马达定位盖上的槽座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由轴杆和固定在轴杆两端的扁圆形轮体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架座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牙杆,所述的上座盖端面上设有与上架座牙杆对应的圆孔,有螺丝穿过圆孔螺固在牙杆中结合上座盖与上架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架座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牙杆,所述的下座盖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与下架座牙杆对应的圆孔,有螺丝穿过圆孔螺固在牙杆中结合下座盖与下架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字型滑动横座的内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螺孔,所述马达定位盖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与所述滑动横座上螺孔对应的圆孔,有螺丝穿过马达定位盖上的圆孔螺固在滑动横座的螺孔中结合马达定位盖与滑动横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垫式滚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泡棉垫和由布面或皮面内、外结合的包覆层,包覆在所述垫式滚轮按摩器外,形成中段成凹形的按摩椅式的背垫基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滚轮按摩器,可同时产生滑动、滚动、振动三种按摩作用力。包括由两滑动轴、上架座、上座盖、下架座、下座盖组成的架体,由蜗杆马达、蜗轮、皮带轮和齿形皮带组成的传动组件,传动时可沿着两滑动轴上下移动的一字型滑动横座及与之嵌合的马达定位盖,用于改变滑动横座上、下移动方向的位控器,装设在滑动横座上的滚轮和偏心马达。滚轮按摩器外包覆泡棉垫及布、皮套,而形成中段成凹形的按摩椅背垫基体。
文档编号A61H15/00GK2294727SQ9721560
公开日1998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9日
发明者巫东和 申请人:巫东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