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厌食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05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厌食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有原材料或不分明结构之反应产物的医用配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植物中药和以哺乳动物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
厌食症是患者在较长时间内食欲减少或消失的一种病症,其中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很多,西药有多酶片,患者服后,增加肠胃内的消化酶,帮助消化,无治疗功效。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有保和丸、健脾丸,保和丸主要用于积食,治疗厌食症,针对性不强、见效慢、疗程长、疗效不显著,健脾丸用于脾虚运化失常,临床上用于虚症,对厌食症疗效不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厌食症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显著的中成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它是以下列组分配比(用量为重量份)制成的中成药麝香0.2~0.6份皂矾8~20份 枣肉20~40份山楂20~40份 山药26~34份槟榔8~18份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比优选重量比范围是麝香0.3~0.5份皂矾10~15份枣肉25~35份山楂25~35份 山药26~32份槟榔10~18份制备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麝香0.4份皂矾12份枣肉32份山楂30份 山药28份槟榔14份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是制剂学上所说的散剂或胶囊剂或片剂,也可制成口服液。
本发明散剂的制备工艺如下1.取原材料,拣去杂质和霉变部分,按中国药典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皂矾和山楂按中国药典进行炮制,按配比称重。
2.取皂矾粉碎成100目细粉。取山楂、槟榔、山药和枣肉混合粉碎成100目细粉,与皂矾细粉和麝香微研混匀,制成本发明药物散剂。
3.按本发明药物散剂的质量标准检验,每克本发明药物散剂含生药1g,经紫外线灭菌后装入塑料袋内,每袋重0.5g。
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如下将所制备的本发明药物散剂装入胶囊内即制成本发明药物胶囊剂,每粒重0.5g。胶囊所用的原料配比以及制备工艺按制剂学上胶囊原料配比按常规的制备工艺制作。
本发明药物片剂的制备工艺如下将所制备的本发明药物散剂用10%的淀粉明胶浆制粒,10%的淀粉明胶浆用量为本发明药物片剂的4%,低温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用55%的乙醇湿润通过14目筛制粒,低温干燥,再通过12目筛整粒,加硬脂酸镁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的用量为本发明药物片剂的0.23%,压片。每片重0.3g,每克生药含量0.96g,经质量检查后,紫外线灭菌,包装。
本发明药物经药效学试验证明它能增加小鼠胃的排空能力,提高肠道活动,同时能对抗因脾虚所致的体重下降,对体温有改善倾向。本发明药物有较明显调整胃肠运动,有利于改善脾虚所出现的一些症状。本发明药物经124例初步临床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总有效率为92.30%,在临床上进一步扩大试验后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厌食症的治疗效果,申请人委托试验单位对本发明药物(试验名称为开胃灵)进行了药效学和初步临床观察试验,试验情况如下一、药效学试验试剂和受试药物吗叮啉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健脾丸由兰州佛慈制药厂生产,受试药物为本发明药物由委托人提供。
1.本发明药物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试验方法小鼠90只,体重20.11±1.04g,雌雄兼用,随机分成六组,即自来水对照组(10ml/kg.po)、造型组(阿托品1mg/kg.H)、阳性药吗叮啉组(10mg/kg.po)、本发明药物大剂量组(1.5g/kg.po)、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0.75g/kg.po)、本发明药物小剂量组(0.38g/kg.po)。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天,实验前禁食24小时,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皮下注射阿托品1mg/kg,20分钟后灌胃给本发明药物和0.1%甲基橙(0.2ml/只),20分钟后小鼠脱颈椎处死,剖腹,用止血钳夹住胃的喷门与幽门部,将胃沿胃大弯剪开,用10ml蒸馏水冲洗胃内容物,冲洗液在离心机上以3000rpm速度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在420nm光波下,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计算甲基橙在胃内残留率,进行组间t测验。
试验结果本发明药物0.38g/kg剂量明显降低甲基橙在胃内的残留率(p<0.05),表明本发明药物能增强由阿托品所致排空速度减慢的胃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ΔΔp<0.01,实验组与造型组相比,*p<0.05,**p<0.01。
2.本发明药物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试验方法小鼠90只,体重20.36±1.09g,雌雄兼用。随机分成六组,即自来水对照组(10ml/kg)、造型组(阿托品1mg/kg.H)、阳性药吗叮啉组(10mg/kg)、本发明药物大剂量组(1.5g/kg)、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0.75g/kg)、本发明药物小剂量组(0.38g/kg),每天灌胃给药,连续7天。实验前禁食24小时,除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皮下注射阿托品1mg/kg,20分钟后灌胃给本发明物和墨汁(10ml/kg),20分钟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剖腹,取出自幽门到小肠全长的消化管,不加牵引平铺于玻璃板上,测其全长和墨汁前沿至幽门的距离,计算其与全长的百分比,即小肠推进百分率,进行组间t检验。
试验结果本发明药物0.38g/kg剂量能明显增强因阿托品所致蠕动速度减慢的小肠运动(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ΔΔp<0.01,实验组与造型组比较,*p<0.05,**p<0.01。
3.本发明药物对饮食不节致小鼠脾虚模型的影响试验方法小鼠90只,体重27.42±2.0,雌雄兼用。随机分成六组,即自来水对照组(10ml/kg)、造型组(精炼猪油0.5ml/只)、阳性药对照组(健脾丸1.36g/kg)、本发明药物大剂量组(1.5g/kg)、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0.75g/kg)、本发明药物小剂量组(0.38g/kg),对照组每天喂饲料外,自来水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自来水,阳性药对照组每天灌胃健脾丸,造型组除每天喂饲料外,每天灌胃给精炼猪油0.5ml/只,连续9天,实验组每天灌胃给本发明药物外,其余均同造型组。每隔日给药前测体重和体温,每日记录各组小鼠的饲料量和饮水量,同时观察小鼠行为和皮毛情况。各测量值进行组间t检验。
试验结果本发明药物0.75g/kg能提高因脾虚所致的体重下降(p<0.05),对脾虚所致体温下降有提高的倾向,对小鼠的食料和饮水量无明显的影响。造型组小鼠一般行动迟缓,皮毛干枯散乱,本发明药物实验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发明药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ΔΔp<0.01,实验组与造型组比较,*p<0.05,**p<0.01,本发明药物对小鼠体温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Δ<0.5。
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能增加小鼠胃的排空能力,提高肠道活动,同时能对抗因脾虚所致的体重下降,对体温有改善倾向。因此,本发明药物有较明显调整胃肠运动,有利于改善脾虚所出现的一些症状,这些结果对本发明药物在临床上用于调节脾胃功能提供了药理学基础。
二、初步临床观察试验
1.诊断标准按中国中医行业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26页确定的厌食为诊断依据。
2.病情分度厌食症病情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度。轻度食量较平日或同龄儿童减少1/3,进食有厌烦感,挑食或偏食;中度食量减少1/2,需强迫进食;重度食量减少1/2以上,拒食,强食则恶心。多汗可分为大汗、中汗、小汗三级,大汗全身出汗;中汗头部多汗,躯干少汗;小汗仅头部出汗。
3.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确诊为厌食症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I组、对照II组。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岁2个月、最大1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均2年10个月,厌食轻度8例、中度35例、重度9例,大汗10例、中汗21例、小汗11例。对照I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2岁6个月、最大11岁9个月,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9年、平均2年6个月,厌食轻度6例、中度26例、重度10例,大汗7例、中汗16例、小汗10例。对照II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岁11个月、最大11岁,病程最短1年5个月、最长8年、平均2年7个月,厌食轻度5例、中度17例、重度8例,大汗8例、中汗15例、小汗7例。三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基本齐同(p>0.1)。
4.试验药物①本发明药物胶囊,每粒重0.5g,每克生药含量1g;②对照试验药物胶囊,其组分比本发明药物的组分少麝香、山楂,含量完全相同;⑧喜食糖浆为市销商品。
5.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药物胶囊,一日三次,1~2岁每次1~2粒,3~5岁每次2~3粒,6~12岁每次3~4粒,加等量红糖饭前用小米粥送服。对照I组口服对照试验胶囊,用法与用量与治疗组相同。对照II组口服喜食粮浆,一日三次,1~2岁儿童每次3ml,3~5岁每次5ml,6~12岁每次10ml。每周复诊一次,记录观察指标,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它健脾消食、免疫调节、微量元素等药物。
6.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厌食症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本发明药物临床试验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服药2个月后食欲良好,食量与同龄正常儿童,基本好转或好转2度,多汗正常或减少2级。
有效厌食减轻1度,多汗减少1级。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7.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占75.00%,有效9例,占17.31%,无效4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I组显效23例,占54.76%,有效11例,占26.19%,无效8例,占19.05%,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II组显效8例,占26.67%,有效15例,占50.00%,无效7例,占23.33%,总有效率为76.67%。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I组、对照II组(p<0.05、p<0.01),对照I组高于对照II组(p<0.05)。
发明人给出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以生产本发明药物散剂100公斤为例)所用的中药原料及其配比为麝香0.24kg 皂矾9.73kg 枣肉24.33kg山楂24.33kg山药31.63kg槟榔9.74kg在其配比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麝香0.2份 皂矾8份枣肉20份山楂20份 山药26份 槟榔8份发明人给出了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以生产本发明药物散剂产品100kg为例)所用的原料及其配比为麝香0.39kg 皂矾13.11kg枣肉26.13kg山楂26.13kg山药22.28kg槟榔11.97kg在其配比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麝香0.6份 皂矾20份 枣肉40份山楂40份 山药34份 槟榔18份发明人给出了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以生产本发明药物散剂产品100kg为例)所用的原料及其配比为麝香0.34kg 皂矾10.31kg枣肉27.49kg山楂25.77kg山药24.06kg槟榔12.03kg在其配比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麝香0.4份 皂矾12份 枣肉32份山楂30份 山药28份 槟榔14份以上给出了制备本发明药物散剂所用中药原料配比的实施例,同样可适用制备相同重量本发明药物胶囊剂和本发明药物片剂所用中药原料的配比。
以上三个实施例制成本发明药物片剂(以生产本发明产品100kg为例,每片重0.3g)所用的中药原料和辅料的配比如下第一个实施例所用的中药原料和辅料的配比为麝香0.23kg皂矾9.32kg枣肉23.30kg山楂23.30kg山药30.29kg槟榔9.33kg硬脂酸镁0.23kg10%的淀粉明胶浆4kg第二个实施例所用的中药原料和辅料的配比为麝香0.38kg皂矾12.55kg枣肉25.10kg
山楂25.10kg山药21.34kg槟榔11.31kg硬脂酸镁0.23kg10%的淀粉明胶浆4kg第三个实施例所用的中药原料和辅料的配比为麝香0.33kg皂矾9.88kg枣肉26.33kg山楂24.68kg山药23.04kg槟榔11.52kg硬脂酸镁0.23kg10%的淀粉明胶浆4kg本发明的功能健脾化温、调中消食、益气养血。
本发明主治厌食症。
本发明的规格散剂每包重0.5g,每克含生药1g,胶囊剂每粒重0.5g,每克含生药1g,片剂每片重0.3g,每克含生药0.96g。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成人每次散剂5包或胶囊剂5粒或片剂5片,6~12岁每次散剂3~4包或胶囊剂3~4粒或片剂3~4片,3~5岁每次散剂2~3包或胶囊剂2~3粒或片剂2~3片,1~2岁每次散剂1~2包或胶囊剂1~2粒或片剂1~2片,加等量红糖,小米粥送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贮藏密封避光,阴凉干燥处贮藏。
本发明的有效期本发明药物散剂、本发明药物胶囊剂、本发明药物片剂的有效期为2年。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的药剂麝香0.2~0.6份皂矾8~20份 枣肉20~40份山楂20~40份 山药26~34份槟榔8~18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麝香0.3~0.5份皂矾10~1 5份枣肉25~35份山楂25~35份 山药26~32份 槟榔10~18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麝香0.4份皂矾12份枣肉32份山楂30份 山药28份槟榔14份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制剂学上所说的散剂或胶囊剂或片剂。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它是以中药麝香、皂矾、枣肉、山楂、山药、槟榔为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散剂或胶囊剂或片剂,经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有较明显调整胃肠运动,有利于改善脾虚所出现的一些症状,经124例初步临床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总有效率为92.30%,在临床上进一步扩大试验后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K35/55GK1255338SQ98113029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27日
发明者宋虎杰 申请人:宋虎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